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作业本答案

2025-05-06 03:36:20 分类:综合材料 下载本文

【导语】“bjjt011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五柳先生传作业本答案,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五柳先生传作业本答案,供大家阅读。

篇1:五柳先生传作业本答案

五柳先生传作业本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粗字注音

好读书(     )     嗜酒(        ) 造饮辄尽(      )短褐(      )自娱(       )

2.说出下列加粗字古今词义的区别。

(1)造饮古义:                           今义:

(2)赞曰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现象。(以    之)

(1) 因以为号焉(            )            (2)葛天氏之民欤(              )

以此自终  (             )                  或置酒而招之(             )

4.你怎样理解“不求甚解”一词?

5.“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

二、课内阅读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日: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筋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 本文选自《           》,作者____     _,_____(朝代)人,谥号_____       。

2.用原文语句回答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什么?分别表现出一个怎样的五柳先生?

3.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 的看法。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

一、1、hao4shi4zhe2he4yu22、(1)古:往、到;今:制造 (2)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赞扬

3、(1)把用(2)的他

4、注意与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相联系,其读书自娱,是一种求知的满足,是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功利的追求

5、率真放达。

二、1.《陶渊明集》陶渊明 东晋 靖节先生

2.(1)“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一个在读书中探得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2)“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3)“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3、五柳先生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气节高洁傲岸,表现了宁静淡泊,不慕名利的性格特点。如他的《饮酒》这首诗,名为“饮酒”,实则表达自己清静淡泊的人生态度。

4、仿史家笔法加以评论,与前文“不慕荣利”照应,突出五柳先生的性格与志趣,从而达到传赞一体,使人物个性鲜明。

篇2: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1)造饮辄尽__________________

(2)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往,到(2)酒杯

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安贫乐道

4.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5.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篇3:五柳先生传陶渊明答案

【福建省莆田市】一(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5题。(17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好读书,不求甚解 好:

⑵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

⑶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期:

⑷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屡: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文中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3分)

5.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4分)

【答案】2.(4分,每小题1分)⑴喜爱(喜欢) ⑵体会(领会) ⑶期望(希望) ⑷经常(常常)

3.(6分,每小题3分)⑴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何许”“不详”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正确1分。)

⑵不为贫贱而忧愁(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汲汲”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正确1分。)

4.(3分)读书(好读书)(1分)喝酒(性嗜酒)(1分)写文章(著文章)(1分)

5.(4分)示例: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五柳先生虽然生活贫困却淡泊名利,为了保持内心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言之有理即可)

【浙江省湖州市】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8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

⑵亲旧知其如此 ( )

⑶不汲汲于富贵 (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

17.五柳先生的率真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案】15.⑴处所,地方 ⑵这里指旧交,旧友 ⑶心情急切的样子(每小题1分,共3分)

16.(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但)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的解释上过分深究。(2分,意对即可)

17.⑴“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竟然以宅边的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随意自然,绝不附庸风雅,性情何等率真洒脱。⑵“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读书一旦读到会意之处,便沉醉其中,忘记了一切,特别率真可爱。⑶“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以看出他随心而为,毫不拘束,率真放达。⑷“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知他面对穷苦的生活环境,依然泰然处之,并不追求物质享受,十分率真。⑸“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明他读书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特别符合率真的性情。(3分,答出3点可得满分)

篇4:五柳先生传陶渊明答案

一、文学常识及字音:

本文选自 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朝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给下列的字注音

嗜( ) 辄( ) 吝( ) 褐( ) 箪( ) 屡( )晏( ) 黔娄( ) ( ) 汲( ) 兹 俦( )觞( ) 欤( )

二、结构、内容和中心:

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志趣等

第二段:对五柳先生精神风貌赞语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宅边有五柳树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中 心: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三、解词和翻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ã)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ãng)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篇5:《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阅读文言文《五柳先生传》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表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五柳先生)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2.好读书 嗜酒 常著文章以自娱

3.好酒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篇6:《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五柳先生传》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阅读题目: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造饮辄尽(造)-----

(2)衔觞赋诗(觞)-----

2、用现代文解释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 )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些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1.造饮辄尽(造)-----往,到

衔觞赋诗(觞)-----古代酒器,酒杯

2 、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原意为不过分地在字句上下工夫,追求心领神会,是褒义词,现在的理解是发生了转变。并且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是在读书时只体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

关于《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于同学们学习和理解《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文言文成绩越来越优秀!

篇7:《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18—20题。(8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小题1】.下面选项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遂许先帝以驱驰B.便欣然忘食食不饱,力不足C.期在必醉度已失期 D.以乐其志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小题3】.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其实是自传。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陶渊明是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小题3】五柳先生是一个率真自然,不慕荣利,酷爱读书,安贫乐道,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篇8:《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共6分,每小题2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每有会意会:体会,领会

B. 造饮辄尽造:酿造

C. 期在必醉期:期望

D. 环堵萧然萧然:空寂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解释正误的辨析能力。“造饮辄尽”的“造”是“到,往”,动词,不是“酿造”。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亦不详其姓字 安陵君其许寡人

B. 因以为号焉 不足为外人道也

C. 既醉而退 濯清涟而不妖

D. 黔娄之妻有言 能 以径寸之木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代词,他的/语气词,一定,务必,可要。B“以……为”连用,意思为“把……当作”/介词,向,对。C承接连词/转折连词。D结构助词,的。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五柳先生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

B. 五柳先生虽然喜欢读书,但是“不求甚解”,读书时态度不认真,理解不透彻。

C.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D. 本文多用否定句,既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也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这是陶渊明读书的习惯和方法,从下文“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以看出他读书的态度很认真,也并非理解不透彻。

篇9:《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句子翻译。(4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小题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翻译】

【小题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翻译】

答案

【小题1】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小题2】房屋简陋,里面空空荡荡的,不能遮挡风吹日晒。

解析试题分析:“每”是“常常”的意思,“会意”是“领会意思”的意思,“便”是“就”的意思,“欣”是“高兴”的意思,“然”是“----的样子”;“萧然”是“简陋、空荡”的意思,“蔽”是“遮蔽”的意思;翻译这两句话时,除了这几个关键字以外,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完整与流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篇10:《五柳先生传》阅读答案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乙文】

一人贫苦特甚,生平虔奉①吕祖,吕祖乃吕洞宾②也,相传为道教之祖也。吕祖感其诚,一日忽降至其家,见其家徒四壁,不胜悯之,因伸一指,指其庭中磐石③。俄顷,粲然④化为黄金,曰:“汝欲之乎?”其人再拜曰:“不欲也。”吕祖大喜,谓:“子诚能如此,无私心也,可授以大道。”其人曰:“不然,吾欲汝之指头也。”吕祖倏⑤而不见。

【注释】①虔奉:虔诚地供奉。②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过海的神仙之一。③磐石:大石头。④粲然:鲜明的样子。⑤倏:极快地,忽然。

1.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高可二黍许

B.期在必醉/陈太丘与友期

C.吕祖倏而不见/倏尔黄烟四起

D.子诚能如此/此诚不可与争也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其家徒四壁,不胜悯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的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甲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五柳先生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乙文中吕祖先说“可授以大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后“吕祖倏而不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比较甲文的五柳先生和乙文的贫苦者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1)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2)看见他家十分贫穷,不禁怜悯他。

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乐道;觉得那个人无私心;厌恶那个人贪心不足。

4.相同:都很贫穷。不同:五柳先生只求喝酒并不贪心,是安贫乐道的隐士,因而受人尊敬。乙文中的贫苦者贫苦者则因贪心不足而未果。(意对即可)

《五柳先生传》文言文阅读题附答案

语文作业本答案

苏州园林作业本答案

科学作业本七下答案

初一科学作业本答案

八年级科学作业本答案

七下科学作业本答案

初三科学下册作业本答案

八上语文作业本答案

八上数学作业本答案

《五柳先生传作业本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五柳先生传作业本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