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2023-06-28 03:40:41 分类:综合材料 下载本文

【导语】“不正经布姆”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成为一个真实的人,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成为一个真实的人,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尼采曾有言:“以自我的内心为重,方可构成独特的个性,精神上得到结果和丰收,发现真实的自我。”这句话完美诠释了何为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不要太盲目追求一些东西,听从内心,构成自我独特的个性,成就最真实、最朴实的自我。依我所言,一个人唯有依心而行,方能不在他人的看法与虚幻的追求中迷失自我,纯粹为人,无憾人生。

所谓“依心而行,纯粹为人”,从哲学角度就是“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贫困之时,坚守本心本性,在逆境中磨砺前行;充裕之时,不忘初心,恪守简单的生活方式,不沉沦于他人,于追求之中,提升精神境界。从美学角度便是“陆象山的美学本心论”。认同本心之美,将本心之美在人生体验中澄湛,从中认识最原始的自我。

如果一个人能做到真正依心而行,励志追求纯粹为人,那么他便等同于在这诱惑纷呈的社会中有了一盏明灯,能为他指明前途光景,坚持走出自我的路。正如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说道:“我心中能够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便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当一个人遵循自我的本心行动,学会依照心的指示前行,不去估计他人的成就,不要指望遥不可及的追求。那么他便能够毫不犹豫地寻找他认为欢乐的,守候他认为值得的,珍惜他认为幸福的,按照心所听到的远方,走向自我所追求的道路。所以,依心而行,能引导人走向自我的路,少于攀比和模仿他人,活出虚假的模样。

反过来细想,如果一个人过于沉沦于世俗名利,迷失了自我的本心,那么他便有可能无法正确认识自我,为他人的名利所诱惑,急于求成,心态浮躁,最终一事无成。引用周国平所言:“人生任何完美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当一颗心在低劣的热闹中变得浑浊之后,它就既没有潜力享受安静,也没有潜力享受真正的狂欢了。”当一个人无法真正做到依心而行,他便无法相信“世上没有不被评说的事,没有不被猜测的人。”长此以往,他会活在了一个自以为充满流言和蜚语的世界,他将失去享受安静和狂欢的潜力,从而对一切产生怀疑,最终作茧自缚。由此可见,一个失去心灵信念的人,将无法看透这世界喧嚣背后的本质,作茧自缚,一事无成。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想要成为一个纯粹、真实的人,我们就要学会自律、守静、自省,且理性看待他人,看待自我的追求。在他人面前,我们不仅仅要看到自我与其的不足之处,还要望见自我的独一无二的优势,理解《人与永恒》中所说的:“一个把自我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头的人往往并无价值。”在浮世面前,我们对于自我所追求的事物,必须要学会理性度量,看看差距,切记冒昧苦求,得不偿失。坚持依心而行,造就最纯粹,真实的自我。(作者:苏涵)

篇2:你有没有成为一个“公司人”

我们可能都跟狗一样,为了混口饭,把自己不知不觉就卖给了公司。从思想到语言,从工作到生活。

当我还小的时候,大家都对某一类人相当不屑,那就是“公司男”。他属于公司,按公司的要求着装,他的观点和态度由公司塑造。他通常面目模糊,因为他的脸是公司的脸。我们当时想,这人真可怜,就那样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公司。可怜呐。

然而有意思的是,所有我认识的人现在都已沦为此类。而且现在不能再叫“公司男”了,因为有性别歧视之嫌,只能说我们都是“公司人”。

我认识一位在谷歌工作的人,他无论走到哪都带着Android手机。这款手机是谷歌发售的,他喜欢极了。像其他我认识的人一样,说到自己公司的时候,他说“我们”。只要有人说谷歌不好,他就会跟人急。

我的朋友拉里在为撒旦效力。我不会说出撒旦在同拉里打交道时是幻化成何种人形,但是相信我,他绝对令人印象深刻。拉里介意为撒旦工作吗?毫不介意。拉里告诉我:“如果你了解他,就会知道他真是个不错的人。”这我倒我相信。泰德•邦迪也很有魅力。

我的一位老朋友丹尼在地面广播站工作,新潮的媒体看不上这个行业,但实际上,它利润率颇高,每年能为从业者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回报,

有一天,丹尼告诉我:“我租的这辆车里装了卫星广播,相当不错,但是我肯定不会自己订购这项服务。”我问他,如果喜欢,干嘛不订?他说:“这就好比是让我拿到了一张扬基队的季票。”我懂他的意思。丹尼是红袜队的铁杆球迷。

然后再说说我。我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二十多年。本来没打算干这么久的。多年来,我一直恳求公司让我歇一歇。但我还是在原地踏步。同样的工作,同样的职位,负责的摊子可能更大点。干嘛改变呢?你知道找一个舒服的职位有多难吗?

不管怎样,最近我发现自己非常讨厌对手公司的产品。我不会告诉你那是个什么产品,这有伤和气。但只要我在飞机上、商店里或是在别人家一见到它,我就烦得不行。如果我不得不面对它,我只想逃开。如果有人哪怕是稍稍流露出喜欢它的意思,我都感觉恨不得能杀了他们。

这种“公司”心理正扩展并渗透到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这个博客吧。我的博客开在一个与其它网站存在竞争的站点上,虽说网上的竞争有些奇怪。人们整天上网浏览,会点击查看几乎所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但还是有些网站在联合起来,对抗我们这家网站。我讨厌他们,希望他们倒霉,想让他们都滚蛋。我自己很少上那些网站。

我希望不要再这样了。我的对手无处不在。我恨他们。实际上,对那些不讨厌我竞争对手的人,我都有点生气。

我们可能都跟狗一样。刚开始还能在生活中保持自我,后来活着活着就向主人看齐了。干嘛不这样?要知道,我们还得靠人家赏饭吃呢。

篇3:如何成为一个

1、的精神态度是很重要的,但是技术则更是重要,

如何成为一个

的态度虽然是无可取代,可是随著新科技的发明和旧技术的取代,这些工具随时间在慢慢的改变。例如:以往总是会学会用机器码写程序,直到最近我们开始使用HTML。不过,在末,当然,这是基础的hacking

篇4:一个真实的季羡林

一个真实的季羡林

作为近年来季羡林先生“最新”作品,《此心安处是吾乡:季羡林归国日记1946—1947》让人眼前一亮。可以非常中肯地说,本书的一大特点是“真”。虽然只是短短一年多时间的日记,但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的很多方面,比如个性率真、生活节俭、勤学苦读、尊师重道、待人真诚、作息规律等等。

比如,在北平,一次季羡林本想去拜访清华校友、北大同事梁实秋,结果“走进大门,一看门上糊了白纸,心里一惊,一打听,原来他父亲死了”——— 梁实秋的父亲去世了。季羡林先生是怎么做的呢?“我于是也没有进去。就到市场去,看了几个旧书摊,买了几本书”(1946年9月29日)。旧时君子之交淡如水,想来季先生不愿意去给梁家添麻烦吧。

季先生的个性率真,还有一处清晰记载,让人读来不觉莞尔。“六点出来到市场润明楼吃晚饭,到东来顺去,任继愈请客,我不高兴吃,所以先吃了。看他们吃完,一同回来”(1946年11月23日)。任继愈在东来顺请客——— 估计是涮羊肉了——— 可是季先生偏偏“不高兴吃”,竟然自己在润明楼“先吃了”。然后到东来顺看着“他们吃完,一同回来”。其实季先生是很爱吃涮羊肉的,比如“我请他们吃涮羊肉,已经十几年没有吃了,真可以说是天下绝美”(1946年9月28日)。看着别人吃,自己不吃,这是一种什么境界啊!

说到生活节俭、嗜书如命,例子就更多了。比如1947年10月3日写道:“这是一条有名的旧书店街,我以前还没有来过,我因为钱已经不多了,不想再买书。但一看到书就非买不行,结果又买了两万元的书,旧书真便宜得要命,其实不够纸钱。他们自己也说,看着书卖出去,心里真痛,不卖又没钱吃饭。一直看到两点还没完……四点到图书馆去看报,忽然看到《益世报》上登了一篇访问我的记录,我于是就到市场去买了份《益世报》,不由不到书摊上去看了趟,结果又买了一本。决意十天不上馆子,只啃干烧饼。”果然晚上没有吃正经的晚饭,“回来吃了几块饼干,因为没有电,很早就躺下。”

季先生作息规律,随手翻看一页,就看到“七日 早晨五点多起来……八日 早上六点起来……九日 星期日 早上六点起来……十日早晨六点半起来……十一日 早晨六点起来……十二日 早晨七点起来……十三日 早晨七点起来……”整本书,竟然找不到一日季先生睡懒觉的记载。即使是困住南京的日子,也起得很早,如日记1946年6月7日记载:

“七日 早晨五点多起来,洗过脸,看《吾家》及《西北大地研究》,虎文同西园只是不起来,看看过了九点自己肚子里已经饿得响起来”。

季先生生活节俭还有一例,即他的早饭经常以花生米代。花生米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想来在物价飞涨、收入有限又爱书如命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季先生大脑对营养的需求。比如:

“七日 早晨六点多起来,洗过脸,吃了几个花生当早点”(1947年10月7日);“十日今天是双十节,早晨七点前起来,洗过脸,又是吃花生米当早点”(1947年10月7日);还有“十一日 早晨六点半起来,洗过脸,又是吃花生当早点。”“十三日 星期日 早晨六点起来,洗过脸,吃了几个花生当早点”。“三日星期日 早晨快到七点才起来,洗过脸,看了会书……石峻、王金铳、杨翼骧到我屋里来玩,我请他们吃花生。”看吧,连请人吃小吃,都是“吃花生”。

季先生勤学苦读,基本每日的日记都是自己一天读书的书单。比如1946年11月10日写道:

“十日 星期日 早晨七点起来……看王静如的《论吐火罗及吐火罗语》,十二点多去吃饭。吃完回来……到图书馆研究室,去念《方广大庄严经》。三点半回来看《大公报·星期文艺》和《文史周刊》,五点半到理学院去吃饭……回来看《印度古佛国游记》。”

季先生待人真诚,虽然自己是一个清贫的教授,可是对待国际友人、访问学者师觉月却毫不吝啬:

“九点到翠花胡同去找Bagchi(师觉月),同他一同到故宫博物院去……我们一直逛到十二点……到润明楼,我请他吃午饭,结果每个人吃了两份,我们一同走回来。”(1947年3月29日)。

对待旧友、北大同事,时已渐受时局“裹挟”的沈从文,也是一片赤诚。如日记中经常提到:“五点到中老胡同看沈从文先生,谈了会。”“九点,到沈从文家看了看,十点回来。”“从文来,谈闲话,我把印度美术书籍,拿给他看,这是一位很可爱的人。”“遇到老常,吃完一同到中老胡同去看沈从文……六点到沈从文屋去坐了会,一同去吃饭,吃完又同到他屋里谈到八点回来。”“到沈从文家里去看他,他病还没有好。”

季先生对待自己的老师陈寅恪先生,更是体现了他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如1946年6月20日写道:

“二十日 早晨七点起来,吃过早点,就出去……九点半到慈悲社去看陈寅恪先生,正有一个小孩子替他读报纸。他的眼睛就目前看起来非常不好,我们谈了许多问题,我报告了下我的研究近况和研究计划,一直谈到快十二点才辞了出来。到一个小饭馆里去吃了点东西。”当时陈寅恪先生生活拮据,资金紧张,时任北大校长胡适决意给陈寅恪先生一些美元以维持生活。然而陈寅恪先生却婉言谢绝了胡适的好意,提出以自己的藏书卖给北大图书馆。作为学生和北大教授的季羡林,又为老师跑前跑后:

“同汤先生谈了谈买陈寅恪先生书的问题”(1947年4月28日);“同汤先生到秘书长办公室去看郑天挺,谈买陈寅恪师书的事情”(1947年4月29日);“先到陈寅恪先生家,看了看他的书,问了他几个问题。”(1947年4月30日)“到陈寅恪先生家,开始开一个详细书目。他要把关于梵文的书卖给北大。”(1947年5月14日);“下了车先去看邵循正,同他一同到陈寅恪师家把书价议定。”(1947年6月10日);“三点半到骑河楼等汽车到清华去,下了车到邵循正家同他一同去看陈寅恪先生,把支票交给他,立刻又回到校门赶汽车回来”(1947年6月13日)。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在这个本《此心安处是吾乡:季羡林归国日记1946—1947》中,这样的小例子比比皆是。相信你在阅读此书时,也会感受到季羡林先生的真挚、勤奋与纯粹,在淡然中获得感动和启迪。

篇5: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真实的故事_1200字

可是,幸福就像空中楼阁一样容易倒塌。小超刚满5岁时,母亲却患上了癌症。这犹如晴天霹雳打在了父子俩头上。父亲整天奔忙,为了母亲的病不之踏破了多少医院的门槛,求得了多少无济于事的药品;小超则留在了家中照顾妈妈,看着病床上的妈妈日日憔悴、夜夜呻吟,他十分揪心。他已不知道是怎样度过那难熬的日子了,他只记得母亲轻轻的搭着自己的双手,说:“儿,我死后不求什么,只希望你们父子能和睦生活……”

但母亲还是走了。

父亲已是心灰意冷,几乎是只没有灵魂的驱壳,他开始酗酒、吸烟、赌博,常常彻夜不归,第二天才带着浓重的烟酒味打开了自家的门。在父亲的心中,儿子小超无辜的成为了一个品德差、成绩差的坏儿子!

一年级时,刚上小学的小超欢天喜地的奔到家中:“爸爸!你看我带上绿领巾了!”醉了酒的父亲攥着酒瓶醉醺醺的讲道:“这么点小事就高兴成这样,没出息!”小超吐了吐舌头跑开了。

五年级时,当小超怯生生地问父亲:“爸,学校要开家长会,你去吗?”可是,父亲完全不顾小超渴望的.眼神,只是一味地和一群狐朋狗友热火朝天的打麻将!良久,父亲终于冷漠的说道:“不去!替你去开家长会,岂不是丢脸丢到家了!你烦不烦啊!”小超无奈的耸了耸肩。

转眼到了高中,在一次数学测验,数学并不拔尖的小超取得了数学竞赛的最高分——90分。他忐忑了一下,还是把这个喜讯告诉了父亲。父亲的话语既在他的意料之中又在他的意料之外。“离100还差整整10分呢!有什么好得意的!这么差的分数还好意思说!”小超沉默了,父亲的话如利剑般,刺痛了他的心。

一个职业营销人的真实成长历程(中)

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如何成为一个睿智的人书籍推荐

创造链接――如何成为社会人

避免成为职场六种人

一个真实的我四年级作文

一个站长真实的网站运营站心得

成为一个母亲的开始英语散文

一个月转正,三个月晋升,成为一个醒目的人

成为一个快乐充实有趣的人杂文随笔

《成为一个真实的人.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成为一个真实的人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