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其一教案
“兔子不吃胡萝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南园》其一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南园》其一教案,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 目录
篇1:《南园》其一教案
《南园十三首》(其一)教案
南园十三首(其一) 唐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其一)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译文:南苑的春天,百花竞开,艳丽多姿。在一片红花丛中,点缀着朵朵白花,她们都像越地美女那样靓丽,美不胜收。只可惜呀,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其实只因是花期已过,春风吹过便不由自主地坠落。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回到诗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活动广角 成长阶梯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也可以谈谈写景的一段话,一句诗等。比赛朗诵。 五、知识延伸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xiǎo shù kāi cháo jìn chán rón shī yè yān 。 小 树 开 朝 径 , 长 茸 湿 夜 烟 。 liǔ huā jīn xuě pǔ mài yǔ zhǎn xī tián 。 柳 花 惊 雪 浦 , 麦 雨 涨 溪 田 。 括 chà shū zhōn dù yáo lán pò yuè xuán 。 古 刹 疏 钟 度 , 遥 岚 破 月 悬 。 shā tóu qiāo shí huǒ shāo zhú zhào yú chuán 。 沙 头 敲 石 火 , 烧 竹 照 渔 船 。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像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自然景物,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象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正面写人的活动,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两者相搭配,相映衬,情景十分动人。而且诗中的山岚、溪水、古刹、渔船,乃至一草一木都显得寥萧淡泊,有世外之意。篇2: 南园
我的家乡在塘沽,它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很多景物,在我心中最美得地方就是南园。
一走进南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大挺拔如翠玉般的竹子。再往里走几步会发现有一颗粗壮的柳树,它就像是一位看门的老爷爷,守护着这座有历史悠久的园子,它的柳条随风摆动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向过往的游人述说着古老的故事。柳树下,一簇簇五颜六色的小花就像一群孩子围绕在老爷爷的脚下,陪着老爷爷度过一个个难忘的春夏秋冬,你瞧,他们也在听柳树爷爷讲故事呢!
再往前走,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出现在我的眼前,湖水风平浪静宛若一面巨大的镜子,让我突然间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湖水清澈见底,碧绿的湖水中有许多游来游去的鲤鱼,它们相互嬉戏,相互玩耍。湖面上亭亭玉立的荷花,粉红色的,白色的,在阳光的照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它们正三三两两的在一起讨论着哪朵荷花开的最美呢。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杨万里的那句“接天莲叶吴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围绕着湖的边上长满了桃花树,灼灼的桃花,碧绿的桃枝,笔直的树干,湿润的空气夹杂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湖中央还有几只悠闲的鸭子,真是有“竹面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映照呀!
湖面上有星星点点的石桥墩,他们排成了各式的形状,有闪电形的,有三角形成的,几个小朋友从它们的身上跳来跳去的,欢喜的玩耍着,为这一抹平静带来了欢笑。
我爱我风景优美的家乡――塘沽,也爱这景色宜人的南园。
篇3: 南园
太仓最美丽的地方你知道是哪吗?对啦!就是南园。那里诗情画意、风景如画、古木参天,让你流连忘返。
南园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明代首辅王锡爵处理政务种梅养菊的地方,民间叫它太师府。清初时,画家王时敏增建,后又荒芜。现在后人已修复了门楼、绣春堂、春涛阁、大还阁、鹤梅仙馆、潭影轩等景点。
门楼,给人雄壮气派的舒畅感。门楼西侧一棵百年黄杨树,树梢正好探出墙院,给人们带来一种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感觉。
园内登楼,即可以近距离地观赏着争奇斗艳的梅花,又可以远远地观看一些奇形怪状的小石头。夏天,快结束时,还能留得参荷听那沙沙沙作响的雨声,别有一番雅味古趣。
园内有石桥,最有特色的是一座单孔拱形石桥知津桥,望远,如飞鸿临水,亦壮亦美。桥头还有一棵百年朴树,映衬得如诗如画。
园内可赏荷赏月,面对栽花小憩,古桥古树、碧波如洗,何等优哉游哉。
园内以湖为中轴线布置,景点分布四周,中央点缀一玉带桥。门楼匾上南园二字为董其昌所书。湖面荷花摇曳,涟漪轻漾。
园内最精致的建筑是鹤梅仙馆,又名花厅。大还阁是纪念明代古琴大师徐上瀛复建的。楼上正厅陈列着大师的《大还琴谱》、《万峰阁指法秘笺》和难得一见的名贵古琴。被古琴界誉为填下第一琴楼。
南园那如诗如画的风景让我流连忘返,你也快去欣赏一番吧!
篇4: 南园
南园的大门口,到处弥漫着古色古香.出入南园,一鼓清香扑鼻而来。哦,原来是桃花在在欢迎游客.只见一棵棵桃花正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一只只辛勤的蜜蜂正专心致志地采着蜂蜜。继续向前,走过月波桥,穿过曲折蜿蜒的长廊,来到了寒碧舫。寒碧舫是南园中的建筑物之一,俗称“旱船”。“旱船”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夏天,那时的荷花可以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形容。在这儿赏荷花别有一番诗意。冬天,人们也可以在这儿观赏那傲霜挺立,妩媚动人的腊梅花,那粉妆玉砌,雪花飞舞的雪景等。不仅是夏天和冬天,春天与秋天也是如此地诗情画观赏了这巧夺天工的寒碧舫
穿过知津桥就来到了井亭,井亭是明式石亭,高四米多,高敞古朴。石柱上的对联“手弄石上月,口吟沧浪辞。是杨州八怪之一金冬心的笔体。其青石井栏据说是元代武陵桥堍名传遐迩的沧江风月楼的旧物,是九八年时老城区改造拆迁老屋时发现于原吉庆书场遗址的。
井亭东侧临水处有平台一座,可赏荷赏月。更是一座雅致的垂钓台,在这儿垂钓,背靠井亭,右有香涛阁,左有知津桥,古树扶疏,碧波如洗,。
在南园有一个小山坡,我总爱一步一步地爬上去,在山坡上远眺,南园所有的景象都一目了然,雄壮气派的门楼,精雕细琢的绣雪堂,人称“不系舟”的寒碧舫,还有在寒碧舫北侧临水假山处有一棵造型古朴优雅的百年古黄杨。亦美亦壮的知津桥,还有金黄一片的油菜田,尽收眼底。
篇5:南园赏菊
迎着徐徐的秋风,我来到了南园赏菊。听说这里的菊花很美,一看,还真是名不虚传。
还没进门,一阵清香便往鼻子里钻,一进门,五彩斑斓,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菊花就映入了我的眼帘。这些菊花有黄,有红,有粉,也有白……红的像火,黄的赛金,粉的似霞,白的如雪……乍一看,宛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我不禁发出一声声赞叹。继续前进,我们来到了名叫“真趣”的一个亭子,听老师说,“真趣”二字是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乾隆走后,地方官在此筑造亭阁,将“真趣”二字作为亭名。我心想:原来一个小小的亭子也有这么大的来历啊!
走了一会,我见到了一个古典的小屋,走近一看,里面到处是菊花,在栽菊花的盆里,还有这盆菊花的品名。我发现了一盆很像绣球的花,它的颜色是淡黄的,名叫“黄月山”。还有一盆是紫色的,它的茎很长,茎上面是一朵小小的舒展开来的菊花,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钻石”。这些花有的侧着个身子,像是在睡觉;有的昂首挺胸,竞相开放;还有的簇拥在一起,像是在和好姐妹说悄悄话……
之后,我们又走过了九折桥,这名子听起来颇富诗意。最后,我们在沙摩亭休息,抬头一看,“哇!好美啊!”高的快要插入云霄的银杏树上,满树都是金黄色的银杏叶。银杏叶随风飘落,但在空中时,是它最美的一面。在空中,它翩翩起舞,同时也宣告一生结束。
要离开了,我们都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上了车。再见了,南园!
上一篇:吃午餐
下一篇:老师,谢谢您 相关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400字 詹天佑,我想对你说作文450字 同学对我的关爱作文600字 摸同桌 我的家乡——中山作文500字 热爱家乡,放飞梦想作文800字 我的座右铭——失败乃成功之母 不一样的周末 记一次辩论会作文450字 看图写话:文明只差一步 与法治同行演讲稿 我的新家在月球作文400字 篇6:南园游记
摘要:跨进大门,走过月波桥,穿过曲折蜿蜒的长廊,来到了寒碧舫。寒碧舫是南园中的建筑物之一,俗称“旱船”。“旱船”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南园游记
今天,我们游览了风景如画,至今保存完整的文化遗产--南园。她坐落在太仓的南园路,经贸幼儿园的对面。古香古色的南园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
跨进大门,走过月波桥,穿过曲折蜿蜒的长廊,来到了寒碧舫。寒碧舫是南园中的建筑物之一,俗称“旱船”。“旱船”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夏天,那时的荷花可以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来形容。在这儿赏荷花别有一番诗意。冬天,人们也可以在这儿观赏那傲霜挺立,妩媚动人的腊梅花,那粉妆玉砌,雪花飞舞的雪景等。不仅是夏天和冬天,春天与秋天也是如此地诗情画意。
观赏了这巧夺天工的寒碧舫,我们便来到了知津桥。从近处看,桥上的白玉石栏为知津桥增添了不少韵致。从远处看,知津桥倒映在碧水中的影子与真桥组合成了一只巨大的慧眼,仿佛在观赏着如诗如画的南园美景。知津桥旁有一棵古树,名叫“朴树”它使知津桥显得更加朴素大方。站在桥上,仰望山顶,山上树木葱茏,花木扶疏,鸟语花香,更有一座凉亭,人们可以在这儿乘凉,喝茶。
穿过知津桥,就来到了绣雪堂。绣雪堂雕梁画栋,造型美观大方,金色的屏风将结构精巧的房屋一分为二,美丽极了!
南园不但建筑美,而且花草美。当春天来临时,园内到处弥漫着一股花草的芬芳。有妩媚多姿的牡丹,有嫣红似霞的杜鹃,有香气袭人的迎春,有秀丽淡雅的木香,有高大挺拔的垂杨,有四季常青的松柏等等。这些树木都经过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为南园增红添绿,把南园装饰的更加绚丽多彩。
时间悄悄的从我们身边溜走,时近傍晚,太阳偏西,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园,我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竟孕育了这么多许许多多,数之不尽的风景,真令我们惊叹不已啊!
篇7: 南园日记
南园日记
南园是太仓的一颗明珠,她睡在市中心的一角落里,四周布满丁柳树,门前的菊花像选美似的展现在你的眼前。
南园里养着从国内外进口的各种菊花,这些菊花五颜六色,各种各样。有的像羞涩的姑娘、有的像强壮的武士、还有的像一位优雅的女士。有一朵火红的菊花,独立在一边,看上去即优雅又高贵。看到这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菊花,人们都赞不绝口。
南园里不仅有形态各异的菊花,还有蜡黄的银杏树。银杏树高大,树干粗壮,从上面飘落下来许多叶子。有的腊黄、有的金黄、还有的枯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银杏叶飘落下来的时候。银杏叶有的慢慢飘下来,一阵微风有如蝴蝶般翩翩起舞;“哗”的一声如瀑布一样直泻而下……看着这些漂亮的叶子,就像是走进了秋天那最美的时候。
南园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在的花园――牡丹园。园里有着太仓人民精心挑选养殖的牡丹花。由于季节未到,一些牡丹还是幼苗,现在不曾开放。
南园是我们太仓的一大旅游景点,这里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是我们太仓人的心血。
篇8:南园课文翻译
南园课文翻译
南园
唐代: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吴钩,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注释】
[1]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其《南园》组诗十三首,写当地景物和杂感,此为第五首。
[2]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通鉴·唐纪》载唐宪宗元和七年李绛云:“今法令所不能制者,河南北五十余州。”
[3]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赏析】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疑问),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篇9:南园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
为什么不腰带吴钩,
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
关塞河山五十州?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
凌烟阁去看,
又有哪一个书生,
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赏析
这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了。
第一个设问是泛问,也是自问,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紧连次句“收取关山五十州”,犹如悬流飞瀑,从高处跌落而下,显得气势磅礴。“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身佩军刀,奔赴疆场,那气概多么豪迈!“收复关山”是从军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诗人怎甘蛰居乡间,无所作为呢?因而他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二两句,十四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与诗人那昂扬的意绪和紧迫的心情十分契合。
首句“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它不只构成了特定句式,而且强调了反诘的语气,增强了诗句传情达意的力量。诗人面对烽火连天、战乱不已的局面,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宝刀,奔赴沙场,保卫家邦。“何不”云云,反躬自问,有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军情和诗人自己焦虑不安的心境。此外,它还使人感受到诗人那郁积已久的愤懑情怀。
李贺是个书生,早就诗名远扬,本可以才学入仕,但这条进身之路被“避父讳”这一封建礼教无情地堵死了,使他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语,表示实在出于无奈。次句一个“取”字,举重若轻,有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切的救国心愿。然而“收取关山五十州”谈何容易?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关山的大业,而要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又非经历戎马生涯,杀敌建功不可。这一矛盾,突出表现了诗人愤激不平之情。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问道:封侯拜相,绘像凌烟阁的,哪有一个是书生出身?这里诗人又不用陈述句而用设问句,牢骚的意味显得更加浓郁。看起来,诗人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见出反衬的笔法,又见出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在诗歌的节奏里,使读者从节奏的感染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受。
李贺《南园》组诗,多就园内外景物讽咏,以写其生活与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见发端,却凭空寄慨,于豪情中见愤然之意。盖只是同时所作,拉杂汇编,不能以题目限的。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篇10:南园的散文
南园的散文
现在,我的叙述从一段爬满青苔的残垣断壁开始.
那段破败不堪的土墙,年复一年向天空暴露它日渐腐朽的肌肉,寄生植物的根须上缀满黑色蚂蚁和一些硕大的扭曲的蚯蚓.我就这样默默地伫立,在无数个凉风习习的夜晚或者无数次奇异诡密的梦里.时光如此狡猾,狡猾的像一匹瘦弱的狐狸,迅速地从我胯下窜过,立在远处的柴垛下,冷冷地注视着我.
我称之为“南园”的地方,如今已布满青翠繁茂的藤蔓.昆虫的断翅随处可见,野草趁我打盹之时疯长,而少年的忧思与嬉闹早已隐入时光的深潭.
那向阳的拐角曾是我读书与冥想的`乐园.那些远去的连环画及小人书,它们闪着可爱的薄如蝉翼的翅膀,总会选择某个夏日清晨,轻轻敲响我散发木质清香的雕花窗棂.简洁清爽的线条,扣人心弦的语段,跌宕起伏的故事,牢牢抓住少年纯净的目光.那道略显忧悒的目光,读破了少年繁复的孤寂与落寞,却永远读不透书中层层叠叠的谜语.那个少年,隆冬的阳光如祖母沟壑纵横的双手,轻抚他黑红的拖着长鼻涕的脸.他蹲在向阳的拐角下,他的目光在某块废旧土砖上游离,思绪早已滑向辽远的大地与幽深的天空.他听到素未谋面的祖父的阵阵咳嗽,像雷鸣捶击他的耳膜.他甚至听见祖父厉声训斥父亲,就像父亲训斥自己.祖父坐在那把光溜溜的太师椅上,忿忿叫道:年少不读书,大了可别后悔!声若洪钟,余音袅袅,惊跑了梁上一只偷窥的老鼠.他能感觉到父亲挨训时擂鼓般的心跳,看见父亲眼眶里转动白花花委屈的泪水.
我将这个破败的园子起名为“南园”,是因为在我心目中,它永远是一片闪着白花花阳光的记忆,永远是一座蓄满快乐与忧郁的城堡.即便它的地上曾盛开我委屈的泪花,即便它的墙壁曾记录我挨揍的屈辱,我却永远不会将它从记忆相册最鲜明的一页里剔除.
现在,我的视线正越过这一匹匹钢筋水泥搭建的怪兽.金属切割声,汽车喇叭声,电影院内的打斗,菜市场里的喧闹……渐次从我耳际消失.我踏着凉凉月色,伫立在“南园”门外.
为了使我的叙述保持连续性,我决定带上另一个自己步入那方冰凉的天井.
又黑又厚的瓦片散发着陈年雨水的气息,二十年前的蛛网仍高高居于天井的西北角,微风在弯曲的弄堂里滑翔,鱼贯穿越我的十指.那个蛛网,曾经粘附了我多少无邪的目光?遮盖了我多少繁芜的心事?雕花的窗格缝里时不时钻出一两只灰色小虫,轻轻抖动骄傲的脑袋,俯视屋檐下它的一小块领地.雷雨曾经冲垮那个蛛网,但过不了多久,执着的黑蜘蛛定会迅速编就一张新网,而我的胡思乱想也总在这时被母亲的一声怒喝拦腰斩断!我像一个逃兵,被母亲捉回屋里.牛在牛圈里等我运送口粮,田里躬身劳作的父亲在等我运送一瓢清凉的井水,弟弟的作业在等我辅导.我无奈地告别黑蜘蛛,告别它精致的蛛网.我隐隐意识到,作为一个人,躯体与灵魂的搏斗往往激烈而残酷,令人无奈与伤感的是,灵魂常常溃败得灰头土脸.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那是碧波粼粼的江南小镇,植物芳香四面奔涌的江南小镇.秀丽女子的柔胰在碧绿的莲叶间晃动,细软的吴语在亭亭的莲蓬间飘浮,对于我,只能用想象去勾勒这幅江南胜景.因为从“南塘”到“南园”,隔着一段无法跨越的时空,连着一颗怀旧而精致的心灵.
回首南园,葵花的香味布满天空.透明的往事像田野里一茬茬等待收割的稻子,正微笑着等我用这支枯涩多年的钢笔将它们一一收获.
篇11:李贺南园其一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释:
①南园:李贺家乡福昌县的昌谷是个依山带水的地方,有南北二园,南园是李贺读书之处。
②小白句:写花色红白相间。王琦注引梁昭明太子《十二月启》:“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
③嫣香:指娇艳的花朵。
赏析一:
《南园十三首》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昌谷家中所作。南园与《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提到的“北园”同为诗人的家园。这组诗为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因而十分可贵。
这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其中“花枝”高昂,“草蔓”低垂,一者刚劲,一者柔婉,参差错落,姿态万千。李贺写诗构思精巧,包孕密致,于此可见一斑。次句“小白长红”写花的颜色,意思是红的多,白的少。“越女腮”是由此产生的`联想,把娇艳的鲜花比作越地美女的面颊,赋予物以某种人的素质,从而显得格外精神。
后两句写花落。日中花开,眼前一片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到了“日暮”,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可怜”二字表达了诗人无限惋惜的深情。是惜花、惜春,也是自伤自悼。李贺当时不过二十来岁,正是年青有为的时期,却不为当局所重用,犹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想到红颜难久,容华易谢,不免悲从中来。“落花不再春”,待到花残人老,就再也无法恢复旧日的容颜和生气。末句用拟人的手法写花落时身不由已的状态。“嫁与春风不用媒”,委身于春风,不须媒人作合,没有任何阻拦,好象两厢情愿。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只为盛时已过,无力撑持,春风过处,便不由自主地坠落下来。这句的“嫁”字与第二句中的“越女腮”相映照,越发显得悲苦酸辛。当时盛开,颜色鲜丽,宛如西施故乡的美女。而今“出嫁”,已是花残“人老”,非复当时容颜,抚今忆昔,倍增怅惘。结句婉曲深沉,制造了浓烈的悲剧气氛。这首七言绝句,以赋笔为主,兼用比兴手法,清新委婉,风格别具,是不可多得的抒情佳品。
赏析二:
这首七绝以美女比拟鲜花,赞其美艳,怜其红颜不永。或许其中寄寓着作者怀才不遇、感慨青春易逝之意。全诗通体比兴,清新委婉。“小白长红越女腮”之句最为美艳活泼,具体可感而又耐人寻味。一般人写颜色常用深浅浓淡之类词汇加以修饰,此诗却用“小白长红”,实在令人耳目一新。通感的运用也值得注意:写花香,人们通常用浓郁、幽淡、清新之类概念,这里却用“嫣香”,感觉颇奇特。一般说姹紫嫣红,嫣然一笑等等,是视觉感受,但说“嫣香”,则是以视觉写嗅觉,可谓奇思妙想。“嫁与春风不用媒”一句也是意味无穷之笔。风与花皆为自然景物,用“嫁”字已觉活脱灵动,而“不用媒”,则不知惜之?赏之?
篇12:南园菊展作文
秋色宜人的下午,我们去了南园看菊展。
一进入南园,我们首先看到了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湖泊。一片片落叶飘在湖水中,溅起了一个个小水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十分美丽。
接着我们看到了一座弯弯曲曲的小桥。桥下游来一群鸭子,“嘎嘎”地在叫,好像在说:“给我们一点吃的吧,我们饿了。”
南园到处摆放着五颜六色的菊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它们被摆成各种形状,有的像月亮环绕太阳,有的像美丽的孔雀正在开屏,还有的像天上的银河。一阵风吹来,它们翩翩起舞,争奇斗艳。花瓣都伸展开来,我发现它们一朵比一朵美,一朵比一朵鲜艳,可真漂亮呀!
我不得不赞叹道:“南园的秋天可真美呀!”整个南园沉浸在了花的海洋里。
篇13:南园菊展作文
一年一度的南园菊展是太仓金秋的赏花盛事。今秋太仓南园菊展盛大开展,真是让人欢天喜地啊!本次菊展,将展出100多个品种、2万多盆菊花。
一进门一股股清新淡雅的香味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小路旁摆满着各种各样的菊花,让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我刚来到菊花展厅,一些形态各异、绚丽多姿的菊花就出现在我的眼前。它们有的金灿灿的,像美国小女孩的一头卷发;有的红艳艳的,像缩成一团的小刺猬;有的紫茵茵的,像一团毛线球;有的白花花的,像一堆小雪球。真是美不胜收啊!
菊花桥下,三五成群的鸭子在湖边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日子过得无忧无虑。真是可爱有趣啊!
欢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中观赏结束了。南园的菊花让我流连忘返。
★ 南园赏菊作文
★ 南园赏析 李贺
★ 蝴蝶花教案
★ 童趣 教案
★ 中学语文教案范文
★ 原电池教案
★ 实心球教案