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我不能失信》教案

2022-12-18 18:26:22 分类:教案 下载本文

“东宫娘娘烙大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课文《我不能失信》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课文《我不能失信》教案,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课文《我不能失信》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篇2:《我不能失信》课文说课稿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我理解为:一是让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三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让学生感受宋庆龄的诚实守信”作为情感目标;把“初步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作为知识目标;把“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作为能力目标;把“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确定为教学策略。

大家都知道,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后才能知道,水果的营养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诵读,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

在读的方式上采取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层层递近的方式读。如同烧砖,多读一遍就是多加一份温,温度加到一定程度,土坯就变成了砖头,砖和土的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书读到一定程度,课文语言和精神营养就会转化为学生心灵的有机组成部分,就会成为学生语感结构和精神系统中有活力的'细胞了。具体做法是:

一读:统揽全篇,弄清课文写的人物是谁,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二读:抓词理句,找出能说明宋庆龄诚实守信的语句;

三读:进入情境,突出宋庆龄的诚实守信;

四读:划分角色,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

以上所说的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中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

3. 通过朗读对话,体会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即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等形式)。

教学重点:

1. 体会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2. 通过朗读对话,体会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即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等形式)。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对话、表情和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预设 [ XXJXSJ. ]

一、谈话揭题:

1. 谈话交流:回顾第二组课文中认识的几位名人,引出“宋庆龄”。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所了解到的关于宋庆龄的资料。教师随机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并适当补充。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

1、回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2、学习阅读提示

学生自由读读阅读提示,画出阅读要求

三、初读感知:

1. 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学习生字“耀”、“释”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3、理清线索,弄清人物

课文中讲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品析课题

再读课题,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3. 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语言读出她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边读边找,作上读书记号。

4、学生交流:(以下是学生可能交流的几个方面,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指点、引导)

l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庆龄很喜欢伯伯家的鸽子,但为了守信用,而放弃去伯伯家的机会。(教师引导学生读好两个感叹号,读出宋庆龄对鸽子的喜爱。)

小结:那么漂亮的鸽子等着庆龄去,可为了等小珍,庆龄还是决定不去了,真是信守诺言的孩子啊!

l “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从“特别高兴”和“早就盼着”可以看出庆龄一直很想去伯伯家,但她因为想起与小珍的约定而停住了脚步。(是啊,从“特别高兴”和“早就盼着”可以看出庆龄一直很想去伯伯家,但她因为想起与小珍的约定而停住了脚步。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时小庆龄在想什么?

l 当父亲提出改天再教小珍时,庆龄连说“不行!不行!”,并把手抽回来。

(教师可创设情境,如师生角色对话等,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读好庆龄说的话,也可随机采访“小庆龄”当时的想法。)从哪里让你体会到了小庆龄的守信

l 当母亲提出可以回来后再向小珍解释时,庆龄表示自己不能失信。

(教师可创设情境,如师生角色对话等,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读好庆龄说的话。如肯定学生的朗读:看庆龄说得斩钉截铁的,肯定是不去的了,真是个守信的孩子!)

l 当父母赞同她留下来时,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庆龄此时在想什么?为何笑得那么甜?)

4. 朗读全文:自由练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朗读全文。

5. 回扣课题:如果请你给这篇课文的题目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符号?指名说,最好能说说理由。(随机板书标点“!”,感受小庆龄态度的坚决)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齐读课题,升华主题。

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板书设计

我不能失信

爸爸↘ ↗ 伯伯

宋庆龄

妈妈↗ ↘ 小珍

篇3:我不能失信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庆龄的故事。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课后分析: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4:我不能失信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⑴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⑵ 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⑶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课后分析】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5:我不能失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收集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诚信是人基本素质以及诚信的重要性。

(2)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2)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习导入

1.口头找反义词练习:前进──简单──谦虚──寒冷──

谁能说出这个词的反义词:板书:守信──

谁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它们说说话?

2.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简介宋庆龄

1.说说你收集到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请生自由说。

2.齐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三、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小黑板出示问题,同桌或小班合作在书上找答案并勾画出来。)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d、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从哪里知道的,用划出句子。

e、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用~~~划出句子。

3、汇报交流。

四、分角色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六、课后作业:课后收集一个名人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守信

8我不能失信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篇6:我不能失信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代》这本杂志?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者是谁?(宋庆龄)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谁自告奋勇来说一说?

让学生利用自己寻找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爸爸 妈妈

宋庆龄

到 教

伯伯家 小珍

c.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

d.别人是怎样劝说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

(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

e.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说,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布置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进行比赛。

2.各小组安排角色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教师在巡视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她父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

3.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出优胜组。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讨论深化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宋庆龄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2.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

3.小结: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板书设计: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篇7:我不能失信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

2、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的含义。

2、培养学生遵守承诺、言而有信的好品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问题交流:同学们,你们和自己的好朋友交往时,有过说话不算数的时候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总结交流,重点强调“守信用”)

2、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3、质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标注自然段。

(2)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解决课前提出的疑问。

(4)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宋庆龄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将句子勾画下来,与同桌交流你的理由。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宋庆龄和小珍约好星期天在家叠花篮,可是这天爸爸妈妈都要去伯伯家,宋庆龄拒绝了父母的邀请,留在家里,做到了守信。)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全文,你从哪句话看出宋庆龄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呢?

(1)课件出示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

(2)宋庆龄一开始就这样坚定地要留在家中吗?她真的不想去伯伯家吗?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①课件出示: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板书:盼着)

②哪个词可以看出宋庆龄很想去那位伯伯家呢?(早就盼着)

③你能读出这种期盼的语气吗?(指名读)

师过渡:宋庆龄正准备和父母一起出门时,突然想起了什么?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吧。

(3)你从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想起了约定,很为难地在做去伯伯家还是留下来等小珍的决定)

(4)与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宋庆龄与父母的对话,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守信的孩子呢?(连忙、坚决、拒绝)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朗读,我们从中体会到宋庆龄是个守信的人。(板书:坚决留下诚实守信)

(5)宋庆龄等来了小珍吗?

(6)课件出示: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①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

②联系生活说说,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呢?

2、分角色再次朗读课文

四、讨论深化

1、假如你和好朋友约好去游乐园玩,好朋友却失约了,你会怎么办呢?(小组交流,派代表发言,学生评价,师随机总结)

2、小结: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信守承诺的好孩子。

[教学板书]

特别高兴早就盼着

想起约定坚决留下

诚实守信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紧扣阅读提示,并设计出合理的自学要求,针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我将能辅助理解的句子进行质疑设计,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学完了课文,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使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

篇8:我不能失信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讲学生课前收集到的宋庆龄的故事——二三事

2、从故事中你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

3、学生阅读“资料袋”,然后提问:从资料袋里你知道了什么?

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重点读读几个难读的词语。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走进人物的内心。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找出你认为宋庆龄守信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交流点拨。重点交流并指导朗读。

“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不行!不行!小珍不定期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4、分角色体验情境。

分角色朗读

分小组自由练读

组内赛读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后有何感想。

3、你还知道哪些诚实守信的故事,课后去收集收集。

篇9:我不能失信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板书:

8、我不能失信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诚实守信

篇10:我不能失信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

2、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他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课件出示宋庆龄的照片,并配有文字。指名读。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拿到一篇文章,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你有好的方法吗?

出示朗读要求,学生齐读:①借助拼音读课文。②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③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同时出示本文生词及几个难读的词学生认读: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出示课件)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板书:

爸爸去↗伯伯家

→宋庆龄 守信 留下等小珍

妈妈留↘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说故事内容(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时间),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决定(留下来)。(人物、事情)

三、自读自悟。

(一)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宋庆龄守信?

1、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说明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划上线,并好好读一读画出来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2、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并相机板书:语言、动作、表情。提示: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那么,要想使你写的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

A、“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宋庆龄说。

宋庆龄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爸爸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当时就很好奇,于是他就奇怪地问———,庆龄回答说———)

她当时只是停住了脚步,可见她还是有点犹豫的,是吗?

指名朗读。

小结:从这句话中,确实让人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B、“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指导朗读: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这里可以看出什么?(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是可以的,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的话,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引读:正当爸爸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的时,庆龄又一次想到了小珍,连忙说———

小结:从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她的守信。

C、“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指导朗读:

正当爸爸和庆龄在一旁迟疑的时候,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一旁说———— 可是庆龄觉得这样好不好,她是怎么说的?(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

小结:这里也可以感受到宋庆龄的守信。

D、理解第一自然段。

她本来就很想留在家里,对吗?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 指名说。

a、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指导朗读。

b、伯伯家……

指导朗读。体会: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3、引读守信的句子:

小庆龄当时是多么想去伯伯家的啊!可是当她走到门口,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叠花篮的时候,她便停住了脚步,对爸爸说:——————

爸爸让她改天再教,拉起庆龄的小手要走时,她连忙说:——————

这时妈妈也给她建议,让她回来向小珍道歉,她还是拒绝了,并且说:——

从这一系列的语言和动作中,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小庆龄是个 的人。

(二)当时,妈妈深有感触(出示妈妈的话)。

妈妈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妈妈当时为什么要笑?

庆龄又为什么要笑呢?

四、分角色朗读,师读父亲、母亲的话,学生读宋庆龄的话。

五、交流感受。

小结:通过大家的朗读,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或故事?请介绍给大家。

2、课外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记在日记本上,找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读一读。

3、写一则日记,描写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或一件事。

篇11:我不能失信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思考和交流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句话,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联系生活实际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3.运用默读、朗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句话,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透过对话和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侯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

2.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她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信呢?

3.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出示资料袋,自由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有效沟通情感与认知、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创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信”。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学生齐读:

①借助拼音读课文。

②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③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同时出示本文生词及几个难读的词学生认读: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

3.小组探讨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c.事情的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怎样?

4.填空概括故事内容。(出示课件)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时间),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很想去,可是她突然想起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不失信决定留下来,最终,小珍没有来,妈妈心疼庆龄一个人在家没意思,庆龄却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她并不后悔,因为她没有失信。(人物、事情经过、结果)

告诉我们……

设计意图:创设对话交流的氛围,沐浴人文关怀。在民主、轻松的谈话氛围中,凸显主题“信”。

三、读悟结合,品味“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语句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划出相关语句,在旁边简单批注感受。

(根据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并相机板书:语言、动作。

学法指导:读文时,可以将自己的思考、感受体会或者疑问在相关语句旁边做简单的标注记录,这就是作批注,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交流:

(1)“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宋庆龄说。

(2)“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3)“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面对妈妈的提议,庆龄觉得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4)“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回家后,妈妈知道了小珍一上午也没来,庆龄白等了非常心疼。而庆龄却仰起脸回答到:生接读——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想象一下庆龄说这句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态度?根据理解朗读语句。

(5)加入人物对话,根据对话你能否在宋庆龄说的每句话中恰当地加上一个表示语气的词?

学生默读思考,作批注。交流

教师指导朗读。(揣摩人物当是心理,读出相应语气。)

(6)三人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父亲、母亲,宋庆龄。

4.除了对话,还有哪些语句能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

A.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的等候着。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小庆龄本来是想留在家里的吗?从课文中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

指导朗读。

体会:此处通过联系前后文以及人物的动作描写说明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B.师生接读宋庆龄守信用的语句。

小结: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和动作,一个坚持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想使你写的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

设计意图:在朗读的氛围中,打开学生的思路,通过读悟结合,使他们丰富对“信”字内涵的理解。深化学生透过语言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这个学习难点。

四、讨论交流,深化“信”。

1.最后小庆龄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你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对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行讨论交流,由课堂延伸到生活,达到由知到行,规范自身行为的目的。

五、总结

“一诺值千金”,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六、布置作业,延伸“信”

课外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记在日记本上,找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宋庆龄 遵约定守信用

(语言、动作)

篇12:我不能失信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不能失信》教案设计与教后反思。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三、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教案《我不能失信》教案设计与教后反思》。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教学反思:我是设计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

篇13:我不能失信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资料袋内容)请大家读一读,你对宋庆龄有了哪些了解?除此,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宋庆龄的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侯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第一次读课文,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3、第二次读课文,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4、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

预设学生交流的内容如下:

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角色读课文

1、四人分角色读课文。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老师巡视。

3、组与组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4、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

1、(宋庆龄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2、(练读几个重点语句)

3、你有什么启发?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4、小节: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想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五、自选一个作业完成

1、收集诚信的格言名句

2、读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

3、写几句读后感

篇14:我不能失信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让学生了解诚信是人基本素质以及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如何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具准备

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

预习提纲

1.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勾画感受深的句子,用心体会。

3.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了解宋庆龄。

学习过程

一 检查预习,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交流“失信”的意思。指导读好课题。

2.交流预习中做了那些学习准备。

3.简介宋庆龄。

说说你收集到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

(根据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及时补充)

4.齐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二 初读感知

1.指名读课文,评价自己达到的'程度:正确?流利?有感情?

及时表扬预习较好的同学。

2.讨论:(小黑板出示问题,同桌或小组合作在书上找答案并勾画出来。)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d.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从哪里知道的,用——划出句子。

e.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用~~~划出句子。

3.汇报交流。 结合问题回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 分角色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 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五、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一个名人守信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8 我不能失信

守信

宋庆龄 伯父家 鸽子

小珍

篇15:《我不能失信》教案

进修方针

1、准确、流利、有激情地朗读课文。

2、能归纳综合课文的首要内容。

3、能连系课文,联系糊口现实,和同窗交流读后的感应感染。

课前预备

策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窗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开办者是谁?宋庆龄是若何的一小我物?

操作自己寻找到的资料,连系伙料袋中的内容向巨匠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个她小时辰的故事——《我不能失踪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碰着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欠亨顺的处所屡次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搜检。

3、谈判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刻?

b,.文中讲到了哪几小我?他们间有着若何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首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礼拜天,宋耀如一家预备到一位伴侣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倏忽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脚色朗读

1、交接使命: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脚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袂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操练,然后小组间角逐。

2、组内放置脚色,各组操练,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角逐。

4、同窗评议,选举优胜组。

谈判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宋庆龄做得对不合错误?

2、你在日常糊口中有没有碰着过近似的事?你是怎么措置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应。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恳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根基准则,但愿往后巨匠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篇16:我不能失信教案

一、设计理念

“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是本册教材编写思想,因此,作为一线教学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把“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作为备课、设计课文的一种重要策略。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孩子们已学习单元前3篇精读课文,对单元主题已有较深了解。本设计旨在孩子们粗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多形式自主阅读,让他们能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4、结合单元主题,初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四、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从第二单元课文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几位名人?

2、今天我们学习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一个响亮的名字又将被我们牢牢记住。她是谁呢?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 就题目质疑:“失信”是什么意思?宋庆龄为了什么事不能失信?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讲了哪几个人?

b提供句式练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 ),宋耀如一家准备( ),二女儿( )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 ),爸爸妈妈都劝她( ),但她( )。

三、角色朗读,感受美德

1、交代任务: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要加上表情和动作哦!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再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铭记美德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

2、小结:“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有人说,“诚信是道德中最美的一朵花”,“使一个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宋庆龄就是如此。(齐读书31页)

3、向宋庆龄学习,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出示有关诚信的谚语、格言,全班读,

五、单元总结,升华拓展

本单元,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4为享誉中外的名人,这是4个闪光的名字,更是值得我们深深记住的名字!大家课后可多找他们的故事来读读。

板书:

8 我

不能失信

(宋庆龄)一诺千金

做人美德

篇17:我不能失信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重点:

感受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

难点:

透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

发动学生搜集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人物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照片上的这位慈爱的奶奶吗?她就是曾经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的宋庆龄奶奶。那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谁来说一说。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宋庆龄奶奶小时候的故事(板书课题)。

4.解题、指导读题。

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认读词语。

2.(播放课文动画)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2)都提到了哪些人?

3.集体交流。

4.自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补充讲述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了一个( ),宋庆龄全家准备到( )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 ),虽然父母都劝她( ),可是宋庆龄还是坚决( )的事。表现了小庆龄是一个( )的孩子。

三、再读感悟

1.默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小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的语句,并圈出其中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2.集体交流:重点抓住以下三组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1)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a、朗读句子。

b、抓住啊“特别”、“ 早就盼着”、“ 尖尖的”、“ 红红的”、“ 漂亮极啦”这些词来体会宋庆龄 想去伯伯家的迫切心情以及鸽子的可爱。进而体会庆龄为守信而做出的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c、补充说话:宋庆龄多么想( ),多么想( )。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a、朗读句子谈感受。

b、其他学生补充。

c、想象说话:此时小庆龄的心里在想什么?

d、有感情地朗读。

e、追问:这段话是通过描写小庆龄的( )和( )来展现小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的。

(3)“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a、朗读句子谈感受。 b、有感情地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1.小组长分配角色。

2.各小组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选派四名代表上台进行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评议。

四、课本剧表演

1.代表表演。

2.小评委点评

五、讨论深化

1.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

2.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六、拓展延伸

1.宋庆龄讲诚信的故事。

2.古人诚信小故事 (曾子杀猪)。

3.关于诚信的成语。

七、作业布置。

1.读有关名人的故事。

2.讲有关名人的故事。

3.写一写发生在你身边的人身上的故事。

篇18:《我不能失信》教案

《我不能失信》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而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则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教学策略   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他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透过宋庆龄与家人的对话及动作来感悟人物内心及可贵的品质。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资料。教师制作宋庆龄简介的'课件,课前让一学生准备讲故事《机智勇敢的宋庆龄》。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导入新课   1.课前给学生讲故事:《机智勇敢的宋庆龄》   2.故事里讲了谁的故事?从故事中你了解了一个怎样的宋庆龄?   3.学生阅读“资料袋”,然后提问:从资料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对宋庆龄还了解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补充介绍资料。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这位伟大女性小时候的事,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小庆龄是个怎样的人?(板书课题并读课题)       二、交流读 感知课文   1.同桌互读正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认读词语,教师出示本文生词及几个难读的词学生认读: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歉   3.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根据他们之间的联系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悟读 走进人物内心   1.默读自悟:这篇课文讲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说明宋庆龄守信的语句找出来画上“──”,并简要批注自己的想法。   2.交流点拔: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并指导朗读:   (1)“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句,体会鸽子的漂亮、可爱及对小庆龄的诱惑,明白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是可以的,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的话,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3)“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       四、分角色读体验情境   1.师:这篇课文的对话比较多,我们来扮演庆龄一家人分角色朗读课文:(1)示范读。(2)分小组自由练习读。(3)组间赛读。   2通过大家的朗读,一个诚实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站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小庆龄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想法?     五、拓展读积累语言   1.你还知道哪些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或故事?请介绍给大家。   2.课外延伸:课外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记在采蜜本上,找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读一读。     附:《机智勇敢的宋庆龄》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要逮捕孙中山。一天晚上,他派出部队包围了总统府。   凌晨两点钟,孙中山接到秘密报告,叛变的部队要攻打孙中山住的越秀楼了。孙中山要宋庆龄跟他一起撤离,宋庆龄想:如果和孙中山同时撤离,目标太大,很容易被敌军发现,于是她坚持自己留下,使敌军误以为孙中山还在,不会过早冲进府来.这样就能掩护孙中山秘密撒离。孙中山坚持要宋庆龄一起走,宋庆龄却坚定地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为了中国,你先走。”   孙中山只得忍痛和宋庆龄道别。他身穿长衫,头戴礼帽,肩背药箱,化装成去急诊的医生,由护卫带着出了总统府,避过叛军,平安地登上了永丰兵舰。按照和宋庆龄事先约好的信号,鸣炮三声,表示平安到达。炮声传到了越秀楼,宋庆龄放心地对身边的人说:“先生平安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凌晨两点半,叛军果然开始向越秀楼进攻,枪炮声不断。越秀楼上的五十余名卫士奋勇抗击四千余名叛军。一直坚持到早上八点钟,宋庆龄认为自己再留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才决定冲出包围圈。这时,叛军杀进了总统府,府内士兵向外冲,一片混乱。宋庆龄化装成士兵由卫士护卫冲出大门。遇到叛军阻拦,宋庆龄急中生智,打开手里的包袱,把钱物撒在地上,叛军立刻哄抢起来,宋庆龄和卫士乘机逃了出来。他们刚走不多远,忽然发现前面街道拐弯处过来几个敌兵,宋庆龄和卫士们立刻躺在街上的死尸中间,骗过了敌兵。等敌兵走远后,他们连忙爬起来,藏到一户人家去,才躲过了这次危险。   最后,宋庆龄和卫士们也终于安全到达了永丰舰,和孙中山会合了。在场的人无不佩服宋庆龄的机智勇敢。  

篇19:课文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课文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

【预设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4、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理解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故事,在思想上受到熏陶感染。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难点:如何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谁能说说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学习:

“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为伯伯家去了。伯伯家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伯伯还说送她一只呢!”

抓住重点词理解:

“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宋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理解宋庆龄的动作和语言的坚定: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体会宋庆龄人格的高尚,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板书设计】

爸爸

伯伯家

(守信)

(渴望去)

宋庆龄

(诚实)

妈妈

小珍

(不能失信)

课文《我不能失信》读后感作文

我不能失信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不能失信》教案

我不能失信作文450字

《我不能失信》教学教案设计

那一次我失信了作文

课文《我与地坛》教案

我不能爱你散文

课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优秀教案

课文威尼斯商人预习教案

《课文《我不能失信》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课文《我不能失信》教案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