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爬树音乐教案设计

2022-11-29 10:01:28 分类:教案 下载本文

“克莱因bl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猴子爬树音乐教案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猴子爬树音乐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猴子爬树音乐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上行、下行,能做出猴子爬树及下树的动作。

2、迁移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猴子玩耍、爬上树和滑下树等灵巧、顽皮的样子。

3、乐意参与动作创编活动,有做出与众不同动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去动物园观察过猴子。

2、图谱,幼儿用书、音乐

活动重点:

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上行、下行,能做出猴子爬树及下树的动作。

迁移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猴子玩耍、爬上树和滑下树等灵巧、顽皮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你见过小猴子吗?你能学学猴子的动作吗?

2、师:今天,龚老师来当猴子妈妈,你们当小猴子,我们一起到树林里去玩吧。

3、师幼律动

二、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分辨音乐的上行、下行,并尝试创编动作。

1、出示《幼儿用书》

师:小猴子们,树林到了,瞧!已经有小猴子来了,它们在做什么?

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出示图谱)

师:有一段好听的音乐就是讲了小猴子爬树的事情的,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3、引导幼儿分段创编动作

(1)创编猴子爬树的动作(1~8小节)

①师:你们会爬树吗?怎么爬?是一下子就爬上去的吗?

它先在什么地方?最后爬到哪里?

②幼儿创编动作

③配乐表演第一段(注意引导幼儿表现出由低到高的空间感)

(2)创编猴子玩耍的动作(9~16小节)

①师:小猴子们,爬到树顶了吗?我们玩游戏吧?小猴子喜欢玩什么游戏呢?

②创编挠痒、摘果子、吃果子、睡觉的动作

③配乐表演

(3)创编猴子滑下树的动作(17~21小节)

①师:玩累了,赶紧滑下树回家吧。这个滑下树的动作怎么做?

②幼儿创编动作

③配乐表演

(4)完整表演(2遍)

三、结束部分

1、师:小猴子们,我们赶紧回家去吧。

2、律动放松

篇2: [小班音乐猴子爬树教案]猴子爬树音乐教案设计

[小班音乐猴子爬树教案]猴子爬树音乐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上行和下行,能有节奏地做猴子爬树和下树的动作。

2、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猴子顽皮的样子。

3、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韵律活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猴子爬树》、小猴子的头饰。

活动过程:

1、模仿活动。引导孩子模仿猴子爬树时的各种动作,表现猴子顽皮的样子。师:妈妈带小猴子去摘桃子,桃子长在哪里?(桃树上。)小猴子怎样爬树的?(从树下往树上爬。)爬到树顶上看一看,哪里的桃子长得多。(模仿猴子看的动作。)这边的桃子多,和妈妈跳过去摘。(模仿小猴子跳的动作。)桃子吃完了,真舒服。我们一起来挠痒痒。(模仿挠痒痒的动作,鼓励孩子帮同伴和妈妈挠痒痒。)

2、感受音乐。启发孩子分辨音乐的上行和下行,根据音乐做动作。师:小猴子爬累了,来休息一下。欣赏一段“猴子爬树”的音乐。仔细听一听哪里是爬树,哪里是从树上滑下来。注:教师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启发幼儿配上相应的动作。特别注意爬树和下树的部分。

3、表演活动。幼儿根据音乐模仿动作。

4、结束活动。

活动分析:

“猴子爬树”是一次充满童趣的音乐活动,虽然它已经历经数年,依然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如何将旧的活动上出新意,需要的是老师的创新和思考。本次活动,完全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就像一段有趣的故事,小猴子在妈妈的鼓励和引导下能够积极地学习爬树时的各种动作和情态,根据音乐大胆地表演。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孩子们轻松地分辨出哪里是爬树,哪里是下树。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的自主表演不够,很多孩子虽然学会了根据音乐做动作,但没有自己的创造。配合表演时,有些孩子不敢帮别的小猴子挠痒痒,更不敢帮妈妈挠痒痒,说明孩子与老师和同伴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当然任何一次活动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重要的是孩子在活动中学习了知识,体验了快乐,我认为这次活动已经做到了。

篇3:小班音乐猴子爬树教案

小班音乐猴子爬树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上行、下行,能做出猴子爬树及下树的动作。

2、迁移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猴子玩耍、爬上树和滑下树等灵巧、顽皮的样子。

3、乐意参与动作创编活动,有做出与众不同动作的意识。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去动物园观察过猴子。

2、图谱,幼儿用书、音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上行、下行,能做出猴子爬树及下树的动作。

活动难点:

迁移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猴子玩耍、爬上树和滑下树等灵巧、顽皮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你见过小猴子吗?你能学学猴子的动作吗?

2、师:今天,龚老师来当猴子妈妈,你们当小猴子,我们一起到树林里去玩吧。

3、师幼律动

二、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分辨音乐的上行、下行,并尝试创编动作。

1、出示《幼儿用书》

师:小猴子们,树林到了,瞧!已经有小猴子来了,它们在做什么?

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出示图谱)

师:有一段好听的音乐就是讲了小猴子爬树的事情的,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3、引导幼儿分段创编动作

(1)创编猴子爬树的动作(1~8小节)

①师:你们会爬树吗?怎么爬?是一下子就爬上去的吗?

它先在什么地方?最后爬到哪里?

②幼儿创编动作

③配乐表演第一段(注意引导幼儿表现出由低到高的空间感)

(2)创编猴子玩耍的动作(9~16小节)

①师:小猴子们,爬到树顶了吗?我们玩游戏吧?小猴子喜欢玩什么游戏呢?

②创编挠痒、摘果子、吃果子、睡觉的动作

③配乐表演

(3)创编猴子滑下树的动作(17~21小节)

①师:玩累了,赶紧滑下树回家吧。这个滑下树的动作怎么做?

②幼儿创编动作

③配乐表演

(4)完整表演(2遍)

三、结束部分

1、师:小猴子们,我们赶紧回家去吧。

2、律动放松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动物总怀有极大的热情,每次教学活动中有小动物,孩子们就会特别感兴趣。活动后他们的话题也会围绕着活动中出现的小动物展开。

今天韵律活动“猴子爬树”,猴子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因为猴子的活泼、可爱;也因为《西游记》这部电视剧中“孙悟空”,孩子们总觉得猴子是非常厉害的,也就对猴子有一种特别的喜爱。我们在认识了解小猴子的生活习性的基础上,以韵律活动的形式展开的,小朋友们一起听听音乐,在游戏的情景中尝试听辩音乐的一些简单变化,并跟着音乐学学小猴子的动作。从而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中,我以观看幼儿用书中的《猴子爬树》图片开始。孩子们认真的创编猴子的各种动作、造型,感觉孩子们对这个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他们愉快的'和老师一起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有趣;他们积极地参与动作表演和创编活动,体验表现的乐趣。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他们会使用一些好听的词句,如:可爱、好玩等来形容小猴子,而老师也积极回应,用“小猴子听到他们的话愉快地跳起舞来”的话语激发幼儿表达的意愿。老师用集体练习与个别演示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听音乐做动作。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班级里的幼儿每一个都参与到活动中,学地很开心。

在最后的乐句中老师利用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来引导幼儿听音阶。可是幼儿爬下树后,就趴在了地上。孩子们说因为小猴子玩的太累了,所以一下树就在趴在地上休息了。老师也就不强求幼儿,满足了孩子的愿望。

篇4:小班音乐猴子爬树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上行和下行,能有节奏地做猴子爬树和下树的动作。

2、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猴子顽皮的样子。

3、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韵律活动。活动准备:音乐磁带《猴子爬树》、小猴子的头饰。

活动过程:

1、模仿活动。引导孩子模仿猴子爬树时的各种动作,表现猴子顽皮的样子。

师:妈妈带小猴子去摘桃子,桃子长在哪里?(桃树上。)小猴子怎样爬树的?(从树下往树上爬。)爬到树顶上看一看,哪里的桃子长得多。(模仿猴子看的动作。)这边的桃子多,和妈妈跳过去摘。(模仿小猴子跳的动作。)桃子吃完了,真舒服。我们一起来挠痒痒。(模仿挠痒痒的动作,鼓励孩子帮同伴和妈妈挠痒痒。)

2、感受音乐。启发孩子分辨音乐的上行和下行,根据音乐做动作。

师:小猴子爬累了,来休息一下。欣赏一段“猴子爬树”的音乐。仔细听一听哪里是爬树,哪里是从树上滑下来。

注:教师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启发幼儿配上相应的动作。特别注意爬树和下树的部分。

3、表演活动。幼儿根据音乐模仿动作。

4、结束活动。

篇5:猴子爬树歇后语

有关猴子爬树歇后语

猴子爬树――拿手好戏

解释:

拿手好戏――拿手:擅长。原指演员擅长的剧目。泛指最擅长的本领。

篇6:猴子爬树童话故事

猴子爬树童话故事

从前,在动物王国里,每一种动物都有各自的本领,当时的猴子家族却不像现在这样爬树的本领高超。

一天,小猴灵灵见小猫贝贝上树轻松自如,心里不禁羡慕不已,连忙跑过去央求贝贝:贝贝,我想学爬树,你能教教我吗?贝贝爽快地答应了。

要学会爬树,先要锻炼四肢的肌肉和掌握住身子的.平衡。说完,贝贝就给灵灵示范了一次,接着就让灵灵自己尝试着上树。只见灵灵双臂环抱着大树,两腿夹住树干,使劲地向上爬,不一会儿,就滑了下来,这样连续好多次,一点儿也没有进步,灵灵一屁股坐在地上,气馁地说:不学了!不学了!太难了!这时,贝贝走过来,连忙安慰灵灵:不要灰心,先回家练习四肢的力量,我们再来试试,你肯定能成功。灵灵点点头。

从那以后,灵灵每天早起绕森林跑3圈,然后练习举哑铃100下,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灵灵成了爬树高手,还在全国爬树比赛中获得冠军呢。灵灵还将自己所学到的爬树本领传承给下一代,由此,整个猴族都会爬树了。

篇7:猴子爬树教案

猴子爬树教案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性质,较合理地匹配猴子爬树和从树上滑下来的动作。学习听音乐的上行节拍有节奏地做猴子爬树的动作。

2、迁移生活经验,创编各种猴子玩耍的动作。

3、散点活动时,学习找空地方游戏。

【活动过程】

1、复习学习过的韵律活动“盖房子”。

2、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创编各种猴子的.动作。

师:你们去动物园时最喜欢什么动物?猴子会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学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创编猴子爬树、猴子玩耍、猴子从树上滑下的动作,并与孩子一起练习各种动作。)

3、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的前后两部分,并匹配动作进行练习。

师:你们听,老师弹的音乐哪一段是猴子一下一下往上爬树的?哪一段是说猴子从高高的树上叽里咕噜滑下来的?(教师用有节奏的、渐强的方法弹奏乐曲的前面部分;同快速、连续的音阶弹奏方法表现乐曲的后面部分,以帮助孩子有效地匹配和练习。

4、幼儿学习随乐曲中间部分自由创编做各种“猴子”动作。

师“小猴子除了爬树还喜欢玩。来,我们一起随这段音乐学学小猴子。(教师反复弹奏乐曲的中间部分,及时反馈部分幼儿的创编动作,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5、幼儿完整练习韵律活动。

师:小猴子告诉你们,这儿有很多的大树,我们一起来爬树吧!(教师指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散点找空地方,然后一起完整地玩“猴子爬树。”)

6、结束语。

师:小猴子们,我们再到别的地方去玩玩吧!

篇8:猴子爬树童话故事

在森林深处,住着一群猴子,它们像兄弟姐妹一样亲密,所以叫猴子家族。

有一天,猴子家族中的一只母猴子生了一只不会上树的猴子,猴子家族群里的猴子们都嘲笑那只不会上树的猴子。于是,这只不会上树的猴子孤单伤心的离开了猴子家族。

它走呀走,突然远远望见熊大哥在这棵树上蹭几下,又在那棵树上蹭几下,不会上树的猴子以为熊大哥在找各种树蹭痒痒玩呢,可它走近才发现地上铺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它明白了原来聪明的熊大哥是在摇落树上熟透的苹果、桃子、香蕉等水果呢!它赶紧捡起地下的水果归还熊大哥。熊大哥觉得猴子很懂事也很诚实,就让它日后跟在自己身后捡水果。

慢慢的慢慢的熊大哥和猴子成了最好的朋友,每天还可以在熊大哥的洞里睡觉,熊大哥也教给猴子许多本领。渐渐的小猴的身体变的强壮起来,不仅学会了爬树,而且速度也很快。

后来,它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猴子家族都没见过这么英俊而又强壮的猴子。经过层层选拔,最后成为了猴王。

它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开心,不在像以前那样孤单伤心了。

篇9: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猴子爬树》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猴子爬树》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学习分辨音乐的上行和下行,能有节奏地做猴子爬树和下树的动作。

2.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猴子玩耍、爬上树和滑下树等灵巧、顽皮的样子。

3.乐意参与动作创编活动,有做与众不同的动作的意识。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重点:

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能有节奏地做猴子爬树和下树的动作。

活动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猴子玩耍、爬上树和滑下树等灵巧、顽皮的样子。

活动准备:

1.猴子图片一幅。

2.幼儿用书《猴子爬树》。

活动过程:

一、快慢游戏,感受乐曲旋律。

1.进行“快慢游戏”。

2.“当你听到的音乐是很慢的,请你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拍拍小手。当你听到的音乐是很快的时候请你双手握拳在胸前旋转。”

二、出示猴子图片师:这是谁?(小猴子)它有什么本领?(会爬树)师:谁来表演小猴爬树的样子?

三、观察幼儿用书《猴子爬树》画面,学习用动作表现猴子爬树

1.师:小猴是怎么爬树的?(幼儿学做动作)是一下子爬上去的.吗?它先在哪里?(树底下)最后爬到哪里?(树顶上)

2.教师哼唱乐曲上行部分,幼儿练习有节奏地爬树。

3.教师引导幼儿创编猴子在树上玩耍的动作。

师:小猴爬上树后会玩些什么呢?会做什么动作?(反馈个别有的的经典动作,指导全体幼儿一起模仿练习。)

4.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猴子滑下树,鼓励幼儿大胆地自由表现。

师:小猴是怎么从树顶上滑下来的?(很快地从树上滑下来)

四、将猴子的动作与音乐匹配,听音乐做动作

1.教师分别弹奏三段音乐,引导幼儿选择相应的动作,尝试把音乐和动作相匹配。

师:这段音乐是怎么样的?感觉小猴子在干什么?

2.教师分别哼唱三段音乐,指导幼儿练习有节奏地做猴子爬上树、玩耍、下树、睡觉休息的动作,教师用体态动作提示幼儿将动作与音乐进行匹配。

师:过渡:刚刚,我们和小猴一起听着音乐玩了猴子爬树的游戏。现在,我们把猴子爬上树、摘果子、下树的游戏连起来,听着音乐玩一玩吧。这一次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3.幼儿跟随音乐合拍地做猴子爬树的动作。在动作转换时,根据幼儿动作掌握的情况,用语言或动作提示幼儿。

4.教师鼓励幼儿自编有创意的猴子玩耍动作,带领全体幼儿模仿练习,表现出猴子灵巧、顽皮的样子。

师:除了这样下树,还能怎样下树呢?

5.再次练习动作。

师:让我们赶紧下树,把果子分给好朋友吃吧。

五、合作游戏,体验游戏快乐。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更好玩的游戏:请小朋友两两合作,一位当小猴,一位当大树,一起听着音乐来玩一玩。

六、幼儿完整地听音乐做动作1-2遍,然后听音乐模仿猴子的动作走出教室。

师:我们一起学着小猴子的动作到外面去爬树吧!

教学反思:

进行了学习活动“猴子爬树”,感觉班级里的小朋友对这个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他们能愉快的和老师一起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的有趣;他们能仔细地观看木偶的表演,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动作表演和创编活动,体验表现的乐趣。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他们会使用一些好听的词句,如:可爱、活泼等来形容小猴子,而老师也积极回应,用“小猴子听到他们的话愉快地跳起舞来”的话语激发幼儿表达的意愿。老师用集体练习与个别演示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听音乐做动作。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班级里的幼儿每一个都参与到活动中,学地很开心。

篇10:音乐《三只猴子》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三只猴子》,体验初步学习表现歌曲的诙谐和幽默。

2、在倾听和做动作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

活动准备:

1、图片两张,图1上的猴子可移动

2、磁铁三个

活动过程:

一、熟悉歌词、歌曲

1、出示教具,提问:这儿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几只猴子在床上跳?我这儿有一首歌唱的就是这三只猴子在床上跳的事情,请你们听听

2、范唱歌词第一段,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再来听听第二段的歌词

3、范唱第二段,提问:这会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床上还剩几只小猴子?我们来听一听,最后一只小猴子怎么样了?

这首歌好不好听啊?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好不好?轻轻地跟我唱,我先把三只调皮的小猴子叫出来

二、学唱歌曲,边唱边做游戏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我这儿有三只小猴子,你们有没有?我们一起来玩。(可以多玩两次)

三、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我刚刚那三只猴子哪里去了?(唱歌词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受伤了会到哪里去啊?原来(它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

四、玩音乐游戏

1.请三个幼儿上来当猴子边唱边示范

2.请全部幼儿都当猴子玩,并让孩子一起把歌词改为:一群猴子在床上跳。

五、结束

三只顽皮的猴子在床上跳,结果都受伤住院了。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以后,你们不要在床上、沙发上跳来跳去。回家以后,你们可以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做三只小猴子的游戏,教他们边唱边做!

篇11:音乐《三只猴子》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体会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2、在倾听和做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3、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准备:

1、音乐《三只猴子》、《猴子爬树》。

2、大背景图一张,其中三只猴子可以跳动和一只猴妈妈;一张三只猴子在医院的图片。

3、幼儿每人一个猴子胸贴,三种颜色衣服颜色的各人数的三分之一。

活动过程:

一、律动:听音乐学猴子爬树。

1、师:小猴子们,跟着妈妈一起来学爬树的本领吧。

2、带领幼儿听《猴子爬树》的音乐,有节奏地做爬树、张望、从树上下来的动作。

二、在倾听和做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

1、出示背景图小床: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2、引导幼儿说说床的功能:睡觉的。

3、出示三只猴子:床上有几只猴子?你猜它们会在床上干什么?

4、幼儿猜一猜。

5、师:仔细听,它们在干嘛?

6、老师边操作图片,边清唱第一段歌曲。

7、唱完后提问:(小朋友为什么笑呀?哦原来这首歌很好玩、很幽默的)

(1)你听到三只猴子在干什么?

A、引导幼儿学说歌词: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B、它们跳的开心吗?它们是怎么跳的?

C、师:我们一起来学小猴子在床上跳,看看哪只小猴学的像,还能听着节奏来跳。集体幼儿一起学学猴子跳一跳,老师清唱。

E、老师找出跳的好的动作,再清唱这一句,引导幼儿一起有节奏地跳。

D、请幼儿跟着老师边唱边跳。

(2)发生了什么事?

A、引导幼儿学说歌词: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多请几个小朋友来说说这一句。

B、头上摔了一个包疼不疼?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会做什么动作?

C、集体幼儿学一学很疼的样子。

E、老师找出好的动作,清唱这一句,引导幼儿做摔一跤抱着头很痛苦的样子。

(3)妈妈看到小猴子摔到地上,它的心情怎么样?(很着急)

A、妈妈着急的心情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谁来学一学。(个别)

B、看到床上还有两只猴子,她说了些什么呢?

C、幼儿说一说,老师再清唱:妈妈急的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并带领幼儿用着急地样子和表情表演妈妈的动作。

8、师:你能和我一起把三只猴子发生的有趣事唱出来吗?(听伴奏唱)

9、师:我们一起来边唱边表演这三只猴子吧。(听伴奏唱)

10、师:现在床上剩下几只猴子?它们有没有听妈妈的话?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1、老师边操作边清唱第二段。

12、师:它们听话了吗?又发生什么事情了?

13、师:我们一起来唱唱两只猴子吧。带领幼儿听伴奏用手指表演唱第二段。

篇12:音乐《三只猴子》教案设计

14、师:现在床上还剩下几只猴子?他会怎么办?

15、我们继续来听听。老师清唱第三段。

16、师:最后一只猴子怎么样了?

17、师:还剩一只猴子,我们应该怎么唱。带领幼儿听伴奏用手指表演唱第三段。

18、分角色表演唱

(1)师:你们扮演小猴子,老师扮演猴妈妈,我们一起来表演,看谁唱得好,表演的好。

(2)提醒:看看先是穿什么衣服的猴子摔跤,第二只是穿什么颜色衣服的,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标记和哪只猴子是一样的,表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哦。

(3)第二次表演,在上一次的基础上,老师在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摔跤的小猴子就不能再跳了。

三、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1、师:床上还有小猴子吗?猜猜她们去哪儿了?

2、出示在医院的图,老师清唱第四段。

3、你们觉得歌曲里的猴子在床上跳着玩,安全吗?

4、老师用歌词总结:我们不要在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好吗?

《三只猴子》教案设计三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三只猴子》。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幼儿较难掌握,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活动准备

1、三只猴子手偶;2、歌曲图谱

3、歌曲节奏谱;4、医院标志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结合猴妈妈图片设疑引入

它是谁?为什么猴妈妈的表情是生气的呀?我们一起用自然好听的歌声来问问猴妈妈吧!

2、幼儿练声“小猴妈妈呀 为什么生气”。

二、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师范唱歌曲,结合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歌曲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猴妈妈对小猴说了什么?

2、尝试用倾听和拍手的方式重点练习节奏型。

①感受节奏(用倾听的形式引导幼儿感受歌曲节奏)。

②学习节奏(用拍手的方式进一步巩固歌曲节奏)。

三、初步学唱歌曲《三只猴子》

(一)借助图谱,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前三段

1、借助指偶表演,感受音乐的诙谐、幽默的情趣。

2、结合图谱,自然完整跟唱,学习十六分音符的乐句。

3、结合安全常识,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二)借助图谱,学唱歌曲第四段

1、理解、记忆第四段歌词。

2、学习自然完整跟唱。

四、游戏:三只猴子

1、个别幼儿示范表演歌曲。

2、集体游戏,以“开救护车送猴子们去动物医院”的口吻,自然结束。

篇13:《猴子爬树》幼儿园中班韵律音乐教案

《猴子爬树》幼儿园中班韵律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性质,较合理地匹配猴子爬树和从树上滑下来的动作。学习听音乐的上行节拍有节奏地做猴子爬树的动作。

2、迁移生活经验,创编各种猴子玩耍的动作。

3、散点活动时,学习找空地方游戏。

活动过程:

1、复习学习过的韵律活动“盖房子”

2、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创编各种猴子的动作。

师:你们去动物园时最喜欢什么动物?猴子会做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学看……(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创编猴子爬树、猴子玩耍、猴子从树上滑下的动作,并与孩子一起练习各种动作)

3、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的前后两部分,并匹配动作进行练习。

师:你们听,老师弹的音乐哪一段是猴子一下一下往上爬树的?哪一段是说猴子从高高的树上叽里咕噜滑下来的?(教师用有节奏的'、渐强的方法弹奏乐曲的前面部分;同快速、连续的音阶弹奏方法表现乐曲的后面部分,以帮助孩子有效地匹配和练习。

4、幼儿学习随乐曲中间部分自由创编做各种“猴子”动作。

师“小猴子除了爬树还喜欢玩。来,我们一起随这段音乐学学小猴子。(教师反复弹奏乐曲的中间部分,及时反馈部分幼儿的创编动作,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5、幼儿完整练习韵律活动。

师:小猴子告诉你们,这儿有很多的大树,我们一起来爬树吧!(教师指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散点找空地方,然后一起完整地玩“猴子爬树。”)

6、结束语。

师:小猴子们,我们再到别的地方去玩玩吧!

篇14:中班韵律:猴子爬树

游戏活动:

内容:贝贝家 宝宝家 饰品店 小超市 小舞台 美术馆 小医院

观察与指导:

1、观察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给予适时指导。

2、引导幼儿尽快找到“工作”。

3、分享交流中能把自己的游戏经历讲述出来并能参与讨论。

设计思路:

喜欢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班级里的小动物----小乌龟最近醒了.小朋友们兴奋地围过去看它,有的给它喂食,有的摸摸它的硬壳.大家讨论着小乌龟的故事.由此我们抓住幼儿的热点,开展了“我喜欢的动物”的主题活动,为孩子们展开畅谈的平台,鼓励他们去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和它们交朋友.初步萌发幼儿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今天设计的“猴子爬树”的活动,就是在认识了解了小猴子的生活习性的基础上,以韵律活动的形式展开的,小朋友们一起听听音乐,在游戏的情景中尝试听辩音乐的一些简单变化,并跟着音乐来学学小猴子的动作.从而喜欢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名称:韵律活动---猴子爬树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试着听辩音乐的一些简单变化,学习有节奏地做猴子爬树的动作

2、尝试创编各种猴子玩耍的动作

材料创设:音乐、教具

活动过程:

一、歌曲:老母鸡

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猴子爬树

1、看一看,这是谁?(老师操作教具)

2、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 (幼儿讲讲)

3、听音乐后说一说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看一看

4、看一看猴子是怎么爬树的?(老师操作教具)一起来学学看.

5、猴子还会在树上干什么?(听音乐做做动作)

6、大家一起学做小猴子

三、音乐游戏:谁饿了

愉快地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音乐游戏

活动反思与调整:

进行了学习活动“猴子爬树”,感觉班级里的小朋友对这个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他们能愉快的和老师一起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形象的有趣;他们能仔细地观看木偶的表演,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动作表演和创编活动,体验表现的乐趣。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他们会使用一些好听的词句,如:可爱、活泼等来形容小猴子,而老师也积极回应,用“小猴子听到他们的话愉快地跳起舞来”的话语激发幼儿表达的意愿。老师用集体练习与个别演示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听音乐做动作。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班级里的幼儿每一个都参与到活动中,学地很开心。

在最后的乐句中老师利用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来引导幼儿听音阶。可是幼儿却不愿意让小猴子从树上滑下来,坚持要抓住树枝。老师也就不强求幼儿,满足了孩子的愿望。

篇15:中班艺术:猴子爬树

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通过听听、讲讲、演演等,初步感知和理解乐曲的情绪和结构。2、在创编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愿意表现,敢于表现的欲望,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3、尝试和同伴一起参与表演活动,感受合作表演活动的愉快。活动准备:1、环境布置:在教室的周围适当的布置可以爬的物体。2、“树”的头饰若干。3、木偶“小猴”一个。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

设计意图

一、出示木偶,导入课题。

以小猴“皮皮”的口吻与幼儿交谈并提问:你们知道我有什么本领呢?

二、欣赏

1、引导幼儿完整欣赏乐曲二遍。(第二遍结合图谱欣赏)

提问:你最喜欢那一段乐曲。

三、创造

1、在幼儿理解乐曲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分段创编动作。

2、随乐曲完整地表演。

四、表现

1、将自己的身体当作大树,小手当小猴,让幼儿随着音乐做动作。

2、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人扮大树一人扮小猴,随音乐自由做动作。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内任意选择可以做树的地方,随乐曲自由做动作。

4、到户外去寻找可以做树的物体做动作结束。

让幼儿初步感受猴子顽皮的天性。

图谱的运用有助于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利用孩子们的身体、伙伴资源、活动室的环境等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表演能力,表现猴子顽皮的特性。

音乐教案设计

中班音乐活动:《三只猴子》

大班音乐教案《猴子学样》

中班公开课音乐教案设计

音乐与影视教案设计

小猴子爬树的作文

二年级音乐上册《大风车》教案设计

《快乐的小脚印》音乐的教案设计

音乐《妈妈的歌》教案设计

《达古拉》音乐教案设计

《猴子爬树音乐教案设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猴子爬树音乐教案设计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文章

相关内容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