狼和鹿的故事体会
“Yjyu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狼和鹿的故事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狼和鹿的故事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狼和鹿
狼和鹿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人们捕杀凶狼、保护鹿群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的叙写,揭示了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作者按照“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结构全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本课引号的作用。
4、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了解梗概。
1、板书课题“狼和鹿”,问:当你们看到课题的时候,曾想到它会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
2、读了文章之后,你知道它写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想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学习生字新词。
(1) 用“-------”标出要求学会的生字词,用“――”标出要求会人的生字词。
(2) 认读所有的生字词。
A、联系上下文,自学理解词语。
B、讨论:怎么样抓住字的关键部件记字型?
C、检查词义理解情况。
二、课堂作业
1、各自轻声读课文。指名当众读,然后评议。
2、读一读词语,再抄写。
3、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
二、精读训练
1、各自轻声读课文第1----3自然段,每段的意思用一副画来描绘。想一想;每幅画上该画些什么?怎么画?为什么这么画?
第一幅: 树: 挨挨挤挤 森林
小鸟: 枝头 唱歌
鹿: 林间 嬉戏
狼: 下毒手暗算
第二幅: 狩猎队: 不止一人举枪
枪口: 轻烟袅袅
狼: 尸体血泊
25年杀掉6000多只
第三幅: 鹿: 活着的、死去的
树; 枯黄
很快超过了10万只
到1992年,只剩下8000只病魔
2、讨论
(1) 一百多年前,森林里的狼和鹿是什么情况?森林呢?
(2) 后来,狼和鹿的情况发生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 结果,森林边成了什么样子?
三、流利地朗读1―3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从一百多年以前到1942年,森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是什么意思?
二、继续精读训练
1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引号词语的意思。
(1) 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 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的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同时也是毁灭自己的“大坏蛋”。
2、讨论:
(1) 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讲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2) 鹿怎么会成了“大坏蛋”的呢?
3、小结:文中三处引号所引用的词语都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
四、由事明理
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人们本想特意保护鹿,大量捕杀凶狼,结果鹿群大量繁殖,森林闹饥荒,疾病流行,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大坏蛋”,说明必须保持生态平衡)
五、练习朗读
1、各自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抑扬顿挫、轻重快慢。
2、指名当众有感情地读,读后评议。
六、指导复述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着重了解文章层次。
2、讨论各部分的要点。
3、恰当摘引文中的语句,利于复述。
4、复述训练。
篇2: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运用相关资料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明白道理,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不走向极端,不完全以习惯判断事物的好坏。
2、使学生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故事所阐述的道理,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教学难点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观看“动物世界”或“人与自然”。
2、了解美国凯巴伯森林的状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预习探究
1、导入新课:1995年,美国政府实施了一个“引狼入室”计划,把从加拿大运来的首批狼放生到凯巴伯森林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怎么回事呢?学了《鹿和狼的故事》你就会明白。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我们把平时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回忆一下你掌握了哪些阅读方法?
3、自由读课文,思考:
(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想法。
1、交流学过的阅读方法。
2、自由读课文。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写出自己的想法。
1、导语给学生造成悬念,激起阅读兴趣。
2、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二、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画出重点句子,交流预习收获,教师适当点拨。
1、交流: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找出文中点明这个道理的句子,交流自己的想法。
3、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品读体验
一、快速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1、两项措施:(1)设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2)雇请猎人捕杀狼。
2、结果: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体会这个结果,“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十万只······大地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二、聚焦7—9自然段,默读思考:罗斯福制定的措施错在哪儿?组织学生交流。
1、为了保护鹿而消灭狼,结果事与愿违。因为狼吃鹿“就可以将森林中的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灾难。”对这个道理,罗斯福不仅不理解而且想不到。
2、制定这项政策的依据是“习惯的看法和童话原则”而不少童话原则和习惯看法并不符合客观规律。
3、作者借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看过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节目谈谈自己的理解,加深对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的感悟。
1、分小组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并讨论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
3、品读重点句段,深入理解内容,跟随教师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自然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请点击下载Word版精品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鹿和狼的故事》教案教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鹿和狼的故事》教案》,来自网!http://,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篇3:鹿和狼的故事读后感
鹿和狼的故事讲的是系奥多。罗斯福,为了保护鹿。雇了猎手打死了狼。可是鹿增多了以后植物被啃光了,后来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死了。
这篇文章通过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东物都有自己的角色,鹿被狼吃,这样可以维持鹿的数量,使森林不被吃光。病鹿跑地慢,所以,狼很容易捕到病鹿,不容易捕到健康的鹿。狼多数吃的是病鹿,将病鹿吃掉可以放止疾病流行。看来狼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东物。森林里需要鹿,当然也需要狼但在童话中,狼是凶残的,鹿是善良的。所以鹿要保护。但这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我们要保护生物链。只有生物链的存在,动物才能活下去。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所以人类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让我们保护生态链吧!!!
篇4:鹿和狼的故事 教案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请你说说你心中的狼是什么样的?鹿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多媒体出示有关狼和鹿的图片)
生答,狼是凶恶的,残忍的。。。。鹿是温顺的,可爱的。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狼的厌恶,以及对鹿的喜爱。在美国凯巴伯森林,那里居住着鹿,也居住着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凯巴伯森林,看看在那里鹿和狼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板书:鹿和狼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朗读词语。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同时幻灯片展示)
2.学生动笔写词语。
三、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要求都准字音。
2.勾画不懂的地方。
四、深读课文,解决疑惑
1.阅读1-6自然段
1)完成填空:人类(罗斯福)为了护鹿--(杀狼)--(鹿增)--(林毁)--(鹿死)
2)思考: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措施:一是,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
二是,政府雇请猎人去消灭狼
结果:鹿大量增加,森林生态遭到破坏。
3)读了故事之后,你有何感受?
2.阅读7-9自然段
1)边读边思考:罗斯福错在那里?为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罗斯福错在不该下令捕杀狼。因为一个方面是:狼吃鹿,“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森林也就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另外,“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另一个方面:他制定这项政策是根据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道理: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2)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
[鹿和狼的故事 教案]
篇5: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资料,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透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凶残、狡猾。)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简介资料)
(狼: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能够做成大衣、褥、帽等。)
3.这天我们一齐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的认识。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3.把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一读,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练习:(投影出示)给带点的字选取正确的读音。
2.理解词语:
厄运:不幸的遭遇。
锐减:急剧地减少。
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护持续。
糟蹋:浪费或损坏。
威胁:用威力逼迫或恫吓使人屈服。
相悖:相反,违反。
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貌改变得十分厉害。
罪魁祸首: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
3.说出你感受最深的部分,发表各自的见解。
四、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资料。
1.出示阅读思考提示:
思考题1:罗期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思考题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分组交流讨论。
3.汇报。
汇报思考题1。
甲组: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乙组:这项决定的结果是①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②同时,鹿过着幸福的生活。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地生长繁育,自由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③植被被超多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④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4.追问:什么原因是森林“宠儿”造成这样的结果的?
(饥饿造成鹿的超多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5.追问思考题2: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甲:狼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维护了鹿群的相对稳定。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这样就保护了森林的生态平衡。
6.这篇课文透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务必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蛇与庄稼》、《塞翁失马》的故事。请学生快速阅读,体会这两个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蛇与庄稼》告诉我们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塞翁失马》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2.你还明白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六、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以“环保小报”的形式向家人、朋友宣传环保知识。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讲给你的朋友听。
★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 狼和鹿的作文
★ 狼和鹿教学随笔
★ 狼和鹿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