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导语】“nafinelau122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研究性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研究性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 目录
篇1:“研究性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研究性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自从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口诛笔伐的时候开始,人们就对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寄予厚望。这个重托终于在高中教学新大纲的授课计划中,落实到了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上。
举国上下,无不对“研究性学习”推崇备至,尽管没有高考指挥棒对这个课程的考试要求,也丝毫没有减少广大热心改革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中小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的参与热情。著书立说为它鸣锣开道者有之,出版学生调查研究报告者有之,开设网站召集学生志愿者进行研究辅导者有之……
纵览“研究性学习”热潮在全国范围的中小学中的开展现状,我们到底是众口一词地唱赞歌,还是冷静地分析思考它的利弊呢?就目前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校面临的教育形式的发展来看,在剖开“研究性学习”这颗“盛夏的果实”,并且品尝了它的酸涩之后,我们禁不住要说:“研究性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发现学习”对“获得学习”的叫板
学生从信息获得、接受到形成感性知识,直至自主思考形成理性知识,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有知识的获得和接受,也必定会有自己的发现。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获得、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就没有学习能力的提高,发现知识的时候学习能力的就一定提高的很快、很高。
作为教学方式之一的“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不应该是以全盘否定获得接受知识为前提。否则,各门学科开设就没有“不知为那般了”,只要从小学直至中学、大学一路“研究性学习”下来,便可以在大学阶段顺理成章地培养出一大批经过“研究性学习”锤炼出来的研究生了。
二、“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取舍
毋庸置疑,“研究性学习”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可以看成高考状元或者奥林匹克竞赛奖牌获得者,他们确确实实是学生中的精英,那么,他们在学生中的比例肯定是少得可怜,以他们的成绩来说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肯定就像“管窥全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让广大普通学生成为绿叶,把精英学生衬托得“分外妖娆”。
而新经济时代不仅仅需要精英来引领时代潮流,更需要广大从业者的素质提高做支撑。没有了厚重的基础,那么精英们的成果就象是“空中楼阁”,对于社会的发展只能是“画饼充饥”。
三、“研究性学习”对阵“学科教学”
诚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益于学生在综合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但是,支撑它的还是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不能设想让一个没有掌握一定学科基础知识的学生,去完成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如何综合性解决这样的复杂课题。
千百年来,我们积累的厚重的学科知识,不可能由那些肤浅的“研究性学习”的简单操作来替代。它最多是沟通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一座桥梁。至于开设一门专项课程,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为没有那个全才,能够上得好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我们还是应该把“研究性学习”当作一个良好的教学方式,分化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才符合它的本来面目。
四、“尊重人”还是“糊弄人”
从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初衷来看,它确定地是要尊重人的价值――由学生选题,学生自己选择指导老师、学生自己安排调查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学生自己撰写研究报告;考查“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也是重在学生的参与研究的过程。
多数情况下,学生还是一枚棋子。奥林匹克竞赛要参赛了,一部分学生被抽调集训;文艺会演要评比了,一部分学生被抽调排练;运动会比赛了,一部分学生被抽调做运动员临时上阵。现在,“研究性学习”开设了,一部分学生被重点培养成“研究生”。我们不可能根本否定这些活动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不难从学校的实际操作中发现,能够成为“幸运儿”被安排在这些活动中的必定是少数学生,甚至是相对集中的少数。且不说广大被遗忘的学生如何,单只是这些“幸运儿”是真的被“尊重”选择的志愿者,还是无奈地被糊弄的棋子,也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的。
“研究性学习”既然是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它是否能全部地适合每一个学生,这本身就要打上一个问号;现在,它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硬性地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做一次“研究生”,那么相当多数的学生就会像被赶上架子的鸭子――乱叫。
五、“学习能力”卡壳在“学习效率”
“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肯定会有帮助,因为学生必须亲身经历,有自我体验、自主思考和自我选择。但是,中学阶段的各个学科庞杂的基础知识,不可能通过“研究性学习”来进行全面的实践和体验,所谓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任务,就无法由“研究性学习”来承担,它最多是一个配角。
冷眼旁观当前“研究性学习”的热潮,我们不难看到诸多“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壮举时刻发生在周围――似乎开设好“研究性学习”就万事大吉了,这正如提高了高考升学率之后就认为教育事业“百废俱兴”一样。
“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的益处,总体上还是应该界定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的地位;并不一定是完成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任务,就真的全方位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因为它虽然可能是高能量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多数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却是低效率的,而且适用范围看来肯定是有限。班级授课制度下的学科教学,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效率上的普遍适用性很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当前大力兴办重点高中、扩大优质学校规模的举措就变得十分可笑了。
当然,“研究性学习”不是“减负令”,它本来就应该是一种教学方法,只不过“一不小心”成了政策规定的一门课程而已。所以咀嚼这枚西方教育界“剩下”的果实,我们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要一哄而上,再“树倒猢狲散
篇2:“研究性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研究性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自从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口诛笔伐的时候开始,人们就对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上寄予厚望。这个重托终于在高中教学新大纲的授课计划中,落实到了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上。
举国上下,无不对“研究性学习”推崇备至,尽管没有高考指挥棒对这个课程的考试要求,也丝毫没有减少广大热心改革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中小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的参与热情。著书立说为它鸣锣开道者有之,出版学生调查研究报告者有之,开设网站召集学生志愿者进行研究辅导者有之……
纵览“研究性学习”热潮在全国范围的中小学中的开展现状,我们到底是众口一词地唱赞歌,还是冷静地分析思考它的利弊呢?就目前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校面临的教育形式的'发展来看,在剖开“研究性学习”这颗“盛夏的果实”,并且品尝了它的酸涩之后,我们禁不住要说:“研究性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发现学习”对“获得学习”的叫板
学生从信息获得、接受到形成感性知识,直至自主思考形成理性知识,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有知识的获得和接受,也必定会有自己的发现。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获得、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就没有学习能力的提高,发现知识的时候学习能力的就一定提高的很快、很高。
[1] [2] [3] [4]
篇3:想说爱你不容易!
初三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便是一群逆流而上的船夫,被对岸的奇异风景吸引着。我们撑起一条小船,扬帆启程。然而途中时有狂风疾呼,时有暴雨袭来,把我们击打得手足无措,泪眼朦胧。
――初三,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张张被定位在青涩与成熟之间的脸,成为了同窗三年最美好的记忆;那段时有欢笑偶尔寂寥的时光,成为了豆蔻年华闪耀着的一颗启明星。回想过往,仍记得我们上的一堂堂课,老师眉飞色舞地讲解着,我们饶有趣味地听着,桌前桌后,一片和乐;仍记得我们打输的那场球赛,尽管输了,毅然倔强地仰起头颅,固执地相信还有未来。如今,我们即将驶向彼岸,心中却有了一份割舍不下的情谊。那令我们惴惴不安的未来在前方隐约发出光芒,让人既害怕又迫切地希望着。也许到了彼岸,我们便要各奔东西,在路途的分叉口挥手告别。在这最后一段艰辛的路上,我们进退两难。
随着倒计时一天天地减退,水流越发急了,我们越发卖力地划着桨,丝毫不敢懈怠。每天匆忙地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埋头面对着题海。屋外三寸日光,透过窗户折射进来,摔碎成一片零落,在笔记本上映刻出几多斑驳。几多温暖,却难以抚平我内心的起伏。笔尖“刷刷”地在纸上划过,渗下黑色的墨迹。闷热的午后泛滥着睡意,脑袋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老师还是热情地讲解着函数几何,讲台下却只有稀稀拉拉的应答。老师立刻燃起怒火三丈,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讲台下的我们立刻紧绷起神经,但仍掩盖不了脸上的倦意。窗外停在树梢上的鸟雀,不知为何消失无踪,大概连它们也厌倦了这般索然无味的生活。我们卖力地划着木桨,汗水轻易地浸湿了发梢,双手早已累得麻木,只依靠着心里对未来的憧憬,咬牙坚持。
初三的生活就像淌河时的冒险,时而狂风呼啸,暴雨袭来,时而撞进重重迷雾,蒙蔽了双眼。考试失利,老师虎视眈眈;学习松懈,老师加紧鞭策。大家你追我赶,都想成为这支队伍的领航者。无形的压力在煎熬的复习过程中压制着我,不留给我任何喘息的机会。于是,在年岁的夹缝里,在时光的间隙里,寻找一丝支持自己的动力。其实我们想要的如此简单,仅仅是一个不会后悔的明天。
奔流不息的大河里,我们乘着小船驶向彼岸,路途无比艰辛。初三,想说爱你不容易!
篇4:想说爱你不容易!
记得三年级时,我第一次接触二胡。其实之前,我并不喜欢二胡,在我印象里,二胡只属于那种闭着眼睛的、老态龙钟的爷爷的专利,而且拉出来也是那种伤感的乐曲,我这种青春浪漫的年龄段的女孩子是不适合碰二胡的。但妈妈不这样认为,她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手把我引进了二胡的世界……
就这样我无奈地走进了陌生的弦乐班。走进教室,我随意地挑选了一把二胡好奇地摸着:细长的身子,光滑的外表,仿佛在诉说着无声的故事。这个突起的地方是什么?上面怎么有几根绳子绕着,好奇心涌上心头,心里涌出一种单纯的喜悦――这把样子奇奇怪怪的二胡从此以后就是我的吗?我能用它演绎怎样的精彩?怀着惊喜、好奇的心情,我学得认真,学得踏实,从不放过老师讲的任何一点知识,慢慢地,我学会了唱谱,揉弦,把握节奏……一曲曲悠扬的乐曲从我手中飞出,一次又一次我陶醉其中。
可是成功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那次训练,我被老师批评没有拉好,可我越着急越找不到感觉了,自信也一点点丧失。无奈的我只能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一遍一遍地练着。揉弦的地方都磨出茧来了我也没有练好。望着老师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的心一次次又紧缩着:是否要继续练?为什么这么难?可是我明明爱上他了!妈妈说:别放弃,试试右手戴手套练吧?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带上手套,继续练!我坚信苦练成材,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终于苦尽甘来,老师再也没有说过我揉弦有问题了,以致另一位老师还说我拉得有点像小艺术家的风范!我心里知道,这一刻来之不易!
经过几年的学习,我的技艺越来越娴熟,我心想:什么时候才能大展身手呢!机会从天而降,我们二胡要和民乐班一起参加一个演出,如果晋级,还能参加下一轮竞选……最后甚至能上江西的春晚!那是何等的荣耀。又是一段时间的刻苦练习,经历了一阵魔鬼训练后,我们终于能上场了!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其他同学也很是紧张,但当手摸到二胡的时候,我奇异地冷静下来,大家也都很投入。可即使这样,我们依然没有入选,那时的我真心无法掩饰内心淡淡的失落。
学习二胡,我付出了许多,可我收获得更多……二胡,想说爱你不容易!
篇5:想说爱你不容易!
语文,这个最基础的学科,其实就是关于语言与文字的学习,但简单的两个方面――语言、文字,却非常难懂。
我真正接触语文这门课,是从上学前班开始。
学前班时的语文非常简单――连汉字都不教,只学拼音。天天学着拼音,唱着那首拼音歌,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在学拼音之余,老师还会教几首儿歌,那就是最难的'语文了。到了下学期,还是主学拼音,偶尔也学几个与拼音对应的汉字,汉字成了最难的东西了。不过,其实也没多难。到期末考试,语文考试我只是乱写了几下就得了个98分,现在想起来还真想再上一次学前班。
考完了,马上就到了一年级,这是我真正开始上学时。一年级的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我们的老师姓徐(注:米公小学徐惠清老师),我们叫她徐老师。和学前班一样,还是每人一个小桌子,一个小椅子,下面一群小学生,上面一位老师,每人一本语文书,就是厚了许多。徐老师开始讲课,我们打开(书)学习。这个学期我们学的不是拼音,而是生字,那些小生字好像和我有缘,一看就认识。一些字组成一段话,这就是古诗。在那时,我就觉得语文有几分意思,也有几分难度。因为有几分意思,我就好好地学习语文,越学越喜欢,但也很难。学一阵子,我们班学到新东西,不是古诗,但却是一段话。徐老师告诉我们,这叫短文,我们以后会学到很多。短文极是有意思,写了几个小同学的事。我更是喜欢,喜欢就要学,我就用心学,最后,期末考试语文100分。
转眼就到了二年级,我已经学到了许多,这时我又尝到了写作的乐趣。徐老师说,写作就是把自己想说的写在纸上,这样就是短文,我们以前学别人的短文就是为了我们以后自己写短文。短文,我那时觉得非常难,尽管我怎么费心,也写不出来,短文成了我语文学习中的老大难。不过我也常学着写短文。
到了三年级,语文学习发生了根本性改变DD原来学习的短文,变成了难懂的文章;简单的生字词变成了怎么也记不住的生字;而我们原来只要说得通就行的短文,变成了高要求的文章;而考试卷子也非常难。不论我再用心也很难做好一切,最后语文期末只考了80分。
现在,我上五年级,一切都在改善,我又开始喜欢语文。我想说――语文,爱你不容易!
篇6:想说爱你不容易!
成长是通向成熟的阶梯,攀爬的过程,遥远而充满艰辛。
――题记
习惯了,习惯了在数学面前望而生畏;习惯了,习惯了在数学面前止步不前:习惯了,习惯了在数学面前束手无策……因为,我一直都明白:数学――我的致命伤。
每天,在数学题海中走迷宫,虎视眈眈地和那些数字、图形打交道,一副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的郁闷样,感觉那简直是在埋葬自己的青春。
一天,大家绞尽脑汁地思考一道难题,我也凑热闹,有一搭没一搭地研究起这道题。忽然,我直觉脑袋中灵光一闪,我竞破解了这道难题,而且比前桌那位自称“天才”的同学解出来得还早。我乐了,得意洋洋地对前桌说:“大秀才,我都会做了,你怎么还想不出来?看来,最近你的头脑营养失调哦?”“就你?得了吧,没那个本事就不要瞎吹!”他不屑地说着,把我的解题过程拿过去瞧。“哇,真没想到,还真的做出来了耶!看来我太小看你了,嘿嘿!”天才一脸惊讶地说着。我嬉皮笑脸地答道:“还好啦,像我这么有智慧的人,小意思啦!”说完,又嘿嘿地笑了。其实,我的心里啊,早就乐开了花,自尊心也得到了大大的满足,没想到我这“小样儿”也会解难题,我还真是对自己的数学智慧百思不得其解呢!
不过,也因为这次解题,我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千年难得一回”地悄悄爱上了数学。
以后的几天,我开始学会在习题中探索,研究。当解出一个小题时,我便会欣喜若狂,得不到答案时,便会唉声叹气,叫苦连天。前桌的天才可就有事做了,他得时不时听我的召唤,辅导我。
就这样不久,我的数学作业竟然做得几乎全对了,我信心十足,准备迎接一场考试。
考试了,我胸中有一股说不出的冲动,好像准备冲锋陷阵的英雄。可才做了几道题,我就开始胆怯了,看着眼前的一道道题目,我的心不停地狂跳,因为好像卷子上的题全是我不会做的。
还有15分钟就要收卷了,怎么办?我还有几乎一半的题目没做好啊……
几天后,试卷发下来了,看着试卷上那触目惊心的成绩,我失落地低下了头,眼角湿润,手足无措,不久前激起的数学兴趣、学习热情,此刻又伴随着这可恶的成绩炯消云散了……
我既可亲又可恶,既可爱又可恨的数学,想说爱你不容易啊!
篇7:想说爱你不容易!
你,是家家户户电视机上都会出现的“节目”;你,是害得无数人后悔的坏家伙;你,是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东西。你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便利,还是很多人的“生活小帮手”,但是,你却在给我们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烦恼,人们对你可谓是又爱又恨哪!
在我们家里,妈妈受你的蛊惑最多,前几天,妈妈在你的蛊惑下花了一千多元钱买了一种美白祛痘的化妆品,结果不但没有去痘,反而使脸部的皮肤过敏。去医院又花了几百块钱才治好。爸爸把妈妈说了一顿,妈妈一气之下和爸爸吵了一架。最后,妈妈还发现化妆品瓶子上写的很多英文都是错的。你真是害惨了妈妈!妈妈受了你的欺骗后你还不死心,向奶奶发起了“进攻”。
奶奶也遭受到了你的蒙骗。买过一种高价的保健品,你不断的向奶奶说着花言巧语,奶奶竟然听了你的鬼话,花了四百元钱买了一种既能治高血压又能治老年痴呆的保健品。大家说说,高血压和糖尿病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吗?又能同时治这两种病的药吗?要买回来后,妈妈爸爸是坚决不让奶奶吃。爸爸说如果奶奶病了就要找大夫,哪能随便乱吃药呢?万一吃出毛病来了怎么办?唉!奶奶那叫一个心疼呀。你――就是害的我们家两位成员都恨你的坏家伙!
当然,就你做的这些是还不足以让我恨你,让我恨你的事还是在两天前发生的那件事。
那天早上,妈妈喊破了嗓子才把我从梦里喊出来,我努力睁开惺忪的睡眼,发现上特长课要迟到了。我胡乱穿好衣服,连早饭都没吃就朝上课的地方奔去。正跑在路上,一群人拿着你在发,把原本就不宽阔的路堵的水泄不通!当我上气不接下气的跑到教室门口时,迟到了!应为你,害得我把我罚抄课文三遍打扫卫生一周!你真是一个“害人精”!
你这个广告呀,你让我说你什么好。不过,你虽然害了无数的人,打你也有善良的一面,已变成公益广告来向人们宣传正义和善良,向人们宣传预防疾病的方法,告诉人们危险时的自救方法,这是多么好的事!你是我们离不开的“生活小卫士”!
广告,你真是个“两面派”!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
广告――想说爱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