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处断舍离美文
“Carl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人生处处断舍离美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人生处处断舍离美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目录
篇1: 人生处处断舍离经典美文
人生处处断舍离经典美文
这个周末,婆婆回家陪嫂子去了,可可爸跟同学出去旅行,可可偶尔还在上课,而我难得一个人清静,哪儿都不想去了,在家好好呆会儿,开始我的“断舍离”和“6s”。
或许因为前段时间太奔波和喝了太多酒的缘故,几年没犯的胃病又犯了,药物也不管用,疼了一天一夜,应验了周星驰电影里面的“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开始整理书房,那么多的书,如果要断舍离,最不舍得的就是我的书,他们在我小学开始,陪伴我每一个不同的日子,陪我在任何一个我需要它们的岁月,他们已经成为我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即使这样还是要择期的处理,反复地选择,最后留下该留下的。
想想自己最好笑的还是一边敷着面膜,一边擦洗着厕所瓷砖,两种截然不在一个频道的方式却在同一时间进行,而且毫不违和,这就是生活。
整理衣物也是个痛苦的事情,不断买买买,可是每天出门仍觉得少了一件,于是不断地往复循环直到麻木。
里外阳台的{杜鹃开得如此灿烂,修剪过后迎风摇曳,刚种下的菜绿油油,像是告诉人们春天即将到来。到过很多朋友甚至亲人们的豪宅别墅,偶尔的感叹之外也无任何奢想,回到我的小窝还是倍觉温暖,这里面有我精心设计的样子,有我一点点购置的物件,有我亲手栽培的一草一木,更有我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唐代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家不在于多大,一张床、一桌菜、一本书、一屋子相爱的'人,这才是家的定义。
我喜欢仰望生命的高度,但是不仰望他人的幸福。
每一次的断、舍、离,都是放空脑袋和身体负压的一种方式,我喜欢看到洗手间瓷砖闪闪发亮,喜欢看到书房井井有条,喜欢看到衣柜里摆放有序,喜欢看到花红绿叶,更喜欢看到家里温暖的灯光。
生命都是平等的,只是人为的因为金钱、地位而发生了改变。
前几天单位清洁大姐扭伤了脚,叫她暂时不用给我打扫办公室,还叫同事帮她进行包扎和治疗,只是一件小事大姐却忙不停地说谢谢。后来聊天中了解她几乎没怎么读过书,孩子也长大了,但是她希望自己靠自己劳动能赚点钱帮补家用,她说她很自卑几乎不跟人说话只是默默做事,她还说她跟我说话是最多的,也许她觉得我并不那么有距离感吧。
我想,只要每个人不因为自己的成就与否感到卑微,为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到骄傲就够了,只要努力地活着,不管怎样的岗位,一样值得尊重。想到《芳华》电影里的最后那段旁白“人最终难掩失落,反而是刘峰和何小萍他们这样的人甘于平凡,追求不多,流露的尽是满足。”
满足的过程何尝不尽是断、舍、离,生命何尝不在进行断、舍、离?
年岁愈长,经历的事就越多,思想自然就会产生变化。年轻时喜欢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和高朋满座,现在却是逐渐拒绝不必要的饭局,拒绝不必要见的人。喜欢的时候和三五好友无所不欢,不喜欢的就连必要的敷衍都免了。
我们都需要一个独处的时刻,需要去聆听自己的声音,也许你有很多梦想依然没有达到,也许还有很多时间要奔忙于路上,可是,面对自己的独白一定是最真实而单纯的。
时下流行的几个话题,不是油腻的中年就是中年少女心,我已步入中年,却拒绝油腻,所以坚持运动、坚持阅读,坚持自己喜欢的好奇,还坚持一点小文艺。唯有找到自己的热爱和关注点才能避免成为油腻的大妈形象。如果《芳华》带给人很多回忆,那么活在当下是否更加可以让自己避免油腻的筹码。
物欲横流的今天,处处皆是诱惑,要做到保持自我很难,可是学会保持自我却是必须的,除了该有的圆滑,本真就是最好的演绎。面对着那些无耻的人,高尚就是高尚的墓志铭,而卑劣就是卑劣的通行证。
所以,我们学会了断、舍、离,有舍才有得,舍得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态度,也正是一种情怀。
还剩下最后两天,不管舍得与否,我们都要告别,即将到来,不管愿意与否,我们都要迎接,这就是现实。
让我们带着对未来的希冀,对岁月的断、舍、离,一起步入下一个未知,在时光的荒野里,接受所有!
篇2:人生断舍离美文
整理人生断舍离美文
“断舍离”的概念,早在十年前就被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最近传入中国。一言以蔽之,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深入了解,让生活过得更舒适。
其实,断舍离是在示范一种做减法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
舍弃是让人犹豫迷茫的过程。断舍离在工作生活中不仅仅是收纳整理的方法论,更是一种人生价值观:关键在于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是自己真正最需要的.,除此以外,均可舍弃。放下执著,放下执念,但是放下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很多人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状况,书房里,一两年前的杂志堆在那里,尽管布满灰尘,还是舍不得扔,总觉得用得上;衣柜里,若干年前的衣服摆在那里,你看都不看、穿也不穿,就是不舍得丢掉。邮箱里,邮件有上千封;手机里,短信有上百条。你并不觉得它们有多珍贵,你只是懒得动手删除……
舍弃还是保留,有时会一直在我们的心里盘旋着,选择舍去,在心底里面摘掉的不仅仅是一个物件那么简单,好似一种习惯,一个一直习以为常的物件从此在生活中去掉点滴的痕迹,仅仅是适应这件事情,好似也需要些时间,于是宁可凌乱。其实,清空了生活,也便一同清空了生命中过多的繁杂,如若能在生命的历程中对舍与得、或是断与离有着明确和感官的认识,也许问题也就没有那么多,烦恼也就没有那么纷杂,也让生命的心情更厚重,也更简单了!
以前,我会保留很多东西舍不得丢弃,十几年来,各种或主动或被动的断舍离让我也变得不那么执著了。原来保留了很多“古董”,从小学就开始每天写的日记,从中学开始的所有信件,所有刊登自己文章的报纸。后来,日记不小心当废品卖了,心里还是有点小郁闷,但是想想,这些东西可能我到死都不会翻开来看。那些信件我装在一个箱子里,多少年都没有打开过,做记者多年积攒的发黄的报纸更是让我在每次搬家的时候纠结很久。对物品的感觉是这样,对生活也是这样。人生在世,不管你有多少不舍,总有一天会离开。有的时候生命就像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你需要知道哪些东西是你必须要带的,哪些东西是你要舍弃的。就像生活中也会出现很多急转弯,换工作、辞职、迁居、搬家、结婚、离婚……生命中的断舍离,也像是制造一个让每个人都能重新回归原本人生态度的契机。
断舍离,也是对生活中的一些负能量敢于舍弃的勇气。大仲马说,人生就是烦恼组成的一串念珠。佛家的念珠有108颗,有时人生的烦恼远比108要多得多,人们数一遍,还要数第二遍、第三遍,面对这些烦恼,更需要断舍离的智慧。
最近喜欢上了一个词——自黑,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被别人黑,但是与其被人黑,还不如自黑一下呢,毫不畏惧地对生活对自己调侃。我黑我自己比你黑得更厉害,我剖析自己更狠、更准,让黑我们的人自愧不如,还有谁好意思、够段数来黑我们呢?
其实我知道最后一段有点跑题了,而且跑得有点远。
篇3:断舍离的美文
断舍离的美文
从昨天晚上,脑子里这三个字就无厘头的蹦了出来,我使劲的想,怎么出来这么三个字呢?是老舍还是巴金写的三部曲吗?后来想起来了《龙虎狗》。难道是《断魂枪》的断?《离魂记》的离?老舍的舍?迷迷糊糊的没有答案。问了问度娘,说是日本的山下英子写的书《断舍离》,意思是: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开始是写物品收纳,后来延伸了。现在都成了一个系列了,从物断舍离到心的断舍离。
其实我知道这两晚上有些失眠的缘由——断舍离嘛!有些更深层的骨子里的'东西、情感的东西、血脉的东西都无力回天的断了,一些表象的东西还不好断吗?把自己的一大段、一大段的生活都进行了选择性删除,还能不好舍吗?把自己的日子裁剪的零零散散,只随身带着一支简单的行囊,把灵魂清空再重新注满,还能不好离吗?当然,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是所有没有尝试过的人绝对不会理解的。
这几天喜欢上了《红颜旧》这支曲子,主要是他有几个字眼,很入我心。其一,“红颜旧”这三个字,令人徒增感怀伤逝之意。“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岂料再相逢,却是江山未老,红颜旧!红颜旧,君发亦斑斑!一个旧字,如时光电影,黑白交织然后转瞬白头。其二,思君不见倍思君 别离难忍忍别离。这句词写的很有水平,格式上就好,相思之意、别离之苦还有什么比这一句“别离难忍忍别离”更写真?然后这第一个“忍”字本就忍不住了,第二个“忍”字还要依旧去忍,忍字头上,是一把刀!相对于忍相思之苦、别离之苦,忍气吞声就简单多了。今早醒了,读了一篇鸡汤,说“不去恨,但却绝不会忘”,很有点意思。其实,这就是断舍离了!
江山易老人易老,还收藏着那么多的负面情绪做什么呢?把美好留下、相思留下、别离苦也留下,把那些不值得去想、不值得去留、不值得去怨的统统断舍离。行囊轻了,才更好的上路!负的重了,如何看风景?一直在想“格局”这两个字,可能在有些人的字典里根本没有这两个字眼。一辈子蝇营狗苟,就像《庄子》秋水篇里的鸱。
佛说放下,其实就是断舍离!佛还说舍得,有舍才有得!该断的早晚要断、该舍得早晚要舍、该离的早晚要离,那么何不干脆点!
篇4:断舍离优秀美文
断舍离优秀美文
最近,有人针对当今物欲横流、攀比炫富的现象,提出了一种相逆的简洁生活主张:断舍离。这一主张获得了许多人的追捧与支持。
简单地说:断,就是不该买的东西坚决不买;舍,就是尽快清理你的所有物品,该送人的大大方方地送人,是废品的就当废品卖掉,该扔的就痛痛快快地扔掉;离,就是告别那些可用可不用的`东西,与之一刀两断!
断舍离,也像三记重锤将我这个年近七旬的老头子猛然击醒!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贴墙而立的4个书柜。里面有多少本图书,我从来没有清理过。这些书,大多是自己花钱买来的。但是,大概有4/5的书从未翻过,更未看过。书,太多了,油墨清芬,字纸堆垒的沉默世界,触动我心浪滚滚。但人已老矣,须发泛白,思维迟钝,行动缓慢,老眼昏花,再多再美的好书,也读不了多少了!不要犹豫,留下该留的,其他立马送人,或送往古旧书店,让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
之后,开始清理衣服、鞋袜及其他杂物。不清理不知道,一清理吓一跳。仅防寒服就找出12件之多,有2/3都没有穿过。新旧皮鞋13双,毛巾、手帕、遮阳帽等,归整了4个包袱。这些东西,再活一辈子也用不完啊!可是,人生有第二辈子吗?留下一少部分就足够用了……
一件件旧物,或从未穿过用过的衣物,不禁让我回忆起逝去的一点一滴。有的如水珠,依然在闪光,有的却暗淡无彩。但是,无论闪亮的还是暗淡的,都是人生长河的组成部分,并终将归入人生的大海!
断舍离的重点,就是要明白自己要什么。然后,对那些多余的、不需要的、不适合的东西毅然舍弃。物质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够用合适最好。物质追求丰富,丰富却莫过剩,过剩即浪费。
人生需要轻装。知足而知止,知止方可轻装,轻装才能轻松。
篇5:断舍离哲理美文
断舍离哲理美文
最近把以前收藏的首饰盒、鞋子、衣服等等东西拿到朋友圈卖,虽然小众还是被识货的人爽快带走了,而有一部分物品送朋友了。送是觉得它适合对方,并且征询意见才送,很高兴物有所归,也为自己不再迷恋某些东西而轻松。人活一世,很多东西都是身外之物。
朋友调侃说,你真要送,把你家那一墙的书都送了吧。送与不送,送什么其实真的蛮有讲究的。父亲说过,给别人送礼就像人家来家里做客一样,尽自己的能力招待好,不要去炫耀这个礼或者这顿饭你花了多钱花了多少心思。更不要表现出一幅比人高的姿态,否则就是没有教养的表现了。其实,从前我有过狭隘的一面,总是希望对方知你的心意,因为也是尽心尽力去做的。但未必别人能领情。就比如有人送我化妆品,其实是小样罢了,我不想收不是因为小样不起眼,而是没有感觉对方的诚意,对方还一个劲的说是品牌,先拿小样你试试。不好意思拒绝,家里又多了一样不需要的东西,所以时刻都要断舍离。
三十岁之前很喜欢民族风,当然现在也喜欢,去到哪里旅行都要淘一些特别的东西回来收藏。三十岁之后,确切的.说是今年发现其实有更多美好的东西可以持续收藏。比如健康,勇敢,独立,果断,自爱。
现在还是会遇到喜欢的东西,会犹豫一下,是喜欢还是需要?告诫自己不要冲动消费,更不要以买买买作为爱自己的借口。
我想我们这一代人算比较幸运吧,做不到父辈的节约,东西坏了就扔根本不会想修一修补一补再用。
篇6:人生术《断舍离》
《断舍离》系列完结篇——《自在力》!认识更深层自我,重掌命运控制权,人生从此更自由!颠覆百万人生活方式的人生整理哲学。
断舍离+断舍离(心灵篇)+自在力 套装(全三册)减法生活,自在人生!百万人生活方式从此改变,入选中国年度十大流行语,全民热议实践不断的人生整理术。
身心灵作家张德芬倾情作序推荐,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正式授权简体中文版作品,完美阐释断舍离精神和断舍离的实践法。
一经出版即引起轰动,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全民参与断舍离,“断舍离”一词迅速成为当年日本年度词汇。
横扫日本、台湾各大畅销书榜,持续热销长销,出版三年,系列累计销量突破80万册。
对台湾偶像剧女王林依晨影响至深的一本书,宫崎骏父子携手吉卜力工作室推出动画《来自虞美人之坡》诠释断舍离精神。
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过实践断舍离,人们将清空环境,清空杂念,过简单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
篇7:人生术《断舍离》
山下英子
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从起,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引起日本NHK、TBS、东京电视台、《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各大媒体竞相采访,令断舍离讲座成为社会流行话题,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全民断舍离的热潮,参加讲座的学员也日益增多。
除本书外,作者还著有《断舍离(心灵篇)》、《自在力》《欢迎来到断舍离的世界》、《断舍离减肥法》等畅销作品。
篇8:人生术《断舍离》
每次当你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身心灵作家 张德芬
断、舍、离是必须的,若你当断不断、当舍不舍、当离不离,宇宙能量自然会制造事件逼你断、逼你舍、逼你离,所以,表面上是灾难,事实上却是上天帮了你一把,把你逼上了梁山,才能激发出后面无穷的可能。
——台湾著名占星师 唐立淇
刚读了两章就忍不住动手行动起来了!只以现在的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其它多余的事物,思路一下子就变得清晰了。
——读者 Annie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大一部分东西都是我们不需要的,甚至完全可以说是垃圾和废物,但我们却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去处理它们,习惯了,麻痹了,溺死其中而不自知,只是觉
篇9:人生术《断舍离》
身边的杂物越堆越多,却怎么都丢不掉,因为“舍不得”、“好可惜”;
不断地买新东西,怎么都停不了手,因为“万一没有……”、“总有一天会用到”;
想把屋子收拾干净却迟迟不肯行动,因为收拾“很麻烦”、“费时间”;
……
人生的种种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作者山下英子通过参透瑜伽“断行、舍行、离行”的人生哲学,并由此获得灵感,创造出了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灵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从关注物品转换为关注自我——我需不需要,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 大师的舍与得美文
★ 谈谈《人生》美文
★ 几何人生美文
★ 费劲人生美文
★ 人生励志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