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的阅读题答案
【导语】“朋成万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落叶的阅读题答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落叶的阅读题答案,欢迎阅读分享。
- 目录
篇1:《落叶》阅读题及答案
《落叶》阅读题及答案
⑴人说自己的作品是结成的果实,我却觉得,我的作品像一片片落叶,一年年落叶,一阵阵落叶。
⑵春天,叶芽萌发,渴望生长,汲取养分,迎接阳光。夏天,日趋丰满,摇曳自语,纷披叠翠,自在茁壮。而小树成为大树、老树就靠了这些树叶而呼吸,而做梦,而伸展自己的向往。
⑶等到秋天,一片树叶又有一片树叶犹豫不决地与树干商量:我完成了么?我可以走了吗?我渴望乘风飞去,海阔天空,被心爱的知音拿去珍藏。我又怕我们去了,使母校树干凄凉。
⑷树干说:去吧,去吧。我已经尽到了我的力量。你们是无法挽留的呵。纵然与你们告别使我神伤。你们应该去接受命运的试量。
⑸一片又一片的落叶落下了,它们曾经是树的,现在也还是树的,却又不是树的了。
⑹它们是它们自己。是树的过往的季节,过往的尝试,过往的儿女。又是大地的新客人,新的星外来客,新的友人。
⑺它们也许因陌生而受疑惑的冷眼,它们也许因平凡而受不经意的遗忘,它们也许会引起清洁工的烦腻而被一柄大扫帚通通地扫到大道旁,它们也许被认为枯干而被一根火柴点燃发出短暂的烟和光,它们也许被认为美丽而藏在情人心上,它们也许被一阵大风吹入异乡而受到意外的欣赏,它们也许进了科学家的实验室,做成切片,浸入药液,再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分析……
⑻太多的树叶会不会成为自己的负担呢?太多的树叶会不会使树干弯腰低头,不好意思,黯然神伤?太多的树叶会不会使树大发奇想:我为什么要长这么多树叶呢?它们过分地消耗了我的精力和思想。如果在我这棵树上长出的不是平凡的树叶而是外汇、奶油或者甲鱼,是不是能够派更多的用场?
⑼树不会愿意处在自己落下的树叶的包围之中,树不会愿意再看自己早年落下的树叶。树又不能忘怀它们,不能不怀着长出新的树叶的小小愿望。
⑽1988年10月在苏州,我问陆文夫兄:“当你看自己的旧作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可像我一样惆怅?”
⑾他回答说:“我根本不敢看哟……”
⑿落叶沙沙,撩人愁肠。
阅读题:
1、“它们曾经是树的,现在也还是树的,却又不是树的了。”这样说是否自相矛盾?请结合文意加以分析。
2、(1)作为“大地的新客人”,“落叶”有那些遭遇?根据第7段内容加以概括。
(2)文章是怎样突出这些遭遇的?
3、(1)第8段说“如果在我这棵树上长出的不是平凡的树叶而是外汇、奶油或者甲鱼,是不是能够派更多的用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作者最终的.抉择是什么?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将自己的作品比作“落叶”,并由此展开叙述、议论,说理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文章描写春天、夏天和秋天树叶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了作品由孕育、创作到发表的过程,并由衷地表达了作家对作品的感情。
C、作品创作得太多,会成为作家的负担。因而“我”看自己的旧作时满怀惆怅。
D、文章采用设喻的于法来谋篇布局,构思新巧。但文中某些语句晦涩难懂,稍有缺憾。
E、文章结尾三段既照应开头,又借陆文大的话道出作家对门己作品的共同感受,发人深思。
参考答案:
1.这些作品是由作家倾尽全力创作出来的,它们当然属于作家。但作品一经发表,便奉献给社会,由读者去阅读、评判。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又不是作家的私有财产了。
2.(1)“落叫”(作品)或遭冷遇,或被欣赏,或成为研究对象。(2)用排比句式突出“落叶”的遭遇。
3.(1)表达了作者对白己作品价值和人生追求的反思(困惑)。(2)一如既往地坚持白己的创作之路。
4.CD(C项不存在因果关系,D项评价不客观。)
篇2:落叶的阅读题答案
落叶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有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快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片落去。法桐就瘦削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栋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落叶阅读答案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窗台,与屋檐齐平。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有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1、第①自然段中,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神韵三个方面来描写春天的桐叶的。
2、根据上文,,回答第④自然段“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一句中的“往昔的回忆”所指的内容。
答:“往昔的回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
3、根据上文,回答第⑦自然段“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一句中的“往日的哀叹”所指的内容。(可用原句回答)
答:“往日的哀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纵观全文,概括写出“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的原因。
5、本文题为“落叶”,但作者却用许多文字描绘“春叶”,这样构思有什么作用?
6、本文以桐叶作为抒写对象,描写了桐叶由_____到______再到_______ 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经历了
由_______到________到再_________的变化。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全文所要揭示的中心意思。
答案:
1、色彩(颜色) 姿态2、春天桐叶的欢乐和可爱。3、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
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片收去呢?4、法桐不管是荣是衰,都能“快乐到来,欢乐又归去”,在荣衰的过
程中不断成长。5、描绘“春叶”是为写“落叶”蓄势,通过“落叶”与“春叶”的对比揭示文章的主题。
6、繁盛(繁荣、繁茂)凋落(凋谢、凋零)繁盛(繁荣、繁茂)喜爱(喜欢)哀叹(赞叹)
7、生与死、荣与衰相互更替促成生命发展,应平静地对待荣衰得失。
篇3:我爱落叶现代文阅读题答案
我爱落叶现代文阅读题答案
①我爱春风和朝霞,也爱小草和鲜花,但我更爱落叶。它们像彩色的风筝,常常飘到我的梦里来。
②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簌簌地飘到地上。当它们还高高地挂在枝头的时候,秋雨最后一次为它们洗去了身上的细尘,夕阳轻轻地为它们抹上一层金黄的色彩。于是,它们没有一点哀愁,也不感到一点悲凉,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自己的一生曾给人们献出一片片绿阴,把大地装扮成绿色的海洋。
③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簌簌地落在地上。当我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位老爷爷迎着火红的晚霞,把一堆黄灿灿的落叶轻轻地扫到一起,并微笑地告诉我,它是一种很好的肥料。是啊!它们落在地上,或者被踩在脚下,踏入泥泞;或者被烧成灰烬 ( jìn)埋入泥土。它们仍然同离开树枝的时候一样,没有一点怨恨,也不感到一点悲哀。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虽然自己化成泥土,但会换来更美好的春光。
④哦 朋友 如果你爱嫩绿的芽儿 那么 你也 一定会爱这深秋的落叶
1.给最后一段加标点。
2.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并写出段意。
3.短文的中心句是:
答案
1., , , , !
2.第一段 (①):写“我”爱落叶。
第二段(②一③):落叶曾装扮大地,化成泥土,将换来更加美好的春光。
第三段(④):写你一定爱深秋的落叶。
(段意意思对即可)
3.我爱春风和朝霞,也爱小草和鲜花,但我更爱落叶。
如何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1、要理解中心思想
文言文阅读也是阅读,所以,首先就要弄清楚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写的是哪些人、哪些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如果是议论文言文,就要了解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
2、划分层次、结构
很多同学觉得划分层次比较麻烦,对于文言文来说恰恰要通过划分层次来帮助了解文章思想,文章结构,这样才能提升对材料的理解,降低出错率。
3、敢于直译
直译就是直接翻译,平时学习中,很多学生读古文都是“一边看文章、一边看译文”其实这样很不利于考试答题,因为,一旦到了考场同学们很容易失去答题信心,总觉得自己答的不对,所以,在平时要多练习直译,帮助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自信。
4、多读几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当我们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文言文时,不妨先不看问题,静下心来多读几遍文章,或许从中能找到解题灵感。
5、围绕核心思想作答
在做主观题时通常会用这三种方式来回答:(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目的就是要围绕核心思想来回答,即使有一些瑕疵,也不会影响总体得分,但是,如果撇开核心思想,就会离题万里,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得不到高分。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题答题方法
小说中的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和极具象征意义的物象。
概括人物形象及其作用是常考题。概括人物形象时要“察其言、观其行”,了解人物的职业身份,
重在分析人物性格心理。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___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___有哪些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做题前要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并划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五方面揣摩: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分析环境描写。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3)分析故事情节,判断人物形象。
(4)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
直接表现(正面描写)①抓肖像;②抓语言;③抓动作(所做的事);④抓神情(细节);⑤抓心理。即主要是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细节描写
间接表现(侧面描写):抓人物之间的关系,如正衬、反衬等
(5)注重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篇4:带着落叶出门远行的阅读题答案
又是一年秋浓时。天空清淡疏阔,天地间浓绿变浅变黄。秋风秋雨秋凉秋悲,崎岖蜿蜒的山路上,歪歪斜斜地走着背着行囊远离故土的乡村游子。
已经不知是第几次离开故土到远方去,默默收拾着行装,心绪一片黯然神伤。折叠起密密缝织的线衣,就是在心灵最深处收藏起慈母的疼爱和游子的思念;整理好一摞摞飘着墨香的书籍,就是在雪白的纸页上写下远方。远方是什么?是美好,是希望,是未来,还是一片烟雨茫茫?谁能告诉我这棵失根的兰花?
早晨,在偌大空旷的院子里,在五彩炫艳的落英中,捡拾起一瓣枯干的花朵,小心翼翼地夹到书页中,也就把春天的温馨、夏天的炽烈、秋日的清爽、冬日的絮暖全都珍藏在心扉。四季相续,日升日落,晨露夜月,那虚枉的希望又在何方?
夜半听雨,淅淅沥沥,漫无际涯的愁悲浸入心头,一波一波在脑海中荡漾。青春沿着后山的斜坡,一点点静静地爬上山梁,抚摸着柔嫩的小草和粉红的花朵,扑打着翩翩起舞的含笑的蝴蝶。童年是山间的小溪,是林中的云雾,是空中的蜻蜓,是静幽的夜月,是一望无际的童话,是满书满眼的传说。
人生并不全是童真和幼稚,当残破卷了边页的日历发黄,当万籁俱寂的深夜传来几声并不押韵的狗吠,当晨起的脚步惊醒辗转反侧的余梦,当西沉的夜月迎着寒冽的北风滴落无数泪滴,倏忽间惊醒了青涩的羞怯的内心,躁动的情绪漫过山头,越过熟知的老屋,沿着村东杨柳依依、青草满地的田园小路,一直延伸向远方。从那时起,青山不在,绿水断流,童年的欢笑淡如云烟,愁绪像后山的青草不断漫延,触手可及的熟悉变得陌生。我知道,青春梦已属于远方。无数的期待在一个清冷的凌晨伴随残月踏着霜露整装待发,顾不得眷眷的叮咛,忽略满含热泪的无奈而热切的目光,我头也不回地迈出青春的脚步,向着远方进发。
沿着城市的边缘,陌生地杂入熙熙攘攘的人群。惊讶于摩天大厦的奇险,感慨于柏油马路的开阔,繁华和喧嚣迷蒙着我单纯而幼稚的双眼。我拼命地想融入这个城市,融入到晨起的遛狗和舞剑,融入到开车上班的人流,融入到烟雾缭绕而又虚浮的酒筵……可是在夜深人静之时,我忽而感到万分莫名的心虚和陌生,这儿没有青青的山坡,没有欢快的牧羊,没有清澈的溪流,没有翠竹松林,没有烟雨孤舟蓑笠翁,甚至没有一声鸟鸣!
我一次次带着后山烂漫的红枫叶出门远行,在秋雨弥漫于天际的时日,我打开荒芜的书页,细细数着枫叶的纹脉,就像梳理一段段坍圯的岁月。杂沓的脚步叠起声声细浪,尘埃飞扬于浑浊的半空。我捡起被车轮辗轧过的伤痕累累的叶片,泪眼婆娑地转身逃离。沿着曲曲折折的小巷,重温古老而又温馨的旧梦。想起江南的月影和油纸伞,留恋布满童真脚印的乡村的日子;只是夕阳易老,岁月如诗,感念往事,喜悲交加。在秋高气爽、惠风和畅的日子里,掬一捧甘冽的清泉,诗意地怀念童年和青春。
生活是疲累和劳倦的,那些诗意被挤在秋梦的角角落落。出门远行,这是一条无法更改的定律,为了生计,为了数不清的希冀和期盼。前方的路注定迷蒙茫然,前行的脚步注定歪歪扭扭,但,我们还是要出发。
再次出发。在晨鸡啼鸣之时,带着一片新近飘落的秋叶,满怀期望地走进朦朦胧胧的大雾,朝着远方,前行……
济宁日报 20xx.2.22
篇5:带着落叶出门远行的阅读题答案
1.带着落叶出门远行 文章首段就提到时令“秋浓”,人物“乡村游子”“远离故土”,尾段是在文章主体部分反复抒写准备远行的情景和感情、对人生的思考、来到大城市的感慨以及对故土尤其是那山那水那土那叶留恋的基础上,水到渠成,揭示主题。
2.设问 排比 比喻
3.第四自然段抒写愁悲思绪荡漾。写青春重点运用了拟人和排比修辞手法,写童年重点运用了比喻和排比修辞手法,如此写来,愁悲思绪就显得形象生动,对人生的思考就显得栩栩如生。
4.提示:围绕着城市改造环境惨遭破坏及对作者家乡的思念等方面来回答。
5.总分总 首段直奔主题,尾端解释主题。
篇6:带着落叶出门远行的阅读题答案
1.请你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简述自己这样命题的理由。
2.试分析句子“远方是什么?是美好,是希望,是未来,还是一片烟雨茫茫?谁能告诉我这 棵失根的兰花?”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3.通篇来看,语言优美动人,试以第四自然段为例进行赏析。
4.请谈谈你对“可是在夜深人静之时,我忽而感到万分莫名的心虚和陌生,这儿没有青青的山坡,没有欢快的牧羊,没有清澈的溪流,没有翠竹松林,没有烟雨孤舟蓑笠翁,甚至没有一声鸟鸣!”这句话的理解。
5.简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篇7:《落叶》阅读答案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 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法桐就消瘦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惟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 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哪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屋檐齐平了!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15.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嫉妒:
②憧憬:
16. 第③节中画线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17. 第⑦节指出“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请结合文章,用概括 的语言说说“哀叹”的内容。(3分)
18. 文章中作者对法桐的态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由春日里对长满叶子的法桐的 ,到秋日里对法桐的 ,到作者醒悟后对法桐的 。(在横线上填写表示人的态度的词语)(3分)
19. 本文第①②段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举出一例,并分析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6分)
①例句:
②修辞手法:
③作用分析:
篇8:《落叶》阅读答案
15. ①嫉妒:原意是“因别人比自己好而憎恨”,在这里是“羡慕”的意思。②憧憬:原意是“所向往的境界”, 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1 6. 对法桐叶子凋落十分失望的心情。与“失望”意义相近的词,如“伤心、伤感”都可给分。
17. 法桐叶子凋落、变得削瘦、寒伧,不再柔软婀娜。
18. 喜爱(欣赏);哀叹(怜悯);敬仰(赞美)。
19. ①例句: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②修辞手法:拟人
③作用分析: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法桐叶那娇美的情态,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 白日梦阅读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