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木部·白棘原文和翻译

2025-05-06 03:38:47 分类:综合材料 下载本文

【导语】“linglinglow”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本草纲目·木部·白棘原文和翻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本草纲目·木部·白棘原文和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本草纲目·木部·白棘原文和翻译

木部·白棘

作者:李时珍

释名

棘刺、棘针、赤龙爪。花名刺原。

气味

(白棘)辛、寒、无毒。

主治

小便尿血。用白棘三升,加水五程式,煮取二升,分三次服。

明脏虚冷,腹胁刺痛。用白棘一合(焙过)、槟榔二钱半,加水一碗,煎至五分,再加好酒半碗,煮开几次后,分二次服。

睫毛倒生。用白棘一百二十个、地龙二条、木贼一百二十节、木鳖子仁二个,共炒为末,摘去倒毛,每日以药末吸入鼻内三、五次。睫毛即不再倒生。

龋齿腐朽。用白棘二百枚(朽落地者),加水三程式,煮成一升,含漱。或烧棘涂病齿,再敷雄黄末。

小儿口噤,惊风不乳。用白棘烧为还想,水送服一钱。

小儿丹肿。用水煮白棘根汁洗搽。

痈前痔漏。治方同上。

疔疮。用白棘(倒钩者)三枚、丁香七枚,是入瓶中烧存性,加未满月的婴儿粪和匀,每日涂疮三次。

诸肿有脓。用白棘烧灰,水送服一钱。一夜之间,肿即可出头。

文言文翻译汉书原文及翻译

篇2:《本草纲目·木部·紫荆》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紫荆》原文及翻译

木部·紫荆

作者:李时珍

释名

紫珠。皮名肉红、内消。

气味

(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

痈疽发背,肿毒流注。用紫荆皮(炒)三两、独活(去节、炒)三两、赤芍药(炒)二两、生白术一两、木蜡(炒)一两,共研为末,用葱汤调热敷涂患处,疮不甚热煮,用酒调敷;痛得厉害或筋不能伸,药中再加乳香。

鹤膝风。用紫荆皮,水煎。饭前服。

痔疮肿痛。用紫荆皮、水煎,饭前服。

产后诸淋。用紫荆皮五钱,半酒半水煎,温服。

篇3:《本草纲目·木部·杜仲》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杜仲》原文及翻译

木部·杜仲

作者:李时珍

释名

思仲、思仙、木棉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肾虚腰痛。用杜仲去皮,炙黄,取一大斤,分作十剂。每夜用一剂,在水一升中浸至五更,煎成三分之二,去渣留汁,放入羊肾三、四片,煮开几次,加上椒盐作羹,空心一次服下。此方中再加薤白工茎,或五味子半斤亦可。

风冷伤肾,腰背虚痛。用杜仲一斤,切细,炒过,放酒二程式中浸十日。每日服三合。又方:用杜仲研为末,每日清晨以温酒送服二钱。

病后虚汗及日中流汗。用杜仲、牡蛎,等分为末,卧时以水送服五小匙。不止,再服。

产后诸疾及胎体不安。有杜仲去皮,瓦上焙干,捣为末,煮枣肉调末为丸,如弹子在。每服一丸,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附方

杜仲的`功有得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其特长是治肾虚腰痛。近时临床上认为本品还有降血压的作用。

篇4:本草纲目·木部·秦皮原文及翻译

木部·秦皮

作者:李时珍

释名

石檀、盆桂,苦树、苦枥。

气味

(皮)苦、微寒、无毒。

主治

赤眼生翳。用秦皮一两,加水一升半煮成七合,澄清后,每日煎温洗眼。此方中亦可加滑石、黄连等分。

眼睛突然肿痛。用秦皮、黄连各一两,苦竹叶半升,加水二升半,煮成八合,饭后温服。

眼长挑针。用秦皮锉细,和沙糖水同煎,调大黄末一钱服,微泻见效。“

血痢多年。用秦皮、鼠尾草、蔷薇根等分,水煎,去渣,再煎浓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六丸,一天服二次。亦可煎服。

篇5:本草纲目·木部·猪苓原文和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猪苓原文和翻译

释名

地乌桃。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伤寒口渴。用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猪苓汤”。

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用猪苓五两,研为还想,每服一匙,熟水送下。一天服三次。

妊娠肿渴(郐、腹皆肿,小便不利)。治方同上。

附方

猪苓是真菌类多孔菌科植物猪苓菌的菌核,常寄生于枫树、柞树、桦树、椴树等的树干或根部。李时珍说“猪苓淡渗透.....利不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

篇6:《本草纲目·木部·阿魏》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阿魏》原文及翻译

木部·阿魏

作者:李时珍

释名

阿虞、薰渠、哈昔尼。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疝疼痛(败精恶血,结在阴囊,并非一般的偏坠)用阿魏二两,裹在醋和荞麦面作成的饼中,火上煨熟;另用大槟榔二枚,钻孔, 乳行填满,也裹在荞面中煨熟;另用硇砂末一钱,赤芍药一两,各药一起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酒送下。

脾积结块,用鸡蛋五个、职权魏五分、黄蜡一两,同煎化,分十次空心服,水送下。诸物不忌,腹痛无妨。十日后大便下血即愈。

腹内一般痞块。用阿魏五钱、五灵脂(炒令烟尽)五钱,共研为末,调狗胆汁和成丸子,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唾液送下。忌羊肉醋面。

疟疾寒热。用阿魏、胭脂各一块、如豆大,研匀,调蒜膏敷虎口上。又方:用阿魏、丹砂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服,参汤送下。

牙齿虫痛。用阿魏、臭黄,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在。每取一丸,棉裹纳入齿痛一侧的耳中,有效。

篇7:本草纲目的木部榉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的木部榉原文及翻译

木部·榉

作者:李时珍

释名

榉柳、换柳。

气味

苦、大寒、无毒。

主治

通身水肿。用榉树皮煮汁每日饮服。

毒气攻腹,手足肿痛。用榉树皮和槲树皮煮汁。浓哪饴糖状,另以桦皮煮浓汁调匀饮服。

双目发红。用榉皮去粗皮,切取二两,古钱七个,同放水一升半中,煎取七合,去渣,乘热洗眼,一天两次。

文言文翻译汉书原文及翻译

篇8:本草纲目·木部·南烛的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南烛的原文及翻译

木部·南烛

释名

南天烛、南烛草木、男续、当染菽 、猴菽草、草木之王、惟那木、牛筋、乌饭草、墨饭草、杨桐。赤者名文烛。

气味

(枝叶)苦、平、无毒。(子)酸、甘、平、无毒。

主治

枝叶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子亦强筋益气,固精驻颜。

附方

南烛亦南天烛,但与南天竺为完全不同的两种植物。前者属杜鹃花科,后者属小蘖科。两者的'功用也不同。南烛子主要是强精气。益肾阴,而天竺子则在于止咳。过去有人把南烛子当作天竺子使用,这错误的,应该加以纠正。

本草纲目·木部·猪苓原文和翻译

《白华》原文及赏析

富贵不能原文及翻译

《王冕故事》阅读答案和翻译

夔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鉴赏

三峡(郦道元) 原文及翻译

《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

山中的原文及翻译

八大山人传原文及翻译

《本草纲目·木部·白棘原文和翻译.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本草纲目·木部·白棘原文和翻译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