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作文

2022-12-17 00:00:10 分类:作文大全 下载本文

“爆炒花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7篇SARS作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SARS作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SARS作文

苏省南京市 南京市回龙桥小学二(1) 戴婧倪5月10日    星期六   天气:晴

SARS

我叫SARS,就是人们说的“非典”,

SARS作文

。别看我非常的小,你们看不见我,可是我的伤害可大喽!

你们不爱护环境,我就和你们见面了,

我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他们非常宠爱我。即使我有不好的习惯,他们也由着我。以前我从学校回家,总是像恶狼似的,刚放下书包就跑到厨房,打开冰箱,用脏兮兮的手拿东西吃,

我们十分开心,继续走南闯北,业绩辉煌。

我们在中国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

如果这里的人们能够彻底改变不讲卫生的陋习,我们就只会到处碰壁,如果他们能在今冬明春之前,研制出针对我们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们就只能乖乖的束手就擒。

究竟谁胜谁负,来年再见分晓。

篇16:SARS的自述小学生作文

SARS的自述小学生作文

亲爱的健康派朋友们,大家好!哦,错了,错了,应该是不好。因为,不久的将来,你们也可能会成为我这个病毒的俘虏。

今年四月,我终于在美丽的'山城安营杂寨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疯狂的扩散病毒,吞噬人们的生命,真是皇天不负有心毒,有12人成为了我的俘虏,令我好不高兴。

在这段时间里,我也成了媒体的宠儿,什么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未养成的卫生习惯,都在今年养成了,什么有了炮竹我非要点,非典,短信搞笑的,发人深思的,一齐蜂拥而上,让我好生得意。

但几天来,我也在深思,如果哪天我在人类中消失了,哪怎么办?瞧,北京的非典人数已经控制下来了,不知是我伙伴们不积极进取,还是被药品阻止了。在我的眼光中,本来我是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谁知道,我的光明大道却被一个个医护工作者筑成的长城挡得水泄不通。哪天,药品再来这么一炸,我们全都完蛋了。

可是,我不想这么早就完蛋了,我还想唱歌,还想跳舞,还想在人类世界继续大肆穿行。只是,我的心里还是没法不害怕的。那天,我碰见了我的病毒兄弟,就是那个叫天花的哥们,它早就没了当年横行人间的风范,他瞅着我直叹气说:哥们,你也别太狂了。想当年,我得势的时候可也不比你现在差,不过,人类太强了,没法子啊,你看我现在还不是一样服服帖帖的。你也认命吧!那话说得我心里那个紧张劲啊,就别提了。不过。瞅瞅现在这形势,我估计着我的日子也不多了,也就是撑着再蹦哒些时间罢了。哎,此一时,彼一时也。不过,我也明白了,等到人类把我制服的那天,我也没什么可哀叹的,他们的科学那么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他们那么团结互助、众志成城,败在他们手里,我服!

篇17:SARS专业词汇英语翻译

adenovirus  腺病毒

affected area 疫区

antiviral 抗病毒

avian influenza (bird flu) 禽流感

bilateral pulmonary multiple change 双肺多发性改变

blood count, 血细胞计数

blood cultures, 血培养

sputum cultures,痰培养

bronchitis 支气管炎

bronchopneumonia 支气管肺炎

carrier 携带者

case definition 诊断标准

category b notifiable disease 乙类传染病

causative virus 致病病毒

chest x-rays 胸透

chlamydia 衣原体

chlamydia inclusion body 衣原体包含体

clinical symptoms 临床特征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 社区获得性或群落性肺炎

coronavirus 冠状病毒

cover your nose and mouth with a tissue when sneezing or coughing 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捂住口鼻

cross-tabulation of the various specimens 样本列表交叉对比

disinfectant or a diluted bleach 消毒剂或漂白溶剂

epidemiological study, 流行病学调查

clinical diagnosis, 核实诊断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现场取样

lab testing,实验室检查

erythromycin,红霉素

azithromycin,阿奇霉素

clarithromycin,克拉霉素

fluoroquinolon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e.g. levofloxacin),多西环素(如:脱氧土霉素)

tetracyclines (e.g. doxycycline)四环素(强力霉素)

macrolide 大环内酯类

etiology 病原学

expectoration 咳痰

face mask 口罩

flake-like infiltrated shadow 片状浸润阴影

gene fragment cloned into a bacteria 克隆到细菌的基因片段

genomic sequencing of the virus 病毒的基因排序

good personal hygiene 良好个人卫生

good ventilation 通风

health care settings/facilities 医疗机构

hemorrhagic fever 流行性出血热

hospital accident and emergency dept. 急诊室

idiopathic 自发性

incubation period 潜伏期

interstitial inflammation change 间质性炎症改变

isolation order 隔离令

legionella 军团菌

leptospriosis 钩端螺旋体病

liquid soap 洗手液

lobarpneumonia 典型大叶性肺炎

mechanical ventilation 人工呼吸

mutate 突变

mycoplasma 支原体

(neurological syndromes): (神经综合症):

meningitis,  脑膜炎

myelitis, 脊髓炎

encephalitis,脑炎

non-specifity 非特异性

notice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spring 《加强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notifiable disease 法定传染病

oxygen supplementation 补氧

para-chlamydia 副变异性衣原体

paramyxo virus 副粘液病毒

pathogen 病原体

pharyngitis 咽炎

pneumococcus 肺炎球菌

primary case

imported case 原发性病例,输入性病例

prognosis 预后诊断

protective antibody 保护抗体

pulmonary anthrax  肺炭疽

pulmonary plague 肺鼠疫

quarantine ordinance 检疫令

radix isatidis granules 板蓝根冲剂

reagent 试剂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呼吸道感染

ribavirin (a broad spectrum antiviral drug) 三氮唑核苷,利巴韦林(广谱抗生药) (广谱抗生药)

richettsia 立克次体

seek early medical advice 早就医

sentinel point 哨点

serological testing 血清学检查

status of the disease 疫情

steroid treatment 类固醇疗法

strain 病毒株

streptococcus (a bacteria causing classical pneumonia) 链球菌

surveillance center 监控中心

symptoms: fever, chills, headache, body ache, coughing, shortness of breath, difficulty in breathing, muscular stiffness, loss of appetite (anorexia), rash, diarrhea, malaise, hemolytic anemia 症状:萎靡不振,溶血性贫血

technical protocols 技术方案、规范

transmitted by droplets and direct contact with a patient's secretions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

virology 病毒学

篇18:SARS的经济学思考

SARS的经济学思考

本文以“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为背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性质上属于短期的需求冲击,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总趋势,同时建议对财政政策进行调整;对农村抗击“非典”的特殊方式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对市场经济和政府职能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构筑共同利益制度;在论述危机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政府危机管理的`一系列建议;探讨了公共物品短缺带来的新矛盾和抗击“非典”对公共物品提供方式的启示.

作 者:文魁 张连城 朱伟奇 李婧 王军 徐则荣 王克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部分教授、学者 刊 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年,卷(期):2003 5(4) 分类号:F015 关键词:非典   需求冲击   财政政策   危机管理   公共物品  

篇19:SARS,我恨你

SARS,我恨你

没有沙尘暴的春天,令人烦恼,没有沙尘暴的春天,让人恐惧。大都市里,春日里的欢笑不见了,春日里的繁华消失了,春日里的热闹无踪了。这是为什么?一切都是可恨的SARS病毒造成的`。

我们被迫停课。因为我们无法辨别周围的人是否带有SARS病毒,我们没有信心肯定自己的手有没有摸过SARS病毒,于是一个个天真活泼、生龙活虎的我们被“囚禁”在家里了,一周、两周、五周、九周……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最喜欢与同学说说笑笑,现在也只能通过电话交流,学校留言板联络,见不到好朋友真是一种折磨。作业依然不少。可是没有了老师面对面的指导,效果大打折扣。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痛苦。常常的,常常的,我觉得真烦!我第一文库网恨非典!

隔着玻璃往外看,大街上的行人稀少,与晴朗的天空很不相符。偶尔有几个人戴着厚厚的口罩,捂得严严实实,匆匆到避“毒”的港湾――家。爸爸也不例外。他无法正常出差办事,呆在家里心理不是滋味。整天泡在电视机旁,无精打采的,眼睛都看花了。而妈妈呢?每天早出晚归,忙于单位的“非典办”工作,每天要接无数个电话,了解很多情况。总是很晚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还要打起精神给我检查作业。我看着她这么累,心里恨死“非典”了。

令人毛骨悚然的救护车声不时会传到耳边。那会是谁到“小汤山”报到了呢?是昨天还天真烂漫的儿童,是昨天还给孩子辅导功课的母亲,是昨天还牵者着孙女散步的奶奶,或是昨天还战斗在一线的医生护士……我猜测着。哎!在非典降临时期,人世间最悲惨的生离死别,随时都可能降临到你的头上,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可能在一天之内支离破碎,至亲爱人可能在几天内从此阴阳两界,天各一方。我恨死非典了!

非典带给我们的只是门不出户,只是撕心裂肺的痛哭声和一串串苦涩的泪珠吗?不是。爸爸告诉我;这场瘟疫对我们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无以记数,对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大受影响。哎,我真是恨死非典了。

可恨的非典,快离开地球吧。

篇20:SARS呼唤环境道德

SARS呼唤环境道德

SARS病毒的流行和对人类的威胁,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物质贪欲疯狂掠夺和破坏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一种必然反馈.人类从此又多了一种时刻需要付出代价去应对的敌人--制约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或降低人类面临的'类似负面影响所付出的代价,达到和实现人类与生存环境共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人类必须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度上,普遍培育、树立、提高环境道德才有可能.

作 者:邝福光  作者单位: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环境与经济学系,广西,钦州,535000 刊 名: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N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3 18(4) 分类号:B82-058 关键词:SARS   环境危机   环境道德  

篇21:面对SARS的思考

面对SARS的思考

清晨的阳光,格外明亮。清晨的麻雀,格外欢畅。清晨的微风,格外清爽。清晨的街道,格外清凉。老人锻炼的情景不见了,年轻人上班的身影消失了……SARS打乱了我们的生活秩序!

据报道,很多人面对SARS,表现得异常恐慌。门窗开得大大,时时期待窗外的风儿全部刮进,即使夜里睡觉也绝对不能关闭;沙发一天消毒三次,宁可用酒精将其烧得变色也在所不惜;不停的点着“消毒香”,哪怕自己头昏脑胀……

一块不大不小的云遮住太阳,天色顿时变暗。缓缓走到窗边。面对SARS,恐慌根本没有必要。平时,病毒对人体的侵袭从来没有休止,即使没有SARS,感染肝炎、流感,生命同样受到威胁。况且,由于恐慌,也会使自己的免疫力下降,感染SARS的可能性反而提高。真是不理解这些恐慌的人!

一阵细雨,十分短暂,而且细小,几分钟之后宣告结束。滞留窗前,思绪忽然被同学小A的电话打断。“知道吗?咱班小B得SARS啦!他们全家现在还都在医院呢!你可一定要小心……”小B?小B被感染了SARS?放假前还给他讲过题!他拿过我的铅笔!脑子开始高速旋转,努力思索自己在用完铅笔后是否抚摸鼻子、是否揉过眼睛。看着桌上那杆铅笔,那上面明暗相间的绿色条纹,好像毒药一般在桌子上蔓延。拿起废报纸,卷起铅笔就扔近了废纸篓里,尽管它还是八成新。当时与小B说话时距离极近,会不会……摸摸额头,似乎很烫。拿出体温表,5分钟,36.8度。时间再长些,10分钟,36.7度,这才略感放心,体温表上娃娃的笑脸总算引起了我的`共鸣。

夜里,月明星稀。回想白天,打开日记,写下后面的话:

身体脆弱的人,面对SARS,不堪一击;精神脆弱的人,面对SARS,诚惶诚恐。而那些表面坚强的人,当SARS近在咫尺之时,也会暴露自己内心深处脆弱的一面。SARS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了自己的脆弱!我们面前最大的敌人,不是SARS,正是我们自己!

篇22:远离SARS,我们共同心愿作文

远离SARS,我们共同心愿

贵州省雷山县 二小五一班 陈聪 自从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先进的电器排出的污染与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地球妈妈遍体鳞伤,病毒星球的SARS居听到了这个消息万分高兴,

非典来地时候谣言传得厉害呀!如:放鞭炮可以驱非典,婴儿初生会说话等。国家立即清除这些谣言;非典害一部分家庭妻离子散。有些家庭的医生或护士就连年夜饭都没回家吃一口。

远离SARS,我们共同心愿。  [推荐给朋友] [显示打印]

篇23:SARS的解读及思考(上)

南京市力学小学五年级五(2)班 李宁馨/朱姝 指 导 老 师 孔 婵 君

◆ 问题提出 ◆ ⑴ 什么是非典(又名:sars)? ⑵ 非典病毒由什么途径传染? ⑶ 怎样预防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⑷ 非典对人类的利与弊是什么?

△ 实地调查 △ 调查对象:力学小学一至六年级部分学生、有关班主任、少数家长以及社会上自由职业者等计3 6人。其中学生20人、家长5人、班主任1人、其余10人。

调查时间:XX年5月28日——6月8日 调查地点:力学小学校园、汉口西路西段、南师大后门附近。

调查方式:随机性调查访问,没有任何事先约定。 调 查 人:李宁馨 朱 姝 “非典”知识调查表(附统计图) 序 号 问 题 正 确 错 误 利 弊 调查人数⑴ 什么是非典? 22 14 — — 36(2) 非典由什么途径传染? 25 11 — — 36⑶ 怎样预防非典型性肺炎 33 3 — — 36⑷ 非典对人类的利弊是什么?— — 12 24 36 附:问题调查的部分答案:1.什么是非典?答: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性极强的不明病毒。2.非典由什么途径传染?答:空气、唾液、飞沫、接触等途径。3.怎样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答: 勤洗手, 常通风, 戴口罩, 定期消毒, 少去公共场所。发热者速去医院。发现疫区来的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4.非典对人类有利还是有害?答:(根据自身的了解回答) 从表中可以反映出人们对非典型肺炎的认识是比较全面和正确的, 回答问题的态度是认真的实事求是的。看来,非典瘟神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人们对它的防范措施很严格,可谓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_^ 人物采访 ^_^传播非典的罪魁祸首是谁?6月8日下午。带着这个疑问,朱姝访问了河海大学医院李医生。

朱 姝: 打搅了,李医生。请问sars(非典)病毒来自哪里?

李医生:sars来自野生动物果子狸。因为果子狸携带的sars 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同源性。从 进一步的基因分析,证明了动物sars样病毒是人类sars 病毒的前体。

朱 姝:为什么说果子狸与sars病毒有密切关系?

李医生:科研人员经过了近一个多月的努力,从6只果子狸标 本中分离到3株sars样病毒,从1只貉标本中分离 到1株sars样病毒。其中从果子狸标本中分离的1株 sars样病毒进行了基因全序列测定,它的基因全序 列分析显示:sars样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有9 9%以上的同源性。

朱 姝:请问,sars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究竟有多久?

李医生:最短的约为1至21天,通常为4——5天。隔离观察须14 天左右。

朱 姝:李医生,谢谢你的配合。祝你在抗击sars的斗争中取 得胜利,再见!

李医生:祝你调查顺利,再见!

篇24:SARS的解读及思考(下)

南京市力学小学五年级五(2)班 李宁馨/朱姝 指 导 老 师 孔 婵 君 ↓相关链接↓ 为了弄清果子狸的“庐山真面目”,我们用“3721”在sina、sohu、和yahoo等有关网站搜索并查阅了有关果子狸的资料。为了让大家了解sars的病原体,现摘录如下:

一 果子狸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灵猫科、果子狸属。果子狸正式名称应叫做“白鼻心”,常见俗名包括:花面狸、香狸、白额灵猫。商品名:青君。果子狸体长45-65m,尾长30-42m。体重为4.5-5kg 体背和四肢灰棕色,头部灰黑且有白斑。尾毛分两色,尾基部棕黑、尾末端黑色。四肢粗短有力,各具五趾,脚爪锐利。野生果子狸的栖息地,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如广东、广西。

二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非典病例出现的前夕,正是一些不法分子从边境倒卖野生动物十分猖獗之时。如果病原体来源得到确证,那么,这一病毒可能在动物身上没有显性表现,一旦传染给人,就造成了疾病流行。这一发现对于切断传染源,找到非典防控的正确措施均具有作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副所长毕胜利认为,如果证实人类sars病毒来自动物,从预防上就有了目标,我们可以远离这种动物,但不可能也没必要将某种动物消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果子狸属保护动物。从长远考虑,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人类不可能去征服一切,去滥捕滥杀动物,而是要与动物和谐相处,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最重要的。

三 深、港科研人员共同研究的结果证实,此次威胁人类健康的sars病毒来自野生动物。这一研究成果再次向人类敲响警钟:不能滥捕、滥食野生动物了。

人类从动物身上感染致命病毒的事例屡见不鲜。动物源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病毒性疾病、原虫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等,如狂犬病、猫抓热、鼠疫、疯牛病、禽流感等就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一些病毒对动物影响不大,但对人类却有很高的致病性,甚至出现很高的病死率。这是因为野生动物在长期与恶劣环境的抗争中自身已经产生了对病毒的免疫抵抗力。但是人类生活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对抗病毒的能力自然比动物要差一些。因此,爱护动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 综合思考 ※ 由以上的现场调查、统计图表、人物采访以及相关链接等各方面资料综合起来看,引发了我们的如下的思考:

一 为了预防和抗击sars的传播,人们养成了严格的卫生习惯。但是,一旦sars的威胁消除,这种自觉地卫生习惯是否会保持下去?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二 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的严重后果,已经向人们敲响了警钟:爱护动物,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三 这是一场与sars的生死较量,这是与死神争夺生命的白刃战,在这场抗击sars的严酷斗争中,人民群众和白衣天使为战胜非典体现了空前的相互团结、相互关爱和无私无为的奉献精神。

四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指挥下,“非典终将到下,城市精神永存”的信念深入人心。在经过这场波澜壮阔抗击sars的斗争洗礼之后,我们高兴地看到古城南京的面貌更为光彩迷人,南京人民的精神状态焕发出了新的风采。

☆ 调查结论 ☆ 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sars的传播虽然是坏事情,但是在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我们在抗击病魔的斗争中更加团结、更加坚强、更加壮大了!(.6.12- 8.28.)

篇25:SARS:从危机到契机

SARS:从危机到契机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但要有直面灾难的勇气和坚韧,而且应该具有科学关怀和理性思维一个伟大的政府不但是一个直面危机、勇于负责的政府,同样也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敢于自我反思,不断超越、锐意改革、永远进步的政府 危机让我们走向成熟     自11月中国广东发现第一例非典型肺炎(SARS)以来,SARS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强的传染力蔓延开来。由于SARS是一种未知疾病,加之其传染快与危害大等特点,几乎每个人的健康乃至生命都感到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原有的生活秩序、生活习惯以及工作方式等也随之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并且给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心理等各方面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SARS的出现让我们国家、政府和人民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抗击SARS让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目前,疫情的发展已在控制之中,我们深信SARS病毒在中国大地上的肆虐终将成为过去。     为了及时地了解与掌握不同时期SARS肆虐对民众的心理与行为等所造成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正确认识与评价现代传媒在这次突发灾难性事件中的作用与所扮演的角色,在SARS肆虐的不同时期政府在处理突发灾难性事件中所采取的态度、措施的公众反响,以便政府及时地总结经验与教训,做好下一步的SARS防治工作,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与南京市舆情调查分析中心继5月1日-5日对全国五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首次SARS舆情调查的基础上,又于205月23日-25日对上述五大城市进行了第二次有关调查。SARS病毒首先是医学问题,但SARS流行所引爆的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通过对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传播学家等的深度访谈,我们试图从多角度全面切入SARS事件,分析导致SARS流行的社会原因,总结抗击非典的经验和教训,分析阐述SARS对中国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公众生活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次调查重点是有关SARS的流言在中国普通民众中传播的程度及其路径,不同社会阶层的民众在这次危机中的反应、应对举措及其相互之间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全面考察SARS流行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各方面可能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与处于危机中的现代公民意识状况,公众对政府控制疫情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态度、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的评价等。 SARS危机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引发的思考是深刻的。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但要有直面灾难的勇气和坚韧,而且还应该具有科学关怀和理性思维;一个伟大的政府不但是一个直面危机、勇于负责的政府,同样也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敢于自我反思,不断超越、锐意改革、永远进步的政府。 我们相信,调查危机,研究危机,吸取教训,将会使我们更加成熟。 我们的调查 调查对象 本次电话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居住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五大城市城区的市民,共调查了1034户,样本分布为:北京205户、上海203户、广州208户、重庆211户、南京207户。 样本分析 在本次电话访问的1034个家庭中,被访问者的性别分布比较理想,男性与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48.4%和51.6%;被访问者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10岁,平均年龄为39.99岁,样本中20岁以上人口的年龄与实际人口的年龄分布比较接近;调查对象来自于国有与集体企业(32.1%)、民营、私营企业(17.8%)、事业单位(15.6%)、在校学生(14.2%)、下岗或失业(5.5%)、党政机关(4.4%)、外资、三资企业(3.9%)。在五大城市被访市民中,南京在国有与集体企业工作的比例最高(38.2%),广州最低(21.6%);相反,广州在民营与私营企业工作的比例最高(27.9%),南京最低(12.1%);广州下岗或失业的比例最高(9.1%),北京则最低(2.9%)。经统计学检验,全国五大城市被访市民在职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被调查市民的文化程度高中(中专、中技)学历占33.8%,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37.8%。分地区考察,北京、上海与南京三地市民的学历层次比较接近,并且明显高出重庆和广州,而其中广州市民的学历层次最低,北京本科以上高学历人口比例最高,广州市则最低。从居民收入情况看,五大城市居民收入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北京、上海与广州三市居民的收入比较接近,并明显比南京与重庆市民的收入高。本次调查所得到的上述结果不仅与这五大城市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而且与第一次电话调查的结果也是基本一致的。以上样本分析表明本次电话问卷调查抽样科学、数据准确,从而为报告的分析和研究结论提供了详实、客观、可靠的实证资料。 调查时间、地点与人员 本次调查由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晓虹教授主持;周晓虹教授、陈友华博士、朱虹博士与闵学勤博士负责电话调查问卷的设计工作,陈友华博士承担了文献检索、电话问卷调查的组织实施、数据处理与调查报告撰写等工作;专家访谈由朱虹博士、闵学勤博士与杜骏飞副教授三人负责进行。此外,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40名硕士研究生承担了电话问卷调查工作,专家访谈与电话问卷调查于2003年5月23日-25日在南京市舆情调查分析中心(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内)进行。 对调查结果的评价 本次调查由计算机随机生成的电话号码组成样本,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与南京五大城市共成功访问了1034个家庭,其中每个城市均略多于200个家庭。在整个电话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被访问家庭对这次电话问卷调查非常理解,并积极给予支持与配合,从而使我们顺利与圆满地完成了这次电话问卷调查任务。从统计学上讲,本次电话调查样本对上述五大城市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基本上反映了上述五城市的实际情况,调查结果真实可信。 全国五大城市非典舆情第二次权威调查・关于公众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非典疫情的扩散和传播,在给人类的健康直至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的同时,也把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积弊暴露了出来,同时也给生活在非典时期的人们提供了一次重新审视人类自身行为的机会。许多人在逐渐适应非典威胁下的生活后,这才发现:人类自身行为原来竟有如此多的缺陷,而健康生活方式原来是如此的重要与美好,要捍卫身体健康,我们的生活方式需要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于是生活在非典时期的人们便有了对环境卫生的重视、饮食文化与饮食习惯的反思与对人类行为方式的重新审视。 危机改变了公众的生活 市民对非典紧张感明显下降 公众的关注度 (1)关注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对非典有关情况表示“非常关心”和“比较关心”的比例分别为40.8%与47.2%,两者合计高达88.0%,说明民众对非典相关事情仍高度关注。与第一次电话调查结果相比,表示“非常关心”与“比较关心”所占的比例分别有了明显的下降与上升。由此看来,非典有关情况从公众视野的敏感关注区消失,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这时间的长短则取决于对我们非典疫情的控制以及医学研究进展情况等。 (2)关注点 从SARS的关注热点来看,市民对最新疫情数字(70%)、医学研究进展(30%)、非典知识和预防措施(24%)最为关注,而对非典事件中医护人员等的情感故事等的关注程度较低。 (3)具体表现 我们可以从SARS流行期间市民在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等所花时间的增减(与往常相比)上了解市民对SARS的关注程度。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与往常相比,在非典期间近70%的市民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上网等所花时间比以往有所增加,而所花时间减少的仅占3.0%。市民平均每天花费在关注非典方面的信息的时间为76分钟。 当被问及从现在起是否还需要对非典进行大量的报道时,有高达69.0%的被访问者认为还需要,大大高于认为不需要再进行大量报道人数所占的比例(24.9%)。 公众的紧张度 (1)紧张度 本次电话调查结果显示:有18%的被访问者对非典还感到紧张。在对非典仍然感到紧张的18%的被访问者中,感到“非常紧张”、“比较紧张”与“有点紧张”的比例分别为5.9%、32.3%与61.8%。与第一次电话问卷调查的结果相比,对非典感到紧张的市民比例已大大下降。 (2)紧张原因 本次调查中,对非典还感到紧张的18%的被访问者中,当被问及紧张的原因时,怕被感染(65%)、非典的高传染性与病死率(41%)、怕感染后连累他人(13%)与受周围人情绪的影响(12%)占据了紧张原因的前四位。公众的措施防范 (1)口罩佩戴率 在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绝大多数人会采取种种措施来保护自己与家人免受伤害。在非典流行期间,有56.3%的人曾带过口罩,另有43.7%的人则没有戴过。 (2)措施防范 在问及在非典流行期间“您及家人是否采取过预防非典的措施”时,有超过90%的人回答采取过预防措施。在采取预防措施的家庭中,保持个人与家庭环境卫生(90%)、注意室内通风(69%)、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40%)、外出戴口罩(35%)与增强身体抵抗力(29%)都占有相当的比例。 (3)防范非典物品消费 在本次电话问卷调查中,当问及被访问者家庭有无预防非典的物品时,有82%的家庭回答有,17.5%的家庭回答没有,另有0.6%的人回答不清楚。在明确回答有预防非典物品的家庭中的平均花费大约是103元。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SARS危机面前,大部分市民采取了一些必要的防范措施,这表明公众的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有所增强。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还有少部分市民的自我防范意识比较薄弱。例如我们注意到,在非典流行期间,有超过40%的人没有戴过口罩,更有近10%的家庭未采取过任何预防非典的措施。对此,必须引起政府的重视,加强对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以进一步增强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公众生活、消费习惯有所改变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63.4%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典的流行与中国人在饮食、卫生等方面的不良习惯有关,大大高于持否定态度(15.9%)的人所占的比例。 在经历非典事件以后,人们对中国人随地吐痰、吃野生动物等不良习惯的改变抱有较大的信心。在被访问者中,有超过四分之三(75.5%)的人坚信在经历非典事件后,中国人随地吐痰、吃野生动物等不良习惯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大大高于持否定态度的人口比例(13.5%)。 SARS在对普通民众的正常生活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模式。调查表明:有超过半数(51.1%)的被访问者回答在非典期间的生活行为习惯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在回答在非典期间的生活行为方式有较明显变化的51.1%的被访问者中,有高达80%的人回答卫生习惯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此外分别有45%、33%、18%与10%的人回答其出行习惯、饮食习惯、生活起居习惯与消费习惯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非典流行期间市民的娱乐休闲方式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有三分之二(67%)的被访问者回答在非典期间的主要娱乐休闲方式之一是看电视听音乐等,人们选择的其他主要休闲娱乐方式分别是:读书看报(45%)、体育锻炼(26%)、户外活动(20%)与上网(16%)。 非典疫情使良好的休闲娱乐方式悄然兴起。没事也不聚堆聊天、打牌了,常常夜不归宿的男人被非典赶回家,读书、上网、看电视的人多了。这些良好的休闲娱乐方式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无疑是有益的。全国五大城市非典舆情第二次权威调查・关于社会 4月20日,历史不会忘记。正是在这一天,党中央、国务院以惊人的勇气与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地总结“4・20”前非典防治方面的经验教训,采取了包括非典疫情公开等在内的一系列果断措施,使流言趋于消失,民众恐慌趋于缓解,非典疫情开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在非典“镜子”中,我们看到了不足 谣言止于公开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超过40%被调查居民并不是从媒体,而是通过其他途径最先知道非典有关信息的,其中在公开疫情前,非典疫情已蔓延开来的广州有近60%的被访问者是从非正规渠道最先得知有关信息的。 从流言的传播路径来看,主要以“听别人说”(56.7%)、“与人交谈”(如通过电话等)(19.4%)与“网络”(14.2%)传播为主。 面对这一突发灾难性事件,有如此众多的市民从非正规渠道最先得知这一事关百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非典信息,以至于在4月20日中央政府正式公开非典疫情报道前,流言满天飞,给民众造成了恐慌,北京、广州等地出现的抢购风潮等就是最明显的佐证。 4月20日,历史不会忘记。正是在这一天,党中央、国务院以惊人的勇气与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地总结“4・20”前非典防治方面的经验教训,采取了包括非典疫情公开等在内的一系列果断措施,使流言趋于消失,民众恐慌趋于缓解,非典疫情开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全球化与信息化使得个别地方想隐瞒疫情信息成为不可能,封锁消息反而为流言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要想让流言传播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与避免过度恐慌出现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告诉事实的真相,并教会人们如何应对。 社会救助亟待完善 危机使人们寻求物质与精神的慰藉,在有效社会救助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危机使人们一方面在重视以血缘与婚姻为纽带的传统关系,一方面仍从组织或单位那里寻求心灵安慰与精神支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非典时期,当人们遇到问题或困难时,更多的人首先想到的依然是向政府(28%)、家人(28%)与单位(17%)求助。 当被问及在非典期间得到的社会帮助的主要来源时,有28.9%的人选择主要的帮助来源于单位,18.4%的人选择社区(街道、居委会),12.3%的人选择社区与单位两者。值得注意的是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35.3%)回答在非典期间没有得到过来自于社会的任何帮助。 许多人认为政府的大包大揽增加了民众对政府的依赖。在我们看来原因并非如此简单。不可否认,上述观点有其合理成分,但造成中国百姓对政府高度依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政府的大包大揽是导致民众对政府过度依赖的原因之一,另外的一个原因应该是,除了政府(单位)与家庭以外,中国民众在社会上缺少其他可依赖的路径,也就是社会救助网络尚不健全。 中国的内地与香港特区同样都经历了SARS的磨难,但我们发现在应对SARS危机方面却有太多的不同。在香港,我们看到特区政府在积极应对的同时,更多的则是看到许多民间团体与普通市民,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与特区政府并肩作战,他们走街串巷,为百姓排忧解难,缓和人们心中的恐慌,化解社会矛盾与社会危机,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反观内地,在政府领导人民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政府仍采用了传统的行政动员,效果良好,并得到了民众的有力支持。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当被问及您对有些地方对疫区来人实行有奖举报制度的看法时,竟有高达69.1%的人持赞成态度,大大高于持反对态度的比例(16.3%)。 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原有的以单位为主的组织体系,已经难以做到全面控制社会资源,而新的组织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从这次SARS危机中,我们看到的是政府与社会公众对行政动员的过度依赖。因为除了行政动员以外,我们发现政府有关部门缺少更多的可资利用的社会资源,这导致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存在许多困难。现代政府的社会职能处在弱化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管理所有的社会事务,因此,必须借助于社会的力量。 调查表明,当国家和社会遇到困难与危机时,有许多人愿意站出来为政府分忧解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的问题是还缺少有效的组织。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民众(85.3%)愿意或比较愿意为防治非典做一些义务工作,大大高于不太愿意或不愿意的人口比例(6.4%)。 因此,在这次危机过后,构建中国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与社会救助网络是我们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社会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 全国五大城市非典舆情第二次权威调查・关于政府 SARS并不是人为的事故,它是天灾,但如果处理不当,天灾也会带来人祸。SARS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SARS正在考验政府:它像一次没有任何先兆的摸底测验,要考验政府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能否保持效率;它像一道刁钻的追问,要考验政府在患难时刻是否仍然能够把对公民的生命和健康的尊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SARS给我们的警示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充满危机的风险社会,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开放社会。全球范围内,极目所及,金融危机、财政危机、战争危机、石油危机、自然灾害、重大事故,都可能随时降临政府经受了考验 政府的公信力在提高 SARS并不是人为的事故,它是天灾,但如果处理不当,天灾也会带来人祸。SARS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SARS正在考验政府:它像一次没有任何先兆的摸底测验,要考验政府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能否保持效率;它像一道刁钻的追问,要考验政府在患难时刻是否仍然能够把对公民的生命和健康的尊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SARS给我们的警示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充满危机的风险社会,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开放社会。全球范围内,极目所及,金融危机、财政危机、战争危机、石油危机、自然灾害、重大事故,都可能随时降临。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被访问者对当地政府与中央政府所采取的非典防治措施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大大超过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人口比例。 通过SARS事件,大多数(71.9%)的被访问者认为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很强或较强,只有少数的被访问者认为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较弱或很弱。 SARS事件也使民众对政府的信心增强。有超过四分之三(76.4%)的被调查者对政府的信心提高了,相比较而言,仅有1.7%的被调查者对政府的信心下降。 毫无疑问,某些政府官员、某些部门对于SARS的全国性流行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央所采取的一些果断措施已经对疫情的防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通过本次调查结果,我们看到中国政府经受住了SARS事件的考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拥护,政府的公信力也因此而大大提高。 政府应设立社会危机基金 对非典病人的及时医治既是人道主义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另外,这也是防止疫情扩散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对非典病人的治疗费用超出了一般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这时社会保障,尤其是医疗保险的作用凸现出来,而SARS恰恰碰到了中国社会的软肋――覆盖率低与很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典危机挑战中国社会保障。因此,中国政府在非典防治过程中遇到两难问题:由个人和家庭承担非典医治费用,绝大部分人因经济上承担不起而不得不放弃治疗,这不但不利于非典疫情的控制,而且也可能会导致人道主义灾难;而由政府出钱,将大大加重国家财政的负担,从而影响到对其他方面的投入,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与民众整体福利的增加。因此,这里自然引申出一个问题:非典究竟该由谁来埋单?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40.6%的被访问者表示应由政府承担,而赞成分摊的不足三分之一(32.3%),赞成由个人承担的仅占4.4%。由此可见,中国百姓对政府的依赖是很强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社会保障与社会危机机制不完善,其中包括危机应急基金储备不足。因而加快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设立社会危机基金应该是我国今后应对类似SARS事件的两大重要措施。 中国经济回升有望 恐怕没有人会怀疑SARS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至于SARS对中国经济将产生多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将持续多久,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SARS对中国经济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将持续多久,可能主要取决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对SARS疫情的控制程度以及SARS流行的持续时间,如果不能对SARS疫情进行有效的控制,SARS流行的时间较长,甚至SARS进一步流传到广大农村地区,那么SAR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中国有可能由此走向衰退,现在看来没有这个可能。二是医学上的研究进展,人类如果能尽快地找到防治SARS的有效方法,那么SAR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比较有限的,中国经济在经过短暂的恢复后,会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三是公众对遭受SARS打击后的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对战胜SARS的决心。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7.1%的被访问者认为已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认为还有一个月和三个月才能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比例分别为17.3%与28.1%,三者合计占被访问者人数的一半以上(52.5%)。与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三周后的第二次调查结果表明,公众估计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所需时间有所缩短。 当被问及非典以后对中国经济回升是否有信心时,超过90%的被访问者表示对SARS过后的中国经济回升抱有信心。公众的信心是努力消除SARS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我们有理由坚信:中国经济一定会尽快走出SARS阴影,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全国五大城市非典舆情第二次权威调查・专家访谈 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是靠某种危机的出现。一种好的生活方式不能仅仅依靠一场灾难留给人们的痛苦的记忆去养成,而应该依靠一种强制的长期的法律制约力来完成,光靠自觉是靠不住的非典给我们带来许多课题 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洪银兴:非典时期的巨大支出,一大部分应该属于遭受的经济影响。这次这种传染病的灾害,它实际上造成的经济影响,不仅仅是有形的,同时也会是一种无形的。有形的,我们可以看到,如旅游、餐饮、交通,我们为了治疗疾病而支付的各种医疗费用等等,都是一种有形的损失。这是一个方面。 直接的经济损失还是比较大的。这种自然灾害一旦在一个国家流行,范围又比较大,就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形象,进而影响到进出口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情况是很好的,我们的对外贸易、出口水平、利用外资等等,一向是非常好的。政治上稳定,经济上又处于成长期,对我们来讲,已经出现了非常好的前景。但是由于这个非典的出现,它可能会使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将影响扩大到外资、对外出口。我同意这么一个说法:“这种影响来得快,去得也快。”它与其他问题造成的影响不一样,只要非典得到控制,这种形象上的影响就不会那么严重。世界卫生组织一旦宣布这种疾病已经得到控制,那么可能影响我们的出口问题马上就会解决,外资马上也会回来。虽然近期的影响是严重的,但从长远来看,它仅仅是发展中间的一段。况且这种疾病就世界范围来说也是新的,至今还没有研究出彻底解决的办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陈力丹:非典时期的巨大支出,政府已承担了。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一个分配的作用。政府本身没有钱,把钱花在什么地方,是一个分配用钱的过程。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静:美国在“9・11”事件之后,有一个红十字会的负责人向全国号召捐血,一下子从全国各地捐来很多血。但最后能派上用场的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过期无效了。美国人这就不干了,逼着那个负责人下了台,认为他的行为造成了浪费。那个负责人迫于压力引咎辞职。这个例子说明,政府在分配那笔财政支出时,应该有一个法律进行制约,比如什么时候能启动这笔钱,如何评估该用多少钱,如何保证合理有效地使用。对一件事纯粹从动机出发进行评判是不完善的。 经济学家茅于轼:预防非典的方法很多,隔离疫区(从设立专门非典医院,到封锁一幢楼、一个区,到整个城市);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又分在马路上,在商场里,在交通枢纽里等等);停止会议(又分大型或者中小型,在一切地区或者仅限于疫区,疫区又可分一般或者严重的);停工停产,或者只要求进厂检查体温等等。 有几十种措施可以采用。显然,每种措施的成本有巨大差别,它们对减少非典传播的效果也极不相同。从经济学来看,我们应该采取成本低而效果大的,不应该花了巨大成本而作用非常有限的那些措施。所以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来防止非典传播”,而必须计及成本效果,并由此来选择哪些措施应该优先考虑。 某种措施的成本可以请经济学家来估计,效果则要由防疫专家来估计。现在越来越明确,非典的传染主要是和病人的近距离接触。因此在公共场所戴口罩所起的作用远远没有隔离病人的作用大。医治一个非典病人的费用高达十多万元,绝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现在各地规定不一样,比如有的地方只有下岗工人、城市困难户和农民可以享受非典公费医疗,结果就出现非典病人逃避就诊的情况。而病人逃跑,就把病菌一路散布,造成严重的病情扩散。一个人为了减少自己的负担而造成几十例甚至更多的非典医治成本。 恶性传染病的治疗不只是病人个人的事。他不治疗就会造成更多的传染,而每个被传染的人又会造成更大范围的传染。所以对这一类传染病的治疗应该看成是社会的事。再说,这类传染病的感染也不完全是个人的责任,应该说主要是社会防治不力造成的。所以从责任来看,医疗费用由社会负担也是应该的。 由社会承担个人非典的治疗费用,会不会造成个人有空子可钻,占了公家的便宜呢?对于非典而言,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所以规定治疗非典的医疗费由政府承担是合理而且必要的。为了避免少数富人也享受公费治疗,至少应该允许一般家庭申请公家补助非典的治疗费用。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静:经过这场非典灾难,很多好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应该会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一笔。人们住医院会想到住单人房,公用空调和地暖不再受欢迎。人们的.私人空间开始扩大,排队的时候会注意相互之间的距离。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邓伟志:有道是“敌存灭祸,敌去招过”。灾害社会学告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灾害。在每一个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心不齐的会变齐,人品不高的会变高。在这次非典防治中的很多文明的行为,就很值得我们反复回味。像今天这样深受欢迎的公布疫情的做法,今后如何推广开来,扩大人民的知情范围?非典迫使我们精简了不少会议。非典过后,能不能总结非典时期的工作经验,把会议减少到尽可能少的程度?最近公款吃喝就少了。长期以来,几百个文件没能堵住官员的一张嘴,现在一个口罩就堵住了。我们从现在起,是否能开始把从筷子、叉子底下省出的钱,用来弥补非典带来的损失?非典还在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交往少了。家庭团聚多了,非典过去以后又会怎么样?关键是一个呼吁和推广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陈力丹:非典过去以后,那些好的生活方式不可能完全持续下去,因为有些问题是老毛病了,危机一过还会复发。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就教育起,可现在,那些教育别人的人也会有随地吐痰等坏毛病,可以说这已经是中国人的顽症。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是靠某种危机的出现。一种好的生活方式不能仅仅依靠一场灾难留给人们的痛苦的记忆去养成,而应该依靠一种强制的长期的法律制约力来完成。光靠自觉是靠不住的。危机处理机制需要完善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蔡禾:首先,SARS是一个医学问题,但是这个过程可以引发出许多反思。也许,我们可以把问题处理得更好一点,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处理上就会造成种种不理想。 从完善处理危机的制度来看,我们要注意的是如何使我们处理危机的措施法制化,所以说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如何对突发事件分等级,当出现某一级别的事件时,可以采取那些措施。现在,我们对这些都不很明确。这就要求我们以后在处理相类似问题时能够更加有法可依,也让老百姓知道自己的职责。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静:建立应急机制不能有侥幸心理。确实,灾难不是每时发生的,比如大厦里的火灾报警系统,谁都知道不可能每天都有火灾,但火灾却是随时都可能发生,如果你报警装置完善,那火灾造成的损害就能减弱到最低程度。这是一个比喻,我们的社会应付危机的制度也是如此,预先把人员分工明确,资金到位,一旦出现危情就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害了。有时候这样的社会救助体系平时看不出有什么用,但一到危机时刻就能派上大用场。美国这次也发现了非典,流动性如此大的国家却没有形成蔓延,我想这和他们在“9・11”后建立了一个完善的防化防恐怖的防护救助体系可能有关。 中评网主编、法学家萧瀚:危机处理与对策是现代世界各国政府最为关注和耗费人力、物力、精力最多的一个领域,正如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说的那句名言:“今后的战略可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危机管理。”说明危机管理对于现代社会的安全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危机源于医学用语,指人濒临死亡,生死难料的状态,有生的可能,又有死的威胁,后被演绎为描述人们不愿面对、不可预期、难以控制的局面。汉语的“危机”可以理解为两层含义,危意味着“危险”,机意味着“机遇”。两者处于最严重的对立之中,因此危机的发展变化常常极富戏剧性效果。在对危机的研究中,最大类的通常被分为天灾和人祸两类,但危机学家们也根据危机发生的领域将危机分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民族宗教危机、生态危机等,当几种危机互相激荡,同时并发时,就会出现严重的综合危机。 在危机管理的各类模式中,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政府对待危机的态度以及民众对待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双方对危机的共识程度也常常决定了危机被消减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因此这就需要政府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危机信息,在保证公众知情权基础上,谋求政府与民间的通力合作。在英美等国家,虽然有时容易出现信息保密与公共信息公开之间的矛盾,但总体而言,政府迅速地处理并且及时向大众公布可靠信息对危机的处理有着决定性影响,因为危机的存在和应对绝不可能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例如,英国政府在处理疯牛病危机时就表现出对国民健康和世界食品安全的高度责任心,值得学习。 卫生部已将非典列入甲类传染病,而甲类传染病原本限于鼠疫和霍乱,由此可见此次政府对非典肺炎的重视程度,但是由于我国在应对社会危机方面的缺乏经验和制度固有的结构性缺陷,有关方面在应对此次非典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有关方面由于未曾建立一个常设的、强有力的危机对策中枢指挥系统,公共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都出现了不应有的混乱状态,导致危机处理过程中除了观念上的失误以外,技术性失误也不少,一度未能及时有效的控制疫情。 中央有关方面已经重新提醒各级政府和社会大众关注并有效落实以《传染病防治法》为核心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同时这一提议也多少开启了不仅限于政局安全的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框架性构想,希望中国未来危机管理基本制度能很快建立。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邓伟志:媒体从严防死守到公开透明,反映了信息透明化的一个前兆。对于SARS就应该公开,有什么不可以公开? 中山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李伟民:社会救助制度需要把整个社会动员起来,而且是有组织地动员起来,就得依靠政府,不能依靠个人,或是通过非正式群体组成的网络,就像现在的单位,包括一个系统,有很多单位,他们联合起来采取了很多措施,什么健康的检查,隔离的观察,到医院的隔离治疗,还有互相之间情况的通报,上报,汇报制度,这本来就应该由政府出面通过公共的关系建立起来,通过居委会、社区建立起这样的一个机制,有些配套的设施。由于这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现在只能通过计划经济年代下的体制与运作方式,通过各个单位、各个系统,一层一层地去做,去组织和动员。 全国五大城市非典舆情第二次权威调查・对策与建议 非典危机暴露出旧模式中的弊端,强化着改革的迫切性。富有改革精神的领导人在危机处理中的权威性越高,在改革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阻力将越小,今后改革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因此,我们有理由好好抓住这次非典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新的契机,进一步加快我国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 机遇与灾害同行 SARS对中国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SARS并不只是从负面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四分之三的被访问者(74.1%)看到了SARS危机背后所隐藏着的机遇。 在回答非典虽然是灾难性事件,但还存在积极一面的被访问者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68%)认为,非典流行促使人们对人类自身的某些生活行为方式进行深刻的反省,从而有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事实上,非典危机有力地促进了卫生保健知识在全民中的普及,环境保护等意识因此而大大增强,在非典流行期间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可喜的变化。 有超过一半(56%)的被访问者认为,SARS流行将迫使人们对以往所推行的公共政策进行必要的检讨并研究对付这种疾病的方法与措施,从而有助于推动公共政策、其中包括公共卫生政策的完善和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 分别有24%、22%、15%与9.8%的被访问者还认为,非典事件有利于公民意识的提高、政府形象的改善,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契机并促成新闻媒体改革步伐的加快。 非典危机暴露出旧模式中的弊端,强化着改革的迫切性。富有改革精神的领导人在危机处理中的权威性越高,在改革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阻力将越小,今后改革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因此,我们有理由好好抓住这次非典事件给我们带来的新的契机,进一步加快我国政治与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 通向良好政府治理结构的道路是漫长的,在这条道路上需要耐心和智慧。在SARS危机之后,痛定思痛,我们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政府需要一套高效的危机应对机制 在处理此类事件的时候,首先需要出动的是一支精干、高效、灵活的危机处理队伍。但是目前调动的仍然是整个行政体系,吸取SARS危机的教训,应该建立专门的危机应对机制。 政府需要一套成熟的公共关系体制 为了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政府在公众中的亲和力,有必要使得政府的公共关系体制走向前台。 政府需要一套完善的公共卫生体制 从公共卫生体制的历史演变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公共卫生的发展自始至终离不开政府的介入,一方面是因为公众提高了对公共健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公共健康作为一项重大的公共政策,要求政府提高控制社会问题的能力。对疫情的控制首先要求对人口状况有详尽的了解,这也是提高效率所必不可少的信息。防治传染病中的很多做法,如对全国人口注射疫苗,发动公共卫生运动,在紧急情况下对民间资源的征用、隔离和对人口流动的控制、甚至对个人生活的干预(戒烟、戒酒)等,都在无形中显示了国家对社会问题的控制能力。提高公共财政对公共卫生的支持,首先必须在公共产品的框架秩序中,对公共卫生的各项内容仔细进行拟定,哪些是需要政府出资、政府承办的;哪些是需要政府出资、民间承办的;哪些是需要民间出资,政府给予优惠政策扶持的;哪些是需要政府加强管制的,哪些是需要政府放松干预的。 政府需要引入外部的监督力量 SARS事件还反映出来,单纯依靠行政体系对官员行为的约束力量已经不够,有必要引入外部的监督力量。公民和企业的参与和发言权对增加政府透明度、提高政府决策效率至关重要,仅仅寄希望于政府的内部体制改革,建立政府内部的责任制度,无法有效地保证政府的决策质量。首先,应该向有关的人提供有用的信息,及时、畅通地向政策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和主要的风险承担者提供政府有关决策、预算、统计资料、财务披露等信息。其次,应该将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参与制度化,尽可能地吸收利益不同的各方力量进入决策过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对政府的支持。 政府需要调整施政目标 中国经济政策的主导方向是增长优先,相对忽视了公共健康、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问题。SARS事件的冲击,使得忽略这些问题的成本得以显性化,SARS有可能促使中国从“增长优先”的目标,转变为更广泛的发展目标。相应地,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也将逐渐从单纯的经济增长率、吸引外资数量转变到关心民生问题。

篇26:SARS冠状病毒的起源研究进展

SARS冠状病毒的起源研究进展

SARS冠状病毒(SARS-CoV)是一种新现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果子狸是人类SARS-CoV重要的'动物宿主之一,是已知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遗传因素在SARS-CoV的出现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很可能是哺乳动物和鸟类冠状病毒之间重组产生的新物种,但发生基因重组不是SARS在人群中暴发的原因.

作 者:赵卫 龙北国 张文炳 ZHAO Wei LONG Bei-Guo ZHANG Wen-Bing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广州,510515 刊 名:微生物学通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MICROBIOLOGY 年,卷(期):2006 33(3) 分类号:Q93 关键词:SARS冠状病毒   宿主   起源  

篇27:SARS危机与治道变革

SARS危机与治道变革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政府的治理之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职能得到了迅速的转变,开始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政府行为日益法制化,开始依靠法律规则来施政;政府权力日益分散到经济、社会、和基层政治领域,自主治理的市民社会结构正在逐步发育;政府人事选拔任命和决策逐渐公开化、民主化,人事任命的个人长官意志逐渐淡化;政府运作逐渐透明化,秘密行政逐渐转变为透明行政,公民的知情权逐渐得到了认可、重视和尊重;政府与公民的权利意识逐渐凸现,新闻媒体逐渐发挥独立报道的作用,而不再仅仅是宣传工具。在这一治道变革背景条件下,自2002年秋冬之交开始开始,中国高层政治权力首次实现制度化交替,2003年春新一届政府正式执政,恰逢中国加入世贸一年之后的发展效应逐步放大,整个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中国社会到处充满了活力,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新一届政府踌躇满志,先制定各项工作的制度安排,然后开始针对性地逐项展开具体的工作。

但不曾想,就在这一过程中,突如其来的灾变出现了,在已经享受了20多年持续增长、刚刚开始过上比较富裕体面生活的在中国大地上开始出现一种全新的传染病:非典型肺炎(SARS)。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而且致死率在3%-15%之间,50岁以上的死亡率达到50%。

此病最早在2002年11月在广东发生,然后在广东全省蔓延,并迅速传播到香港、台湾、越南、新加坡、加拿大和美国等地,在内地则也很快传播。北京2003年3月1日出现第一个病例,3月27日北京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疫区,4月7日北京市内部动员,4月11日北京正式总动员,4月12日国务院各个部委发出联合通知,要求做好防治SARS工作,4月20日卫生部长和北京市市长因工作不力以及瞒报疫情而免职,而与此同时北京的疫情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地步,成为全世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4月23日,全国各地除了个别省份,都报告发现病例。局部性的传染病终于成为全国性的传染病。但自此开始,抗击SARS的行动也从局部的行动,转变为高度动员的全国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医院全面实施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一旦发现敏感的SARS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立即隔离、诊断并治疗,并对密切接触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对流动人口过程实施严密监控,全体公民防疫警惕性迅速提高,多打电话不见面,人员流动迅速减少,高危人群如中小学停课,大学实行严密的封闭式管理,高危场所如娱乐、餐饮和体育场馆几乎无人问津,正式关闭。整个中国处于相互隔离状态,到六月上旬,局面得到基本控制,全国首次出现零发病日,估计到六月下旬病人大批出院,若不出意外,七月底就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了。

SARS危机马上要过去了,人们在心定之后都不禁反思:SARS为什么会爆发呢?在初始阶段为什么会失控,后来又得到了控制呢?SARS危机暴露了什么问题?为了更有效地控制SARS类的公共问题危机,中国政府应该进行什么变化?SARS危机对中国政府已经促成了什么样的变化?

本文认为,SARS危机的爆发和初始阶段的失控,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与中国政府公共政策没有及时到位、中国政府恰恰处于治道变革的'关键时刻有密切的关系;SARS危机暴露了中国政府治道变革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指明了中国政府治道变革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当然在有效防控SARS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已经使得中国政府的治道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有效公共政策缺位导致SARS危机未能及时控制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SARS的爆发与广泛传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与SARS危机作为政策问题没有及时定位密切相关:

SARS是一种未知的疾病,卫生部门和医疗系统

[1] [2] [3]

SARS引发的对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

面对SARS,我们能做些什么

**作文

坦诚作文

中学生作文精选

日语作文

赛马作文

蝴蝶作文

作文大年初一作文

父子情_作文

《SARS作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SARS作文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