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裸藻属与陀螺藻属囊壳微细结构及元素组成比较

2023-08-27 03:42:13 分类:综合材料 下载本文

【导语】“不要暴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囊裸藻属与陀螺藻属囊壳微细结构及元素组成比较,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囊裸藻属与陀螺藻属囊壳微细结构及元素组成比较,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囊裸藻属与陀螺藻属囊壳微细结构及元素组成比较

囊裸藻属与陀螺藻属囊壳微细结构及元素组成比较

对采自自然水体中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的8种和陀螺藻属(Strombomonas)的两种藻类的囊壳微细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这两个属的系统演化关系.结果表明:组成囊壳的矿质元素主要是铁和硅,在陀螺藻和表面粗糙的囊裸藻中,硅的含量较高,铁的.含量相对较低;在大多数囊裸藻中,尤其是表面致密、光滑的种类中,铁的含量较高,硅的含量较低,矿质元素的组成与囊壳的颜色无直接关系.建议将陀螺藻属(Strombomonas)撤消,原陀螺藻属的种作为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中的一个种组(Group),它们是裸藻科中最原始的具囊壳的类群.

作 者:王全喜 刘洪家 于晶 孙世琴 张大维 包文美  作者单位:王全喜,于晶(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200234)

刘洪家(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29)

孙世琴,张大维,包文美(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哈尔滨,150080)

刊 名:植物学报  ISTIC SCI英文刊名:ACTA BOTANICA SINICA 年,卷(期):2003 45(5) 分类号:Q949.2 关键词:囊裸藻属   陀螺藻属   囊壳   元素组成   微细结构   Trachelomonas   Strombomonas   envelope   elemental composition   fine structure  

篇2:微囊藻毒素-LR的提取与测定

微囊藻毒素-LR的提取与测定

采用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的方法,对可能有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某水库中的藻体和水样分别进行提取分析,在藻体中检测出微囊藻毒素-LR,并确定产毒的藻种为水华微囊藻.同时对微囊藻毒素-LR的测定方法进行了一定探讨.

作 者:李耕 LI Geng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化学系,福州,350002;福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福州,350011 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5 28(4) 分类号:X830.2 关键词:富营养化   微囊藻毒素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篇3:球状棕囊藻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及生态意义研究进展

球状棕囊藻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及生态意义研究进展

球状棕囊藻生活史独特,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游离单细胞和粘液质的囊体之间相互转换.生活史中共出现4 种不同类型的单细胞,存在有性和无性两种生殖方式.不同的细胞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有利于棕囊藻细胞的生长.球状棕囊藻的囊体直径最大可达几个厘米,外被坚韧、紧密并且具有弹性,为内部的'单细胞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息和保护场所,并且储存着能量可供细胞在营养盐限制条件下继续生长.由于囊体粒径较大,浮游动物难以摄食,并且有效的抵御了细菌和病毒的侵蚀,从而降低了棕囊藻的死亡率.与其它浮游植物相比,球状棕囊藻的竞争策略更加优越,提高了球状棕囊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竞争能力.

作 者:王宗灵 黎慧 高春蕾 WANG Zong-ling LI Hui GAO Chun-lei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61;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61 刊 名:生态科学 英文刊名:EC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2009 28(1) 分类号:Q142.9 关键词:球状棕囊藻   形态结构   生活史   囊体   竞争策略  

篇4:氮磷比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部分生化组成的影响

氮磷比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部分生化组成的影响

对在不同N/P(1:1,5:1,16:1,50:1,100:1)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营养生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P=16:1的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度最快,细胞生物量最高;N/P小于16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状态较N/P大于16时好,说明其生长主要受磷的限制.藻细胞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受N/P的影响,其含量表现为16:1>5:1>1:1>50:1>100:1;此外,藻细胞叶绿素含量随N/P的增加而降低.

作 者:易文利 王国栋 刘选卫 马祖友 YI Wen-li WANG Guo-dong LIU Xuan-wei MA Zu-you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刊 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5 33(6) 分类号:X524 X173 关键词:N/P   铜绿微囊藻   碳水化合物   叶绿素  

篇5:流速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流速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摘要:试验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了流速与温度对太湖水中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光照度为3 300 1x、光暗比为10 h:14 h、氮磷浓度满足藻类生长需求的每件下,流速、温度对藻类生长的均有一定的影响,但流速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因此,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可从改变湖泊水流流态方面着手.作 者:赵颖    张永春    ZHAO Ying    ZHANG Yong-chun  作者单位:赵颖,ZHAO Ying(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连云港,222001)

张永春,ZHANG Yong-chun(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审京,210042)

期 刊:江苏环境科技  ISTIC  Journal:JIANGSU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21(1) 分类号:XI 关键词:流速    温度    藻类生长    影响   

篇6: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自然水体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

微囊藻毒素含量与自然水体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

摘要:研究了太湖流域湖州段、杭州市贴沙河和某水华池塘等自然水体的微囊藻毒素水平,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了自然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与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处水体的微囊藻毒素MCLR水平为0.049~12.30μg/L,MCRR为0.032~7.90μg/L,底层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显著高于表层水;水体中MCLR的`平均浓度与TN、NH4+-N、NO2--N和TP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温、DO和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p<0.01),MCRR的平均浓度与NO3--N和氮磷比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H、DOC、高锰酸盐指数、光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TP和NO2--N是影响MCLR生物合成的主导因子,NO3--N和氮磷比是影响MCRR生物合成的重要因子;NO2--N和NO3--N可能分别是MCLR和MCRR生物合成中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作 者:张杭君    张建英    陈英旭    蕉荔    ZHANG Hang-jun    ZHANG Jian-ying    CHEN Ying-xu    JIAO Li  作者单位:张杭君,张建英,陈英旭,ZHANG Hang-jun,ZHANG Jian-ying,CHEN Ying-xu(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28)

蕉荔,JIAO Li(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杭州,310007)

期 刊:环境科学  ISTICPKU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2006, 27(10) 分类号:X131.2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    环境因子    淡水水体   

篇7:官厅水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及其与微囊藻细胞密度相关性研究

官厅水库水体中微囊藻毒素及其与微囊藻细胞密度相关性研究

2004-对连年发生比较严重水华的官厅水库进行了2 a的浮游植物动态监测,并在206-8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主要水华藻类--铜绿微囊藻藻毒素质量浓度及其季节变化,初步探讨了微囊藻毒素质量浓度与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水库中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高,平均值为1 308.35×104 cells/L,2005年达1 599.49×104 cells/L,同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夏末秋初形成高峰.产毒的铜绿微囊藻为夏季最主要的优势水华种类,其细胞密度在7月达到最高,为4 748.58×104 cells/L;微囊藻毒素的质量浓度在7月亦达到最高值,为20 μg/L,都显著高于6月和8月(p<0.05).水体中微囊藻毒素质量浓度与微囊藻细胞密度呈正相关关系(R=0.926).其结果为全面了解官厅水库水质状况以及对水污染进行治理,恢复其饮用水源的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 者:张娟 梁前进 周云龙 包智泓 李启军 ZHANG Juan LIANG Qian-jin ZHOU Yun-long BAO Zhi-hong LI Qi-jun  作者单位:张娟,梁前进,周云龙,ZHANG Juan,LIANG Qian-jin,ZHOU Yun-long(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包智泓,李启军,BAO Zhi-hong,LI Qi-jun(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44)

刊 名:安全与环境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AFETY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6 6(5) 分类号:X524 关键词:水生生物学   浮游植物   富营养化   微囊藻毒素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篇8:太湖铜绿微囊藻与四尾栅藻的光竞争及模拟优势过程初探

太湖铜绿微囊藻与四尾栅藻的光竞争及模拟优势过程初探

通过太湖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室内单培养与共培养试验,探讨了两种藻的'光竞争及模拟优势过程.由试验结果和Monod方程分析得出,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CI约为30~35μE・m-2・s-1(2 500~3 000 lx),四尾栅藻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为CI=60~70μE・m-2・s-1(5 000~6 000lx).当营养盐等都不是限制因子时,在低光照条件和光照时间大于14 h时,铜绿微囊藻竞争成为优势种具有较高的概率,而在高光照条件和当光照时间小于14h时,栅藻竞争成为优势种具较高的概率;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提高微囊藻的竞争能力,并在室内小型模拟装置中,成功地模拟了铜绿微囊藻竞争成为优势种的过程.

作 者:胡小贞 金相灿 储昭升 马祖友 易文利 HU Xiao-zhen JIN Xiang-can CHU Zhao-sheng MA Zu-you YI Wen-li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刊 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年,卷(期):2005 24(3) 分类号:X524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四尾栅藻   光竞争   优势  

篇9:不同形态磷源对铜绿微囊藻与附生假单胞菌磷代谢的影响

不同形态磷源对铜绿微囊藻与附生假单胞菌磷代谢的影响

实验研究磷酸二氢钠、β-甘油磷酸钠(Na-β-glycerophosphat,NaGly)、磷酸钙和卵磷脂(lecithin,LEC)4种不同形态的磷源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代谢及其与附生假单胞菌磷代谢关系的影响.测定了微囊藻的`生长,水中磷浓度的变化,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APA)和微囊藻中总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附生假单胞菌的存在能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并可以将微囊藻不易直接吸收的磷形态转化为磷酸盐等物质供微囊藻利用.碱性磷酸酶在微囊藻和X菌利用大分子有机磷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 者:邹迪 肖琳 杨柳燕 万玉秋 ZOU Di XIAO Lin YANG Liu-yan WAN Yu-qiu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刊 名:环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卷(期):2005 26(3) 分类号:X524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假单胞菌   磷形态   碱性磷酸酶  

聚铝及其加载粘土矿物高效絮凝沉降铜绿微囊藻的研究

《空囊》杜甫唐诗鉴赏

汪藻《春日》原文及译文

糖脂结构对变色囊泡检测大肠杆菌的影响

车胤囊萤苦读读书笔记

怀孕空囊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注意事项

属龙的座右铭怎么写

弟弟属牛作文500字

诗经·小雅·鱼藻之什·白华

属于我的精彩作文400字

《囊裸藻属与陀螺藻属囊壳微细结构及元素组成比较.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囊裸藻属与陀螺藻属囊壳微细结构及元素组成比较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