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
【导语】“文化路家乐福”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目录
篇1: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
关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释义】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原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着《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历史典故】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东晋著名的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中。他的.曾祖父是东晋著名的大将军陶侃,但到他这代,陶家已经败落,生活贫困。尽管如此,从小陶渊明还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博览群书,养成不爱慕虚荣、不贪富贵的高洁性格。
义熙元年(4),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栽赃陷害。县吏说:“我们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于是,陶渊明在出任彭泽令八十多天后,就离开衙门,收拾行装,返回家乡,从此过起隐居生活。对于官场,他丝毫没有眷恋之心,反而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饮酒写诗,过着世外桃源一样的清闲生活。
【成长心语】
名利本为身外物,却让许多人乐此不疲地执著追逐,正所谓“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但是,陶渊明做到了,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名利并非人生全部的追求,我们不应为名利而活,被名利驱使。淡泊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而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对待生活与人生的欲望和诱惑。在顺境中不得意忘形,身处逆境时不枉自菲薄,宠辱不惊,悉由自然。这样就会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淡泊中充实自己。
篇2:大文豪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另一种解释
话说公元405年,陶渊明总算在彭泽做了县令。陶渊明不会阿谀奉承,不会上下打点,不搞贪污腐化。所以即使当了县太爷也是清贫的很。真可谓清水衙门。那年头,朝廷拨下来的办公费很少。又要负责三班衙役以及师爷的工资钱,仅仅靠俸禄是难以应对的。但是工作任务很繁重,主要是负责朝廷摊派的各类的税赋和贿赂上级的银两。所以陶渊明很累、很烦、很穷。
有一天,上级派督邮来彭泽县检查工作,按照官场的常规,所到之处县令要好好招待,然后多多打点银子。以求督邮大人向上级美言。陶渊明没有钱打点督邮,只好准备空手去见督邮。
篇3:大文豪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另一种解释
手下提醒说,陶县长啊,你得穿官服,带银子去见督邮的。陶渊明终于忍耐不住了:我不能为五斗米向小人折腰。意思是我不能为当这个县令、为这点俸禄向贪官屈服。于是,一甩袖子,扔下官印,辞职还乡了。由此,历史上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辞官不做呢?仅仅是不满于督邮的检查吗?本小编分析如下:
陶渊明画像
一、诗人,不喜欢做官。陶渊明生于公元352年,属老鼠的,胆子小,怎么可以做官呢?他很适合写诗,特别是田园诗歌写的好极了。写下了《饮酒》、《归田园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千古不朽的诗篇。属于文人气质,信仰文学,蔑视官场,这样的人是做不好官的。
二、喜欢自由恬淡,做不习惯官。陶渊明在彭泽做县令只做了80天,就辞职了。他的血统里有做官的遗传因子,其祖父做过太守。公元4,也就是陶渊明辞去县令后,朝廷找他做著作左郎,他称病不出。干什么呢?在家种地,亲自躬耕。陶醉于恬淡的'田园生活。固守自给自足的原始农民意识。后来檀济道带了许多粱肉(腊肉),去拜访陶渊明,请他出来做官,他还是没有出来。
三、工资太低,又不会贪污腐败,无法做官。陶渊明说“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的俸禄是多少呢?每一个月五斗米,就是62.5斤米。按照现在每斤大米3块钱计算。陶渊明做彭泽县长的工资是187.5元人民币。即使不折合人民币,62.5斤米,仅仅够两个人吃一个月的口粮。可见当时县令的工资是很低的。
陶渊明想要的是这样的生活米尔网 www.miercn.com
仅仅挣这一点工资,还让陶渊明为督邮点头哈腰,阿谀奉承,陶渊明当然不甘心了。县令,乃地方的父母官,肥缺呀,天高皇帝远,土政策任意出台,权利大的很。比如,可以增加赋税、收刮地皮、勒索当地土豪、借办案之机收受贿赂、巧取豪夺……有权力,还能没有钱花吗?但是,陶渊明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这种任性,受到后人的赞赏。
www.miercn.com 军情第一站
陶渊明想要的是这样的生活
四、陶渊明从人格上不适应官场。一个喜欢舞文弄墨、喜欢躬耕农田的人,崇尚纯真、淳朴、超凡脱俗的人格,对于官场的黑暗怎么可能适应呢?区区五斗米,陶渊明不肖一顾,还不如自己种田呢。
篇4:为五斗米折腰-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为五斗米折腰的寓意-为五斗米折腰的意思
【成语】为五斗米折腰
【拼音】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简拼】wwdmsy
【近义词】苟且偷生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
【成语出处】《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一般
篇5:励志故事:不为薪水而工作
工作固然是为了生计,但是比生计更可贵的,就是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做正直而纯正的事情。
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有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的目的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的东西却不是装在信封中的钞票。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即使你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但如果你忠于自我的话,就会发现金钱只不过是众多报酬中的一种。试着请教那些事业成功的人士,他们在没有优厚的金钱回报下,是否还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人的回答是:“绝对是!我不会有丝毫改变,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想要攀上成功之阶,最明智的方法就是选择一份即使酬劳不多,也愿意做下去的工作。当你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时,金钱就会尾随而至。你也将成为人们竞相聘请的对象,并且获得更丰厚的酬劳。
比薪水更重要的是工作给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历,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
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盗。
如果你有机会去研究那些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并非始终高居事业的顶峰。
在他们的一生中,曾多次攀上顶峰又坠落谷底,虽起伏跌宕,但是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
能力能帮助他们重返巅峰,俯瞰人生。
篇6:老百姓成功创业故事:勿以事小而不为
【创业故事】农民王红刚曾是建筑工人,10年前他用200元买了一筐扁豆种子。现在,他的扁豆生意做到上亿元,几乎掌控了整个上海的扁豆生意。他被称为“大上海的扁豆大王”。同样成功的吴莹女士曾是下岗工人,两年前,她开始做蓝印花布的传统工艺服装,现在已经拿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订单。还有在武汉卖“臭干子”创业的雷波,他的“环保型臭豆腐干”现在日销售额两吨,竟然进入了武汉市的酒吧。
这些“把小生意做成大买卖”的普通老百姓,如今都成了身价上亿的企业家。在2004年CCTV-7《致富经》栏目与中国人民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共同推出的国内第一个“百姓创业致富年度调查报告”中显示,我国众多创业行业中最成功的行业是餐饮业、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调查还发现,门槛低、资金周转快的行业是创业者能成功的行业,而创业者的资金来源80%来自个人家庭的积蓄或者家庭借款。从年龄角度来说:中国的创业成功者集中在25岁到35岁。25岁以下比例小一些,46岁以后有一个很大的下滑。另外,创业者的性格气质也起决定性作用。研究者称,具有较高成功率的性格特征是外向,创业者对社会资源的整合能力强,并且能够坚定不移地推进业务。同时,敢于冒险的创业者成功率也相对较高。
中国农业大学MBA研究中心付文阁博士称,从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农民进城时起,城市资源与农村资源相互融通,对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开辟市场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付博士认为,普通百姓创业的特点是规模比较小,业务大多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虽然涉足的行业五花八门,而且看起来店面很小,又不起眼,在我们身边都是很普通的东西,但这些人却能够做成功。” 他认为,关键是“勿以事小而不为”。在北京很多经营食品、卖菜、搞清洁的是外地人,北京人看不起这块市场,可小的东西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市场之大,任何一个小的项目只要耐心开掘都能发财致富,对普通百姓尤其如此。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黄泰岩称,当人们为海尔、联想等一大批中国企业的成功欢呼的时候,许多人在不自觉间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创业是伟大的,伟大的事业让普通平民只能敬仰,不能接近。“这是一个误解”,他说,创业是极其平凡的,甚至很弱势的人都可以去尝试并且成功,“在我们国家的创业英雄族谱中,平民创业英雄恰恰是薄弱的一章。”
★ 为官不为对照检查
★ 残,何不为美散文
★ 六一一百米加油稿
★ 米的读后感
★ 三袋米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