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导语】“清清沁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拼音: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故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篇2: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的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绚(xuàn)丽夺目的明珠。天才出于勤奋。李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天下第一松】
岩石的缝隙里掉进一些松树种子,后来成活了八株小松树。土地贫瘠,山风暴虐,八株小松树艰难地生长着。
三年后,一个农夫上山,看到了小松树,想把它们移回去,栽在房前屋后。他只刨了五棵,因为另外三棵太瘦小,怕移回去活不过来,就没有要。
十年后,一个园艺师来到高山上,看到这三棵松树是优质品种,想把它们移到公园里去供人观赏。他移走了两棵,还有一棵因为长在山岩边,人上不去,就放弃了。
剩下的一棵松树看到同伴们都被运走,直怪自己长在偏僻处,不然就不用在这山里承受寂寞和苦难了。又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那棵松树不再哀叹命运的不公,而是抓紧足下的土地,承受着狂风严霜,鼓足劲头生长。
两百年后,一条山路从山下修了上来。上山观光的人络绎不绝,都惊叹那棵松树的高大奇绝——它背山临谷,云遮雾绕,苍虬挺拔,亭亭如盖……
不久,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为它竖了一块牌子,上书“天下第一松”。
那棵松树错过了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却成了“天下第一松”。可见,比机会更加重要的是坚守足下的土地。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摆出一副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不能叫做懦弱。”陶罐不卑不亢地说,“我们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喝道,“你怎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完蛋了!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害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你要变成碎片的!”
陶罐不再理会。
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废墟里。历史在它们的上面积满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篇3: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材,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但是,那些经史、诸子百家的书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
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忽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
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抬头,她一边磨一边回答。
“磨针!用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而老婆婆这时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从此以后,他刻苦读书,历代诗词歌赋,诸子百家,他见到就读,最后成为一名著名的诗人。
这句成语比喻只要长期努力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
【成语】:铁杵磨成针
【拼音】:tiěchǔmóchéngzhēn
【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篇4: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来源: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之后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但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能够穿石,愚公能够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但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一天的学习也个性用功,最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篇5: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最后成为文豪。
【来源】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解释】杵:舂米或捣衣的棒。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相近词】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成语示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英语。
★ 短小故事精选
★ 大学故事范文
★ 伤感故事
★ 佛教经典故事
★ 讲好故事范文
★ 中国文化故事精选
★ 屈原故事
★ 搞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