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能够让孩子受益一生!家长应该这样做!
【导语】“小小小悟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阅读能够让孩子受益一生!家长应该这样做!,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阅读能够让孩子受益一生!家长应该这样做!,欢迎阅读与借鉴!
- 目录
篇1:阅读能够让孩子受益一生!家长应该这样做!
阅读能够让孩子受益一生!家长应该这样做!
1、爸妈做榜样,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很多家长都想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的习惯,但是一直没有办法把孩子诱导过来,其实这其中有一半是因为父母的原因。很多的父母都会让孩子看书,然后自己在旁边玩手机。这个时候孩子心里会不平衡,也会失去看书的兴趣。所以想要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还是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家长自己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看书,会让孩子感觉有了伴,也会很认真地去看了。
2、阅读环境真的很重要
可能大家有所不知,阅读的环境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看书的效率。比如吵的地方一个小时只能看几页书,而在安静的地方,一个小时能看十几页书。比如在图书馆的时候,一天能够看完一本书,但是在家里的时候,一天只能看三分之一的书。所以这说明,有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对孩子的阅读真的很有帮助。
如果家长有时间的时候,不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一起去图书馆看书,这个时候你可以去图书馆的角落里用电脑操作你的工作,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在旁边看书。如果你们都不常去图书馆,不如给孩子买一个书柜,安在孩子的卧室里,平常可以让孩子安静的看书。
3、坚持每天给孩子讲故事
培养孩子读书的方式其实有很多,而坚持每天给孩子讲故事就是其中的一种。可以在晚上睡觉前,给孩子讲几个故事,伴孩子入眠。而这不仅是在给孩子灌输知识,也能间接引起孩子的兴趣。当你在忙没有时间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他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会自己去找一些故事书看,这就打开了孩子阅读的大门。
4 、经典原著改编的电视电影可“做媒”
孩子读书这件事情,逼迫不得。如果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适当让孩子看看电视里的经典名著,比如《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茶壶女》等等,这些电视上都会播出。这时候可以陪着孩子看,可以告诉孩子,看完了电视的,去看原著,会更加能找到那种感觉,从而吸引孩子去看原著。
5、鼓励孩子听后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孩子阅读完以后,可以让孩子说说他的感受,可能孩子一开始并不会表达,但是孩子一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这个时候你只要耐心倾听,并且赞同他的想法,也可以和他分享一下你的想法。这样既可以让你们有了沟通交流,也会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6、阅读不能急功近利,要静等花开
阅读这件事情,不能着急,要让时间去沉淀。没有哪个孩子一看完就可以成才的,都是通过时间的沉淀,加上自己的一些经历,才会深有感触。而一开始不爱阅读的孩子,你也不要逼他。你只需要做的是自己以身作则,每天坚持看书,孩子真的会受感染。当他主动翻开第一本书认真去看的时候,那他就会在阅读的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结语:阅读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事情,父母一定要注重这件事情。不要太把孩子是否考满分当一回事,考满分只能证明一时的能力,而阅读可以陪伴孩子的一生,成为孩子一生中的财富。
篇2:孩子很任性,家长应该这样做!
孩子很任性,家长应该这样做!
1、不迁就
孩子任性的时候,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她哭闹,常常会去迁就孩子,比如承诺孩子要给他买好玩的买好吃的。长期如此,孩子就会动不动都任性,因为他知道这样可以让你在乎。而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就是不迁就孩子。等孩子哭够了,稍微平静了下来,你再去安抚孩子的情绪,并且告诉孩子他这样做是不正确的',作为父母非常不喜欢他动不动就苦恼。要跟孩子讲明道理,告诉孩子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和爸爸妈妈沟通,但是如果一直苦恼的话,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爸爸妈妈也不会理他。这样孩子知道这种方式没有用,下次就会尝试去和你们沟通。
2、管教一致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有一个人来解决就可以了。在教育孩子任性的这一点上,父母有时候会比较严格,而老一辈又会很心疼,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觉得还有人依靠,或者认为老一辈是支持他的。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教育。所以当教育孩子的时候,家庭成员的观点要一致,不要去插手,这样才会有威慑力。
3、规矩在先
先观察孩子任性的行为,找出孩子任性的原因,并且时候给孩子制定规矩。告诉孩子不管怎么样不能怎么做,如果这样做了就要自己承担后果,没有人回去安慰他。如果孩子按照规矩去做了,要适当认可以及表扬孩子,这样孩子才能从中感受到乐趣。如果孩子违反了规矩,就让孩子自行承担后果,再怎么哭闹也怨不得你们了。
4、适当惩罚
孩子太任性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惩罚。但是惩罚孩子,主要是对事不对人。孩子做错了这件事情,你惩罚了他,你要告诉他惩罚他的原因,并且告诉他爸爸妈妈希望他是怎么做的 。而且惩罚的时间也要有所控制,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当然孩子做得好的时候,也要给予表扬鼓励。
5、控制自己的情绪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会大动肝火,对孩子非常凶。这样孩子并不会理睬你的教育,并且会从心里反感,这会起到反效果。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觉得你是一个不可理喻的父母。
结语:孩子任性,这是每个家庭的孩子都会出现的问题。有一些人任性的时间长,有一些人任性的时间短,这都离不开父母的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会让孩子慢慢变得乖巧。
篇3:孩子非常怕黑,家长应该这样做!
孩子非常怕黑,家长应该这样做!
1、鼓励
首先,作为父母,应该摆正心态。孩子怕黑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所以不要训斥孩子,说孩子没出息之类的话。孩子怕黑,一般来说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消失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其实非常需要家长的鼓励。他也不想这样,但是他就是害怕,作为家长也应该换位思考一下。
2、留灯
孩子怕黑的现象一般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才会特别害怕。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没有和他一起说,他就会胡思乱想,然后可以会做噩梦。这个时期的孩子,尽量不要说一些妖魔鬼怪的话吓唬他,更不要给他看恐怖类的电视电影。如果孩子不和家长一起睡,家长应该多陪孩子,等孩子有困意了或者是睡着了再走。
3、正面引导
孩子怕黑,家长应该能明白这种感受。多给孩子一些鼓励,给他讲一些正面积极的事情,让他勇敢起来。虽然可能孩子不能勇敢去面对,但是家长长期正面的引导,也会给孩子留下勇敢的火种。时间长了,他会不自觉的想要去突破,想要征服自己。
4、体验黑暗
如果家长都在孩子身边的话,晚上可以带着孩子去体验黑暗,让孩子知道家长是那么勇敢,原来这根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当然这件事情最好还是有爸爸来做,因为如果妈妈不小心表现出害怕的话,只会加深孩子内心的恐惧。但是如果爸爸妈妈能陪着他去体验黑暗,一定会给他留下温暖的.回忆。
5、及时陪伴
孩子在怕黑的时候,最喜欢一来人,也最喜欢家长就在他的身边。所以如果可以,不妨多陪陪孩子。孩子以后总是会勇敢起来的,但是在他最害怕的时候,最好还是多陪陪他,不要让他的内心留下阴影。更不要把孩子单独关在一个房间里,孩子可能会自己胡思乱想受到刺激。
结语:怕黑这件事情,这其实是每一个孩子多多少少都会经历的事情。这个时候孩子更加离不开父母,也很希望别人能理解他的恐惧。所以要多照顾孩子的感受,陪他度过最害怕的时光。
篇4:孩子爱玩电脑,家长应该这样做!
孩子爱玩电脑,家长应该这样做!
1、告诉孩子玩电脑的危害
我们都知道玩电脑的危害很大,但是很多的孩子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家长不妨举例子告诉孩子。比如玩电脑容易近视,而戴眼镜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并且度数过高会有遗传性;再比如告诉孩子电脑的辐射很大,会让脸上长斑和长痘等等。不仅是要告诉孩子笼统的概念,更要让孩子知道其中的危害。
2、控制孩子玩电脑时间
孩子时期的自制力都是比较差的,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玩电脑的时间。比如先倾听孩子的想法,问问孩子一天想要玩多少个小时的电脑,大概在哪个时间段去玩,这个时候家长再折合一下,缩短孩子玩电脑的时间,确定孩子玩电脑的时间段。只要有了约定,孩子如果违反了,你可以没收电脑也可以采取其他的`惩罚。这个时候孩子就没有办法怨你们了。
3、榜样
孩子爱玩电脑,有一半是因为家长的影响。现在很多的家长都会用电脑看电视、逛淘宝、玩游戏或者是工作。但是家长整天埋头在电脑上,这会让孩子认为电脑很好玩,从而喜欢上电脑。所以想要避免孩子频繁玩电脑,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4、培养孩子兴趣
孩子喜欢玩电脑,一般都是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家长可以培养孩子其他的兴趣,比如看书、书法、爬山等等兴趣,还可以给孩子报一个兴趣班,这样可以大大的分散孩子玩电脑的注意力,也可以养成很好的习惯。
5、家长的监督和引导
孩子爱玩电脑,这是一个坏习惯。正常玩电脑无可厚非,但是一整天都拿着电脑不放,这个问题就需要重视了。家长在孩子爱玩电脑的这件事上,要多沟通多交流,甚至是要多教育。孩子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差,真的很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引导。
结语:现在的时代迅速发展,让孩子多接触电脑也是一件好事,比如可以早日教会孩子建表格建网页,这对孩子的职业生涯也很有帮助。但是如果孩子一整天对着电脑玩游戏的话,就要及时制止了。
篇5:孩子很爱黏人,家长应该这样做!
孩子很爱黏人,家长应该这样做!
1、多让孩子与人接触
孩子之所以爱黏人,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孩子不常与外人接触,所以会有不适应的.感觉。多让孩子和其他的人接触接触,让孩子适应一下,也就没有那么害怕了。等到孩子有了自己的小伙伴,性格也会开朗很多,那时候也就不会那么黏人了。
2、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的心灵都特别脆弱,这个时候不要吓孩子,也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讲鬼故事;也不要恐吓孩子,说要把孩子送人啊,赶出家门啊等等之类的话,只会徒增孩子的心理阴影。想要不让孩子黏人,就要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孩子有了一定的安全感以后,别说黏人了,你拽都拽不回来。
3、建立信任关系
孩子爱黏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外界的不信任,同时也是对家长的不信任。有很多的家长总是在跟孩子分别的时候表现出依依不舍,这个时候孩子也会受你感染,从而舍不得离开你。也有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难过,就偷偷溜掉,这样一次两次还好,多次了以后孩子就会一直守着你,深怕你走掉。正确的做法其实应该是和孩子多沟通,和孩子建立起信任感,比如和孩子约定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回来,而且要履行这个时间约定,让孩子相信你。
4、培养孩子独立性
孩子爱黏人,主要也是因为孩子没有具备生存能力,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所以需要父母时刻陪在身边。这个时候就要多多鼓励孩子去尝试,孩子受挫折了可以适当的安慰。等到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了,就不会再想着依赖父母了,那个时候反而是父母舍不得孩子独立得太快。
5、借助亲子游戏
孩子黏人,还有一方面是其他的事情都吸引不了他,所以他只有待在父母的身边才是最安全的 。这个时候可以和孩子玩一些亲子游戏,等到孩子爱上了这个游戏以后,可以告诉孩子让孩子在这里先玩一会,爸爸妈妈要去做别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再来陪他玩。离开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进行说明,不然孩子会大哭大闹。
结语:孩子爱黏人,这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是好奇而陌生的,感觉父母是最可靠的。所以这无可厚非。想要孩子不粘人,按照以上的五种方法引导孩子,会有很大的帮助哦!
篇6: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寓言故事
一天傍晚,西双版纳密林里的一头老象,被毒蛇咬伤了脚。老象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大磨,老二叫二拖,老三叫三糊。当下老象把三个儿子都叫到床头来,吩咐道:“你们快给我出去找点急救药来,要不然我的命就完啦。”
老象家做事有个祖传的规矩: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先开个家庭会议讨论讨论,这一回当然也不能例外,于是弟兄三个开了个紧急碰头会。
会议由大磨主持。他慢条斯理地说了一通开这个会的目的和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一个建议:名贵的药物一般都生长在向阳的地方,大家一定要到南坡去找。大磨一口气讲了一个多钟头。
二拖一边伸长耳朵听,一边用手指敲着桌子,听着听着,他打起瞌睡来了。直到大磨讲完,拍拍他的肩膀要他发表意见时,才清醒过来。他首先表示不同意到山南坡去找蛇药,并列举了许多事实,说明名贵的药物不一定都长在向阳的地方。然后他也提出一个建议:三个人要分头寻找,谁找到了就立即送回来,抢救爸爸的性命要紧,不能再磨蹭了。
这时候,会议已开过三个小时了,三糊还没有发言。大磨对他说:“我们都讲了,现在就等你开口了。”二拖对他说:“你的讲话很重要,你讲了我们就好作决议了。’’曼糊眨巴着一双糊涂眼睛,半晌才说:“两位兄长的高见,我认为都有道理。第一,你们的年纪都比我大;第二,你们的经验都比我丰富;第三,你们的头脑都比我清楚;第四,……”末了他也提出两点建议:一、要带支火把照明;二、要带根棍子自卫。要是找蛇药的被毒蛇咬了,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三糊在这些地方可一点也不含糊。
紧急会议从傍晚开到半夜,又从半夜继续到黎明,足足开了一半个小时,最后总算统一了认识,作出了三条决议:一、到山的南坡去找药,二、三个人分头出发;三、携带必需的自卫武器。正当兄弟三个站起来伸伸懒腰,准备按决议行事,忽然从里屋传来老象“哎唷”一声惨叫,三兄弟大吃一惊,急忙赶到房里一看,老象已经断气了。
三兄弟一个个痛哭流涕。大磨难过地说:“早知道蛇毒那么厉害,不开这个会就好了。,,二拖赶忙劝慰他道:“不,不,不,要是不开这个会,大家都拿不定主意,怕连个决议也做不出来呢!”三糊听了点点头说:“两位哥哥说得都在理。下一回要是大哥也被毒蛇咬伤了,我和二哥再开碰头会讨论时,争取提早半小时结束,是了。”
篇7: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故事
母鸡妈妈下的蛋让她自己都感到特别的奇怪——其中的一个蛋特别的大,而其它的都很小。
——这不是我的蛋!鸡妈妈
鸡妈妈找到了猫妈妈,问:这个是你的蛋吗?
猫妈妈说:不!我的宝宝不是这样的,这不是我的蛋。
鸡妈妈又找到狗妈妈,问:这个是你的蛋吗?
狗妈妈说:不!我的宝宝不是这样的,这不是我的蛋。
鸡妈妈又找到猪妈妈,问:这个是你的蛋吗?
猪妈妈说:不!我的宝宝不是这样的,这不是我的蛋。
鸡妈妈又找到牛妈妈,问:这个是你的蛋吗?
牛妈妈说:不!我的宝宝不是这样的,这不是我的蛋。
鸡妈妈又找到羊妈妈,问:这个是你的蛋吗?
羊妈妈说:不!我的宝宝不是这样的,这不是我的蛋。
鸡妈妈找到了狐狸妈妈:这个是你的蛋吗?
狐狸妈妈赶紧说:啊!这,这,这是我的是我的蛋。
说完,她狡猾地一笑,把鸡妈妈放鸡蛋的小车推回到自己的家里。
这是狐狸妈妈的蛋吗?——不是。狐狸是在骗鸡妈妈,她们想要吃掉这些鸡蛋。这时候,小鸡蛋的壳裂开了,鸡宝宝都从蛋壳中钻了出来。它们看见狐狸要吃它们,鸡宝宝大声地喊着:救命!救命!这时候,大鸡蛋的壳也裂开了,从蛋壳里钻出一个大个的鸡宝宝它冲着狐狸大声地喊道:呷呷!呷呷!一下把狐狸吓呆了。
母鸡妈妈大喊道:快跑呀!鸡妈妈和鸡宝宝们赶紧跑出狐狸的家,现在母鸡妈妈有了许多的鸡宝宝。
其中的一个是大个头的宝宝,其它的是可爱的小宝宝。
篇8: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童话故事
狐狸先生好贪吃,傍晚回家,他大老远就开始叫:“太太,太太,今天晚饭吃什么?”
狐狸太太说:“哎,今天晚饭,吃烤鸡——”
狐狸先生一听,马上跑得飞快,“太太,太太,我爱你,我爱吃烤鸡。”
田鼠家所有的成员都听见了,他们很羡慕。
第二天,狐狸先生又快到家了,他大老远地叫:“太太,太太,今天晚饭吃什么?”
狐狸太太说:“今天晚饭,吃熏肉——”
哎哟,香喷喷的熏肉哎。狐狸先生又跑起来,跑得真带劲。
田鼠先生听见了,他开始动脑筋了。
“喂,太太,你听见狐狸说什么吗?他们家吃得可真好,咱们家的晚饭吃什么?”
“我们呀,今天晚饭吃玉米。”
“玉米,哼,玉米,我养家这么辛苦,只给我吃玉米。太太,我想吃烤鸡。”
“咱们家没有烤鸡。”
“我想吃熏肉。”
“咱们家没有熏肉。”
“那咱们要饿死的,什么都没有!”
“不会啊,咱们有玉米、大豆、奶酪、面包屑……”
“好啦,你听听狐狸家吃的都是什么?”
田鼠生气地要离开家,他背上背包就出了门。他说,你们等着吧,我要去找些烤鸡和熏肉回来。
田鼠先生,直接到狐狸家去了。他悄悄进了门,看见了好大一块熏肉。
啊,真香啊,他迅速跑上前。不料,突然被狐狸一家抓住。
“哈哈,好肥的一只田鼠啊。”狐狸先生和太太笑眯眯地说,“欢迎你成为我们家明天的晚餐。”
第三天,狐狸先生要出门。离开家的时候,狐狸先生又在喊:“太太,今天晚饭吃什么——”
“今天晚饭,吃香喷喷的田鼠……”狐狸太太说。
哎哟,田鼠太太听见了,她哭了。小田鼠们听见了,也都哭了。
为什么田鼠先生那么贪吃,那么不小心,他要成为狐狸的晚餐了。
怎么办?怎么办?田鼠家想了一个办法,小田鼠们大声叫:“妈妈,今天的晚饭吃什么?”
田鼠太太装得很开心,大声说:“今天晚饭,喝——牛——奶——”
哇,喝牛奶啊。狐狸家的小狐狸听见了,他们都哇啦哇啦地叫起来:“牛奶,我要喝牛奶——”
“不要去啊,我们吃田鼠啊。”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说。
“要喝……喝……”小狐狸哇啦哇啦叫。
“快来搬牛奶啊,又香又甜的牛奶啊。”田鼠太太说。
狐狸先生和狐狸太太决定一起出门去抢一些回来。他们出了门,田鼠太太赶紧从附近冲进狐狸家,把田鼠爸爸救了出来。
啊,田鼠爸爸,请你以后不要听见好吃的就离开家。
太太今天准备的晚餐,你一定要开心地吃掉它。
篇9: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经典成语故事
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聚集起来商议获胜之后如何割据土地一事。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妄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划分领地,心里却已开始琢磨,将来怎样一个个地对付并消灭他们。
项羽对一般将领都没有什么顾忌,唯独对刘邦顾忌重重。刘邦很难对付,对此项羽心知肚明。早些时候,曾经约定:谁先攻下秦都咸阳(今陕西西安附近),谁就在关中为王。结果,首先进入咸阳的偏偏就是刘邦。关中,即今陕西一带,是秦的本土,由于秦的大力经营,关中不但物产丰富,而且军事工程也有强固的基础。
项羽不愿意让刘邦坐稳“关中王”的位子,也不愿意他回到家乡(今江苏沛县)一带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汉中(在今陕西西南山区)三个郡分给刘邦,封为汉王,以汉中的南郑为都城,想这样把刘邦关进偏远之地。而把关中划作三部分,分给秦朝的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yì),以便牵制刘邦向东发展。项羽则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广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苏徐州)为都城。
项羽的这一分配方案对颇有独霸天下野心的刘邦而言,显然行不通,而其他将领对于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盘也都不满。可是,慑于项羽的威势,大家都不敢违抗,只得听从支配,各就各位去了。刘邦也不得不暂时领兵西上,开往南郑,并且接受张良的计策,把一路走过的几百里栈道全部焚毁。
刘邦到了南郑,发现部下有一位才能出众的军事家,那就是韩信。刘邦就拜韩信为大将,请他策划如何向东发展、夺取天下的军事战略。
韩信的第一步计划是,先夺取关中,打开东进的大门,建立兴汉灭楚的根据地。于是派出几百名官兵去修复栈道。这时,守着关中西部的章邯听到了这个消息,不禁笑道:“谁叫你们把栈道烧毁的!你们自己断绝了出路,现在又来修复,这么大的工程,只派几百个士兵,看你们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对于刘邦和韩信的这一行动,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可是,没过多久,章邯便接到紧急报告,说刘邦的大军已攻入关中,陈仓(在今陕西宝鸡市东)被占,守将被杀。章邯起初还不相信,以为是谣言,待消息得到证实,才开始慌忙领兵抵抗,可惜,为时已晚。章邯被逼自杀,驻守关中东部的司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继投降。号称三秦的关中地区就这样瞬息之间便被刘邦全部占领了。
原来啊,韩信表面上派兵修复栈道,装作要从栈道出击的姿态,实际上却和刘邦统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趁章邯不备,袭击陈仓,取得了胜利。这就叫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或“陈仓暗渡”。
韩信这个用兵之计,当初张良建议烧毁栈道的时候,便曾向刘邦提起过。刘邦见他们两人先后所定的计策居然如此雷同,便高兴地说:“英雄所见,毕竟略同!”由此,后来又引申出了“英雄所见略同”或“所见略同”的成语。
★ 这样做值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