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比喻句课堂教案

2023-08-02 03:56:08 分类:教案 下载本文

【导语】“那些你很冒险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认识比喻句课堂教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认识比喻句课堂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认识比喻句课堂教案

认识比喻句课堂教案

一、谜语导入

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身体轻又轻,空中来飞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猜一自然现象)——是云,你猜到了吗?

句中用像棉花,像鱼鳞,这样具体的事物来表述抽象的自然现象——云。这种比喻叙事很重要,能体现一个人的文采,我们可得好好学一学“比喻句”。

二、认识比喻句

那到底什么是比喻句?原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它一般由本体,比喻词和喻体组成. 请看我们三年级上册第六课《西湖》中的句子: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本体:湖面,比喻词:犹如,喻体:银镜。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练兵活动。请用比喻的方法描述自己看到的景物。我们班有同学这样写道:

1、苹果树上挂满了苹果,远远看上去像一个个红灯笼。√

2、树叶上的露珠,像一颗颗宝石。√

3、老师像妈妈一样年轻、漂亮。×

嘿,为什么?我们来看看,通过看图就知道了:苹果与红灯笼,露珠与宝石不仅有相似之处,且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但老师和妈妈却都是人,所以不存在比喻关系。

三、总结比喻句的'特点

这里我们总结出比喻句的二个特点:(1) 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四、比喻句大练兵

了解了比喻句的特点,我们就掌握了比喻句了。你掌握了吗?请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我们来看图找找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列出比喻关系,先从颜色入手找:白如雪,绿如玉,粉似霞;再来从形状入手找:像绣球,像玉珠,像龙爪。

最后一个温馨提示:让我们都来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练习,在平时说话、写作中多用比喻句,让言语更生动,让文章更出彩!

篇2:认识人民币课堂教案参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3.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认一认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等,笔、橡皮、尺、练习本等若干。每人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设计

一、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回答)

看一段录像。教师边看边问: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渗透德育: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看课件)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

┌我叫聪聪

(课件出示配音):嗨!大家好,认识我们吗?┤

└我叫明明

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二、认识人民币

篇3:认识人民币课堂教案参考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看,问: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a.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课件显示放大“10元”,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点击数字“10”和汉字“拾”,点击单位“圆”(大写)。

课件显示放大“10元”(新版),师: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

师:对!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数字后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师: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图案、大小、颜色等等)。

师:10元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b.区别纸币和硬币。

课件显示5角纸币,师:你是怎样认识的?

课件显示5角硬币,认一认。

课件同时出现5角纸币和硬币,区别不同。

课件出示背面,师:背面是什么?(国徽)

师: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

2.随意点一张人民币(大额人民币),集体回答。

20元、50元(新、旧版),100元(新旧版)。

3.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人民币,把它们拿出来。

活动形式:2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

4.分类: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按规律分一分。

◆按单位分:元、角、分(板书)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按数大小分。

◆按新版、旧版分。

师:请同学到展示台上展示。

5.请小朋友们把钱推到左上角,看教科书第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课件显示)

师: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不知道聪聪、明明认识了没有?

篇4:认识飞机的课堂参考教案

认识飞机的课堂参考教案

教学目的:

1、的外形特征及简单结构,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2、通过,知道飞机分民用机和军用机。

3、让幼儿了解古代中国人对航空的贡献,知道飞机的由来,

4、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加幼儿对科技的探索性,

5、激发幼儿探索事物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教学准备:

课件:1、。2、飞机的种类和用途。3、飞机的发展史。4、古代中国人对航空的贡献。5:讨论、飞呀飞。6、游戏1。7、游戏2。

实物:一架军用机和一架民用机模型。

组织形式:

一:出示飞机模型。

呜……我来了,翅膀抖一抖,飞上蓝天去,飞过黄河,飞过长江,转进云彩里。小朋友长大了想不想开飞机?{想}那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先来认识一下飞机。

二:(1)、打开课件:。

卡通飞机说: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飞机的速度是最快的'。好吧!现在就请你们一起来吧!

师依次点击:1、机身。2、机翼。3、尾翼。4、起落架。5、发动机。6、驾驶室。7、机舱。8、机首。

再点击卡通飞机:飞机是由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发动机、驾驶室、机舱、机首等主要部分组成的。

(2):提出问题,加深记忆。

A:飞机主要是有那几部分组成的?(让幼儿指出并回答)

B: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结合飞机模型回答问题)

师:现在小朋友都知道了飞机的各个组成部分,我们就来做一个拼图游戏,看谁拼的快又对。

三:打开课件:游戏2。

让幼儿根据原图进行拼图,机头不动。

师:小朋友都很喜欢飞机,哪你都见过什么样的飞机?{让幼儿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飞机的种类有哪些?

四:打开课件:飞机的种类和用途。

卡通飞机:飞机有民用机和军用机两种,载送旅客或装货物用的是民用机,战争用的是军用机。

A:点击大客机,依次出现七架不同型号的客机,点击每一架可放大。

B:点击战斗机{同上}。

C:出示两种飞机模型,让幼儿观看并说出主要不同点。

师:聪明的孩子爱动脑,好玩的游戏等你来。

五:打开课件:游戏1。

小朋友,你们都认识了民用机和军用机。现在就来分一分吧。

师: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漂亮、壮观的飞机,真了不起,那发明创造飞机的人就更伟大了。老师今天就来看看飞机是如何发明的?

六:打开课件:飞机的发展史。

老师让幼儿连着把几个图片看完后简单总结一下飞机的发展:1、学鸟飞。2、做木鸟。3、热气球升空。4、蒸汽飞艇飞行。5、单翼滑翔机。6、莱特兄弟的飞行者。7、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

师:在我国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人们看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动脑动手做了很多能飞起来的东西。小朋友请看:

七:打开课件:中国古代对航空的贡献。

老师一张一张地给幼儿做简单的介绍。

师:看到古代人对航空的伟大贡献,小欣欣和她的一群动物朋友着急了,小朋友请看。

八:打开课件:讨论飞呀飞。

让大家动脑想一想,他们怎样才能飞上天。师最后作总结。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飞上天空呀!好!现在开起你的小飞机,起飞了!大家一起说儿歌:翅膀抖一抖,飞上蓝天去,飞过……。到院子里做游戏:《飞机起飞》结束。

篇5: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句的作用,认识比喻句的特点。

2、初步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比喻句。

3、培养学生写比喻句的兴趣,从而乐于表达,乐于写话。

二、教学准备:

一年级《小池塘》中一段优美的比喻句。几组形状、颜色相似物体的图片。

三、重难点:

1、了解比喻句的表达特点。

2、初步学写比喻句。

四、教学过程:

1、欣赏优美的比喻句。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学一年级下册《小池塘》中这样一段话:

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

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

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

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

写得美吗?它呀!美就美在用了四个比喻句。那么什么是比喻句呢?

2、观察句子,找出比喻句的特点。

就拿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一句来说,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不同的事物,白云和白鹅。它们具有相似之处,颜色相同、都是白色,并且形状也类似。像这样,把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放在一起做比较,这样的.句子就叫比喻句,也叫作打比方。简单点说,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

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句子: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句子写了哪两样事物,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恩。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这句话中的月儿和小船是不同种类的事物,但他们有共同之处,都是弯弯的,而且两头尖 。所以这个句子呀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比喻句。

一般来说,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联系两者的关键词叫作“比喻词”。

3、巩固练习。

那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这个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请开动脑筋找一找吧!恩,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在这个比喻句中,月儿是本体,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同学们,刚才通过对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的学习,你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呦!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 );喻体是( );比喻词又是?赶快写下来吧!同学们又答出来了,真棒啊!这个比喻句中,本体是(孔雀);喻体是(大扇子);比喻词是(像)大家学得真快啊!

我再出两道题考考大家!要认真思考哦!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两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吗?

(1)妹妹急得像要哭了。

(2)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

我们先来看:妹妹急得像要哭了。这个句子的本体是妹妹,比喻词是“像”,但没有喻体,所以不是比喻句。再来看第二句:小女孩像她妈妈一样美。我们都知道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应是不同类别的事物,而这个句子中小女孩和妈妈是同一类别的,都是人,所以不能构成比喻句。

五、鼓励总结,激发写“比喻句”的兴趣。

通过比较,我们更清楚地明确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构成。

(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看到同学们能正确地把握比喻句,老师真的非常高兴。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仅能辨别比喻句,还能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去,令人赏心悦目。

篇6:认识比喻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学过或未学的课文中,识别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2、能根据比喻句的结构形式特点,认识一些比喻词,从而加深对比喻句的理解。

3、能造比喻句。

二、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掌握比喻句的特征。

2、能区分比喻句和“伪比喻句”。

三、教学过程:

(一)图片,音乐导入

(1)出示图片

(2)播放音乐《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

(3)出示一句常见的比喻句。

(二)出示比喻句的定义,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并出示例句,让学生通过讨论指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三)四种疑似比喻句的判断。

1、表示比较

(1)大家都说我长得像爸爸。

句中的“像”是我的样子和 爸爸的样子的比较,不是比喻句。

(2)弟弟好像长高了。

句中的“好像”是弟弟以前的身高和现在的身高的比较,也不是比喻句。

2、表示猜测

(1)我好像在哪里见过新同学。

句中的“好像”表示猜测,怀疑,判断。不是比喻句。

(2)这支铅笔似乎是我的。

句中的“似乎”同样表示猜测,估计,判断,不是比喻句。

3、表示联想

他静静地听着,好像面对大海……

句中的“好像”是他的想象,不是真的比喻句。

4、表示说明

这只小天鹅好像鸭子。

句中的“好像”是说小天鹅像鸭子的情况说明。

(四)练习巩固,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老师好像我妈妈一样。(×)

2,天上的星星好像一闪一闪的眼睛。(√)

3,我好像饿了。 (×)

4,圆圆的月亮好像碧玉盘。 (√)

(五)阐述比喻的作用。

(六)简介比喻句的注意点。

篇7:《倒数的认识》课堂导学教案

《倒数的认识》课堂导学教案

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及应用题之后的内容,为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打基础,分数除法经常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进行计算,转化需要倒数的知识。因此,本单元在分数乘法的教学基本完成以后,编排了有关倒数知识的一节教材和一个练习,为下一单元的教学提前作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初看到“倒数”这一概念时,从字面上看也许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通过学生自学,自主探索倒数有什么意义,如何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倒数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与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式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4、利用教师的情感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活动情境

倒,你对这个字怎么理解?

那要是在这个字的后面加个数,就变成。。。倒数,你对这个词又是怎么理解?

出示1/5×5,3/8×8/3,1/12×12,15/7×7/15这几组算式,开展小组活动,算一算,找一找,这几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发现了每组算式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并且它们的乘积是1.

具有这种关系的数叫做互为倒数。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出示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学生说,就是把它倒过来,还做了个手势颠倒位置。

学生有可能会说,每组中都是一个是真分数一个是假分数。

还有的可能会说第一个分数的分母是第二个分数的分子第一个分数的分子是第二个分数的分母

学生有可能只计算出结果。没发现这几组算式它们的分子,分母的位置是颠倒的。

设疑,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从两个数的关系入手研究,抓住了数学的本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研究是一脉相连的。

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发现这几组算式的乘积都是1.并且它们的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

二 ﹑探究讨论,深入理解

让学生说说对倒数意义的理解,在这个概念中你认为哪个词比较关键?

学生有可能会说1/5是倒数。5/1也是倒数。并让学生知道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只能说1/5和5/1互为倒数或1/5的倒数是5/1。但也有可能会说得很完整。

让学生重点去理解“互为”是什么意思,加深对倒数的概念的理解。

三﹑运用概念,探讨方法

3/5的倒数是( ),

8的倒数是( ),

0.5的倒数是( )

1. 3/5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得5/3,所以3/5的倒数是5/3。

2. 8可以写成8/1,所以8的倒数是1/8。

3. 0.5也可以写成1/2,所以0.5的倒数是2.

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找倒数的'方法。

四、补充概念,自我构建

0和1 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它的倒数是几,如果没有,为什么?同学们试着研究。

1的倒数是1 。

0没有倒数。因为0不能做为分数的分母。

加深对0没有倒数的理解;

加深对倒数知识的理解;

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刻,较好地实现了对于概念的建构,而且渗透了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五、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同桌互说倒数;

2.判断。

(1) 5/9是倒数,9/5也是倒数。( )

(2)0的倒数还是0.( )

(3)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

3.开放性训练。3/5 ×( )=( ) ×4/7=( ) ×( )

学生会很活跃。

加深对0没有倒数的理解;

加深对倒数知识的理解;

开放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

六、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与教师一起总结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加深对倒数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求倒数的方法:1.分数——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2.整数或小数——先化成分数,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篇8:《仿写比喻句》教案

《仿写比喻句》教案

《仿写比喻句》教案 武义县教研室  朱鸿飞   【教学要求】 (1)初步领会形同神似的仿写要求。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仿写句子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今天,我们先进行比喻句的仿写训练。 二、仿写比喻句 1.明确比喻句 提示:(1)比喻句有什么特点?  (2)比喻句分为哪三类?如何区分?  (3)比喻句的'作用是什么? 要求学生具体结合例句,明确比喻句的特点、类型及作用。 2.仿写指导 提示:(1)仿写仿什么?   (仿修辞、仿句式、仿内容)  (2)仿写的要求是什么?(形同神似,即形式相同,内容相似)  (3)如何仿写?  (保留形式,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出比喻内容) 要求学生结合1―2例句,明确保留哪些语言形式,然后启发他们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比喻的内容写出来。 3.仿写训练 提示:(1)例③中的“我”把自己比做小草,你想一想把自己比做什么?这句话该怎么说?  (2)例④中的把“你”比做鹅卵石,你准备再把“你”比做什么?同时你也不要抱怨什么?  (3)例⑤把“兴趣”比做什么?你想把“热爱”比成什么?这个句子又该如何表达? 4.课堂练习(1)独立完成6―8仿写训练题。 (2)课堂交流仿写训练的内容。 三、布置作业   完成讲义9―15仿写训练题。 四、板书设计   仿修辞   仿写比喻句 仿句式  形同神似   仿内容

篇9: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课堂的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课堂的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器、、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猜谜引出已认识的数0~9。

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1)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

(2)0和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3)(伸出5指)它添上2是谁?

(4)7的相邻数是谁?

(5)8再添上1是几?

2.9再添上1是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学生分别说出:星期天我在民族广场看见10只气球;我在南湖桥看见10只风筝;我家阳台种有10盆花;我爸爸钓了10条鱼。

(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谁有办法?

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

(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先在4人小组里说说,再选一个最好的说给大家听。

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填什么?10○□

(2)9○□谁来说说。

(3)完成书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10怎样写?(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

(3)在书本第65页的田字格里练习写10。

(4)写完了同桌互相欣赏一下。

4.10的组成。

情境引入(演示):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顺便从家里带10瓶饮料去和小朋友一起喝,把饮料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1)请你拿出10根小棒代替10瓶饮料,摆一摆,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2)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3)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

(4)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5)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记住这前面五个,其余可以推想出来。

(6)独立完成第65页10的组成的填空。

三、游戏

1.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2.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四、课堂作业

1.练习九第1题。

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其余学生在书上完成。

2.练习九第2题。

(1)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射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3.独立完成第3题。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忆、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质疑:谁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5   O

篇10:对有效课堂的认识

&nbs p;对有效课堂的认识

1.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互动。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课堂教学中的单调(听→讲)、单项(师→生)、单一(教材)、滞后(反馈不及时)、被动(老师逼迫学生学习)的境况限制了学生的手脚,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秉承“通过学生、为了学生、围绕学生、激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通过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索)、四种形态(展示进行交流、点拨实现提升、纠错进行落实、开放实现拓展),实现教师真正地关注学生,与学生互动共成长。

2、明确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达成为核心。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人人学会是目标。懂得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每个老师都要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解放学生,解放自己,降低课堂精力流失率,提高学习效率。让课堂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学生的身动、心动、神动和肯学、想学、会学成为课堂的基本元素。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该掌握的要当时掌握;该会运用的,要当堂运用;该检测的要当堂检测。

3、改进教学方法,打造“生本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改变学生学习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在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做到独学,对学,群学,鼓励学生独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质疑。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教师在教学互动中,要充分实现师生之间的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教师课堂教学中要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参与;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是否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的使用是否正确;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通过“三看”,关注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致力于高效课堂。

4、加强课堂管理,拓展“课堂空间”。

高效课堂中,教师是引导着、策划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课堂管理是实现有效教学,进而达到高效教学的基本前提。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编制导学案和改写导学案,让教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学生课前要进行充分的预习,师生由此构成相同的经历,有备而来。课中教师要重申目标,达到具体、明晰,老师要进行学情调查、问题汇总,解决互动的针对性问题,根据问题在讲解,直击问题,精讲点拨,在关键时刻点关键问题,要当堂检测。课后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学生要做到课堂问题的堂堂清。对解决不了的问题、疑惑,首先要求教于同学,其次求教于老师,落实学习目标,完成堂堂清任务。

篇11:认识三角形数学课堂反思

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平时生活中学生又经常接触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积累。面对学生比较熟悉的学习内容,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探索和交流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培养数学思维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学习的经验。

上课开始,我就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发现三角形、感受三角形,并且设置疑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节课起好头,上学生主动地去思考三角形的特性。在学习三角形的定义时,我让学生通过小棒摆三角形、判断出示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定义中的关键点“线段”和“围成”,进而让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在学习三角形的特征时,我让学生通过我画在黑板上的三角形,观察它的特点。这个环节学生对三角形的特点的回答五花八门,有些是三角形的特点,有些虽然不是,但也是和三角形关联的,我应该给学生以区分。这一点做的不够好。在学习三角形的底和高时,我采用同桌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理解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数学学习应给学生带来快乐。数学其负载的功能不仅仅是让学习者记住它,掌握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它的快乐,感受它的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对数学的感觉,同时应不断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例如,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更应该对学生加大鼓励的力度,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动力;对学生的评价有不及时的情况;将学生应该放的更“开”等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及时纠正,争取让自己的教学变得完美。

篇12:认识三角形数学课堂反思

用三角形撕拼的方法验证“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 。”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操作与推理相结合,将有机地把模型转化为几何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推理、猜想、交流、反思、解释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获得亲身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有效地促进了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愉快的主动获取知识。

篇13:幼儿园课堂认识单词小游戏

1、提 示 猜 数

游戏目的: 熟悉数词读音、意义与数词排列。

游戏方法与过程:

教师先限定猜数范围,如1-10之间,或11-20之间。

(2)教师想好一个数悄悄告诉学生,然后由其他同学猜数,由该同学代为回答。

(3)若猜中答Yes,猜错答No.猜得数与原先数上下相差1、2时,该同学则提示:Go on, 意为Go on guessing 以帮助猜中。

2、猜 最 喜 欢 的 数 字

游戏目的:熟悉掌握1-10 的英语读音、意义与顺序。

游戏方法与过程:

(1)教师要求学生边做手势边报英语数字。

(2)请一学生上前面对全班,教师在他/她身后用手势表示自己最喜双的数字,该学生可连续猜三次,由全班学生用Yes/No应答。

(3)猜中数词后则换学生继续进行。

3、电 话 接 通 了

游戏目的:熟悉掌握英语数词的读音。

游戏方法与过程:

(1)学生每人准备八位数的电话号码一个,用铅画纸写好置于桌上。

(2)教师用汉语随意报读学生的电话号码,如:63291234,报到数的学生立即回答:”Hello,

this is 63291234.”

(3)接错电话或接电话慢者收去其电话。坚持到最后者为胜。

4、数字 BINGO

游戏目的:练习数字13~19以及30~90,区分英文十几和几十的发音。

道具:每人画一张3*3的BINGO表,教师在黑板上分两行分别写下13~19和30~90。

游戏方法与过程:

(1)老师带读黑板上的数字,注意强调十几和几十的发音区别。然后学生们每人挑九个数字,填到自己的表格里。

(2)大家都填好以后,老师任意说出黑板上的数字,下面同学听到老师念自己表格里的数字,就在上面画圈,谁的圈在横行、竖行或对角连成三格一线,就大喊BINGO!

说明:因为相似的发音容易混淆,所以每次有人喊BINGO后,老师都应该检查,确认学生做得是否正确。

5、少 了 谁 ?

游戏目的:熟悉掌握英国人的名字及读音。

游戏方法与过程:

(1)教师准备若干外国孩子图片,并为他们每人起个各字,学生熟悉后开始做游戏。

(2)教师将图片一一展示,学生说出图中人物名字。

(3)将图片打乱后抽去一张,再次逐一让学生辨认图中人物,然后说出少了谁。

说明:可视教学要求将人名改为人物职业,也可将人改等。

6、请 你 猜 一 猜

游戏目的:熟练运用学过的名词。

游戏方法与过程:

(1)教师准备玩具若干,如小猫、小狗、小飞机,娃娃……,另准备一只纸盒和一只小包,所有玩具放入盒中。

(2)请一位同学上来,从盒中取出一玩具装入包中,不能让别的同学看见是什么玩具

(3)由该学生提问 “What’s this?” 其他学生猜道:It's a…”对者可去代替前着,让别的同学猜物。

7、猜 色

游戏目的: 熟练掌握有关颜色的英语单词。

游戏方法与过程:

(1)教师准备一盒子,内藏各种颜色的小球若干。

(2) 请一同学上前,随意摸取一只,然后提问:”What colour is the ball?”由全班学生分别猜球是什么颜色。It’s red”猜中者可上前摸球,让别的学生猜颜色。

8、记 忆 游 戏

游戏目的:熟悉颜色的英语单词。

游戏方法与过程,

(1)教师放音乐,学生仔细观察别的同学的衣服,裤子、鞋子

的颜色并努力记住。

(2)音乐停时;每个学生与最近的同学结成对,并且背对背站好,然后,依次提问对方的衣服、裤子、鞋子等的颜色。如: “Is your jacket yellow?” “Is your shirt white?”

每人可提五个问题,对一题给一分,多者为胜。

9、猜 形 容 词

游戏目的:熟练掌握名词与形容词的关系。

游戏方法与过程:

(1)准备若干卡片,每张上写一形容词。

(2)学生一人摸取卡片一张,然后根据卡片中的词,说出该形容词可修饰的若干名词,加:形容词sweet,他们就可以说apple,pear, pineapple, chocolate等.由其他学生猜是什么形容词.

(3) 猜中者可上来摸取卡片让别人猜。

10、看 谁 反 应 快

游戏目的:帮助学生掌握身体各部位和脸部五官的名称。

游戏方法与过程:

(1)教师手拿一个小木偶,木偶身体的各部位以及脸部的五官都能活动。

(2)教师指出木偶身上的各个部位,学生就要快速讲出该部位的英语单词。

篇14:幼儿园课堂认识单词小游戏

1、异 者 请 出

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将单词按意义归类。

游戏方法与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词汇量准备几组单词,写于卡片上。

例如:)red, blue, black, small, yellow

2) mouth, nose, ear, sing, eye

3) monkey, tiger, panda, lion, cat

4) ship, plane, car, trunk, fly

(2)请两个同学上来挑出每组单词中意义不一致的词。

2、反 义 词

游戏目的:灵活掌握成对形容词。

游戏方法与过程:

学生两两配对互相提问。

()甲出示某物,(如一支铅笔)问“Is it long?”

乙应答:”No, it ‘s short.”依次问三次,说对一次得 分。

(2)然后乙按此法问甲三次,以此推出优胜者。成对形容词如:“hot,cold”, “black, white”, “fat, thin”等等。

3、单 词 接 龙

游戏目的:熟练掌握单词的拼写。

游戏方法与过程:

()学生四人一组围桌而坐,桌上放若干单词卡片。

(2)第一个学生随意摸取一张后,读出该单词,第二个学生

即以该词词尾字母为下一词的词首字母说出下一个单词,例如:pen—nine—eight—ten—not.

(3)依此类推,说错单词者退出该轮游戏,坚持到最后者获得

第一张单词卡片,多者为胜。

4、单 词 串

游戏目的:熟悉单词的意义。

游戏方法与过程: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四人,围桌而坐。

(2)各组准备好单词卡片一套,上面分别写有人、物 、动物,水果、颜色、数词等各类单词,每张上写一词。

(3) 打乱卡片后,学生任意抽取一张,然后依次说出该类单词,坚持到最后的学生可得到单词卡。多者为胜。

更多内容等待Q953939425与您分享!

5、猜 年 龄

游戏目的:熟练掌握数词的意义与排列。

游戏方法与过程:

()教师准备若干照片或人物图片,在后面写上图中人物年龄。教

(2)教师取出一张提问 “How old is he/she?”由学生猜:“He/she is…”如猜数偏大,教师提示说:“ No, younger”如偏小,教师提示: “No, older.”

(3) 一次猜中5分,两次3分,三次以上不给分。

6、换 宝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教师准备好一些单词卡片(有的写中文,有的写英词)和图画。将卡片和图画放入一只不透明的袋子里。

(2)游戏开始教师说,袋子里装的是许多宝物,让学生们上来轮流摸宝,如果摸到的是写有英文的卡片,则要英译汉;如果是中文,则要汉译英并拼读出来;如果是图片,则要看图说英语。

7、缺 了 什 么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记忆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放在讲台上,让上来猜的学生先看半分钟,然后背向讲台面向学生站立,再让另一位学生上来取走一样东西。

(2)然后说:“Pease guess What is missing?”猜的学生要在0秒钟内用英语把缺的东西说出来。

8、摸 鼻 子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听单词并快速作出反应的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在学了单词nose, ear, eye, leg, hand, arm, finger等单词后,教师可快速说出这些单词,学生听到指令便用手触摸这个部位,最快最准的获胜。

(2)当学生做得非常熟悉后,还可以增加难度,可要求学生听到哪个单词不许摸哪个部位,如教师说“nose”,学生不可以摸鼻子,但可以摸眼睛,耳朵,嘴等其它部位。更多内容等待Q953939425与您分享!

说明:这个游戏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抽一名学生到前面作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

9、听 单 词 做 动 作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听单词并快速作出反应和表演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这个游戏的玩法与“摸鼻子差不多,在学了run, walk, sit, stand, swim, skate, play, football, play, basketball等动词和动词词组后。

(2)教师可快速说出这些动词或词组,学生听到便做动作,最快最准的获胜。

说明:这个游戏同样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抽一名学生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

10、抢 读 单 词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2)然后逐个出示一些单词卡片或图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单词并说出其中的意思,或将图片上的单词读出来拼出来。

(3)读对说对拼对的给该组记0分,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

篇15:幼儿园课堂认识单词小游戏

1、看 图 猜 词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快速看图猜词的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1)以每一纵行为一组进行竞赛,教师先出示一些单词的图片,然后收起来,再从中抽出一张放在身后,由每组的第一名学生轮流猜,可以问:“Is it a plane (bus, bike)?”回答:Yes it is.或No,It isn‘t.等。

()哪个组猜对了就给记10分,然后接着往下猜,第一排的学生猜过后第二排接着猜,最后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

说明:做这个游戏时,还可以找一位学生来主持,由他让学生们猜。更多内容等待Q95393945与您分享!

2、看 图 写 单 词

游戏目的:复习学过的单词。

游戏方法与过程:

(1)教师事先把需复习的0个单词用简笔画画在小黑板上或大白纸上,先不要让学生们看见,然后将全班按前后左右四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

()竞赛开始,教师将小黑板或白纸挂起来,让学生们看一分钟,然后收起来,再给学生们两分钟时间将看到的单词写出来,写得最多最正确的组获胜。

3、回家

游戏目的:复习各类学过的单词。

道具:(1)在黑板上画四座小房子,每所房子代表food, people, toy 中的一类词。

()小单词卡:apple, orange, pear, banana, mango, Barbie doll, jigsaw, toy car, teddy bear, rice, meat, noodles, fish, milk, chocolate, teacher, doctor, nurse, farmer, driver, sister, father.

游戏方法与过程:

(1)方法:将单词卡打乱放在一起,每间房子表示一类词的家,请学生将单词分组贴近相应的房子里。

()将学生分四组, 四组同时进行,组员可以分工合作,有人找,有人贴,看哪个组最先完成。

说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归纳其他的单词类别进行游戏。

4、加 减 运 算 对 抗 赛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计算数词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1)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对抗赛在两个小组中进行,在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后,第一组的第一名学生立即出一道加减题,如:Three and four.等,第二组的第一名学生应立即用英文将答案说出来,如:seven, three等。

()然后,该学生出另一道题,由第一组的第二名学生回答,答错或不能迅速答出的记负分,最后哪组扣分最少优胜。

5、拍 七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快速反应数词的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1)将全班按纵行分成若干组,每组派一至二人到前面围成一圈,教师任意指定一个学生开始说one,然后依次让第二个two说,第三个说three…说到seven或七的倍数(如fourteen, twenty-one等)时,就不报数而用拍手代替,该拍手时报了数,或者报错了数字,就被罚下去。

()游戏重新开始,直到剩下最后两个人,给这两个组记10分。

说明:做这个游戏,还可以与记单词结合起,可以在该拍手时说一个刚学过的比较难记的单词,如language等,说错了要被罚下去,并换一个单词重新开始游戏,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读英语单词,还可以复习单词,这个游戏除了可以分组竞赛外,还可以在全班进行。

6、变换字母次序组成新单词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变换字母次序组成新单词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1)教师说出或出示一个单词,要求学生变换字母次序使其变成另一个单词,如:east-seat。

()这个游戏也可以进行抢答。下列单词可供参考,are-ear; read-dear; meat-team; stop-spot; now-won等。

7、分 拆 单 词 链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分拆单词的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1)教师出示一个单词链,如theredoorunder,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将单词链拆成最多的单词。如:the, he, her, here, there, red, door, or, run, under.

()谁猜的最多最快,谁获胜。

8、词 中 有 词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拆单词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1)教师给出一个单词,根据该单词中的字母,组成新单词,看谁组成的单词多,例如:late(5):a, at, ate, let, tea。

()下列单词可供参考,括号中的数字是可组成的最低单词数:team(5),table(10),woman(10)answer(10),strong(10),mountain(0),honest(15),nothing(15),father(0),cart(5).

9、反义词(同义词,对应词)拔河赛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组合单词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1)首先要做一“拔河绳”,方法是在投影仪或磁性黑板上画一横线,中间位置画一竖线作为“界河”,左右划五个小格最外边的两个小格作为“界河线”。将一只棋子放在中心线上作为绳的中心,若没有磁性黑板,可以在黑板上横挂一绳子,绳子中间挂一红纸环作为绳的中心。更多内容等待Q95393945与您分享!

()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队,由其中两队进行拔河,游戏开始,甲队的第一人说出一个词,乙队的第一个人应立即说出其反义词(同义词或对应词),要是他说对了,棋子(或红纸环)要向甲方移动一格,要是他说不出或说错了,棋子(或红纸环)要向乙方移动一格,然后乙队的第一个人说一个词,由甲队的第二人说出其反义词(同义词或对应词),当棋子移动了五格,到达乙方界河边时,甲方胜利了。

10、名 词 复 数 拔 河 赛

游戏目的:训练学生把名词变为复数的能力。

游戏方法与过程:

这个游戏的玩法和上一个游戏差不多,只是甲队第一个人说一个单词后,乙队的第一个人要说出并拼出这个单词的复数形式,胜负的确定也和上面的游戏一样。

篇16:对翻转课堂的认识

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而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却刚好相反,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场所。

翻转课堂利用教学的视频,让我们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用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时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了什么,因为分心去想别的事而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

有了翻转课堂,学习节奏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或朋友寻求帮助。这样既可以用于补漏,又可以用于复习巩固,还可以自由把握时间来学习,真是一举多得!

初一:翁中李欣怡

篇17:《圆柱的认识》的课堂教案设计

《圆柱的认识》的课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准备:圆柱的平面图、圆柱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

(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

(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强调:我们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

(2)寻求发现: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①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②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

③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①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

课件显示: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变成长方形,再还原成圆柱侧面的动画过程。

②想一想: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

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8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做第20页的第3题。

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3.做第20页的第4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20页的1、2题。

板书:

┌长方形

沿高剪┤       斜着剪: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 → 长方形的长

圆柱的高 → 长方形的宽

篇18:幼儿教育《认识日历》课堂反思

本次数学活动的选材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而进行的,日历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在第一个环节中我以今年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以“年妈妈”赠礼物的方式,出示数学卡:12、28、30、31、365,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日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日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

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让幼儿在年历中找到自己的生日和节日(五一、十一、六一)等,幼儿表现地很积极很认真,在此环节中得到了提升。

篇19: 《认识角》教案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很多图形,你们还记得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方体、长方体)出示实体。

这些图形中都包含着最基本的图形——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二、新课

1、认识角

课件出示主题图,找角。

(1)一个角由哪几部分组成组成。(小组讨论)

角是由一个( )和两条( )组成的。

(2)怎样判断图形是不是角呢?角的特点。

角的顶点尖尖的,角的两边直直的,不尖不直不是角。

(3)课堂小练

①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②是角的在( )里画“√”,不是角的画“×”。(课件出示)

③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课件出示)

2、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

(1)做一个活动角,展示学习(小组活动探讨)角的大小和边的关系

①角的大小与两边展开的大小有关系。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 ),角就越( ),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 ),角就越( )。

②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用纸折角;小故事:红角和蓝角,区别边的长短不同,角的大小相等)可以采用叠合法比较大小。

(3)课堂小练

比一比,哪个角大?在大的下面的方框里画“√”。(课件出示)

2、画角

你知道用什么工具可以画角吗?

学习画角(小组讨论,学生试画,教师演示,画出不同大小不同方向的角。)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先画顶点再画边。

巧学妙记:

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课堂小练

(1)按照例2的方法,自己画出一个角。

(2)按要求画两个开口朝不同方向的角。

(1)开口向左。

(2)开口向右。

三、总结提升

1、认识角

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3、画角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先画顶点再画边。

4、拍拍手唱儿歌,角中秘密记心中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再画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

只看张口不看边

认识教案

鲸鱼课堂教案

课堂礼仪教案

高中政治课堂教案

《认识公顷》教案

《认识猫》教案

《认识PowerPoint》教案

《认识千米》教案

认识路线教案

认识中秋节教案

《认识比喻句课堂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认识比喻句课堂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